第3章 燕王扫北,威震天下(2/3)
头,看向朱樉。
洪武十四年的朱樉才二十六岁,还没单独领过兵,平日里在西安就藩,也只知道吃喝玩乐,朱元璋倒真没看出他打仗这么菜。
可天幕说得有鼻子有眼,连年份都写得清清楚楚,由不得他不信。
天幕像是听到了朱樉的辩解,字迹闪了闪,竟多了几分嘲讽的意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急着否认,且听后续。
朱樉打赢(姑且算打赢)之后,为了泄愤,竟下令把西番的幼童都阉割了,送入秦王府当奴婢;还纵容士兵抢夺西番的孕妇,说是“给秦王府添点小崽子”;甚至把投降的战俘绑在柱子上,让士兵当靶子练箭!结果呢?西番十八部本已投降,见他如此残暴,当场就反了,不仅杀了明军的留守士兵,还抢了明军的粮草,害得朱元璋又派了人去平叛,白白多死了几千人。
】
“混账东西!”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朱樉的鼻子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咱怎么养出你这么个玩意儿?打仗不行也就罢了,还敢虐杀幼童、抢夺孕妇?你知道那些士兵的命有多金贵吗?那都是跟着咱打天下的兄弟!你一句话,就让他们白白送死!”
朱樉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色惨白,浑身发抖:“父皇,儿臣没有!儿臣真的没有!是这天幕污蔑儿臣!”
“污蔑?”朱元璋气得一脚踹在他身上,“天幕要是污蔑你,能说得这么详细?洪武二十八年!咱记住了!到时候你要是敢这么做,咱亲手扒了你的皮!”
马皇后也气得脸色发白,她走到朱樉面前,指着他道:“樉儿,你太让娘失望了!咱教你‘仁’字,你都学到哪里去了?幼童何辜?孕妇何辜?你这样做,跟当年的元兵有什么区别?”
朱樉被骂得抬不起头,只能一个劲地磕头:“儿臣错了,儿臣再也不敢了……”
殿中百官也议论纷纷。
淮西勋贵们大多认识朱樉,知道他平日里嚣张跋扈,可没想到他将来会这么残暴;浙东文臣们则皱着眉头,心里暗道:还好陛下没立秦王为储,不然大明的江山可就完了。
【三、晋王朱棡:比上不足,比下也不余裕】
天幕还没放过朱家皇子,字迹一转,又指向了晋王朱棡:
【再说说晋王朱棡。
比起朱樉,朱棡确实强那么一点点——至少他打仗还像点样子,当年跟着徐达北征,还立过几个小功。
可论起品性,他也没好到哪里去。
在晋国就藩时,他喜欢欺压百姓,强占良田,还把反对他的官员抓起来,关在王府里严刑拷打。
有一次,一个老农因为自家的地被他占了,去王府告状,结果被他下令打了五十大板,还说‘本王的地,也是你能觊觎的?’】
“棡儿,你也敢?”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棡,眼神里满是失望。
朱棡比朱樉小一岁,平日里看着倒还沉稳,朱元璋还以为他比二哥强些,没想到也是个欺压百姓的主。
朱棡连忙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慌乱:“父皇,儿臣没有!儿臣在晋国一直安分守己,从没欺压过百姓!是天幕胡说!”
“胡说?”朱元璋冷笑一声,“天幕说你强占良田、拷打官员,还有鼻子有眼的,你还敢狡辩?咱告诉你,从今天起,你给咱好好反省!要是再让咱听到你在晋国胡作非为,咱就把你召回京城,永远不许再去就藩!”
朱棡吓得不敢说话,只能低着头,心里却暗暗嘀咕:不就是占了几亩地吗?那些百姓的地,本来就是大明的,本王用用怎么了?
徐达在一旁看得直摇头,他走到朱元璋面前,拱手道:“陛下,秦王和晋王殿下年纪还小,或许只是一时糊涂。
不如陛下派些有德行的官员去他们的藩地,好好教导他们,或许还能挽回。
”
朱元璋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徐达,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选些正直的官员,好好管教这两个小兔崽子!”
“臣遵旨!”徐达躬身领旨。
【四:燕王朱棣最类朕,可并非长子】
天幕的字迹终于提到了燕王朱棣,这一次,语气明显温和了不少:
【最后说说燕王朱棣。
在朱元璋的诸子中,朱棣是最像他的——能文善武,胆识过人,不但喜欢读兵书,还喜欢自己编写琴谱戏曲,与王妃徐氏一同演奏。
自幼就喜欢跟着徐达在军营里转,徐达都说他是“斥候的好料子”,眼尖、腿快、脑子活,还能在乱军中找到退路。
朱元璋也不止一次在朝堂上说“诸子之中,四子棣儿最类朕”。
】
【为了培养朱棣,朱元璋还特意给他选了徐达的嫡长女徐妙云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