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读大学以前的黑暗日子(3/3)
肪,就是咬牙挺过去的意志力和一点点运气。
日子翻篇到了2025年。
开车过钱塘江边的时候,总感觉后视镜里有个扛着蛇皮袋挤公交的小子看着我笑。
那小子指甲缝里永远有抠不干净的线头和布毛,牛仔裤膝盖磨得发亮,可哪怕就剩最后一件T恤,也一定熨得板板正正才套身上。
那些跟过我又走散的老伙计,那些挑剔货但也教会我看真门道的老客户,还有那些在仓库通宵理货分着吃的泡面……这些人和事,就像打在我人生这张布样上的密密的针脚,是活的纹路,也是撑起来的力量。
“传承”与“离别”有种豁达,江湖儿女,聚散随缘。
走了的,我们记得那份情;留下的,就是压箱底的宝。
现在带徒弟巡店,看那些00后的小老板,拿着手机用AR让人试衣服。
我过去瞄一眼,他们倒挺乐呵,我也乐了,回去翻箱倒柜,找出当年打江山的老伙计——那个摆地摊用的折叠铁架子。
金属支架上那道三公分长的深划痕,那是当年城管追过来收缴时留下的“纪念品”!这划痕才是我老汪的“条形码”,扫一下,直接链接到最草莽、最生猛、也最接地气的那个创业年代!
现在半夜收工回家,有时还特意开车拐到庆春路那片。
摇下车窗,夜雨打在空荡荡的街面上,噼里啪啦的。
听着听着就恍惚了,感觉那讨价还价的声音,那布料摩擦的沙沙声,又贴着地皮窸窸窣窣地爬过来,缠在车轮子上。
那是二十年前的杭州,是带着咸腥气的汗水和梦想发酵的味道。
你问这么多年折腾出啥道理来?我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我爸当年像头牛,其实我也差不多。
无非是被生活抽着鞭子往前走,区别在于,我慢慢懂了看路,懂了在哪块地上发力能多长点肉,懂了啥样的牛粪能养出最值钱的庄稼!
衣服生意是啥?就是把布做成衣,把人穿得体面。
起点可能破破烂烂、缝缝补补,但活儿得干得板正!我爸那肚皮上的造瘘袋,是当年撕开的口子。
我后来兜里揣过那张包工头给的假钱烂角,那也是心坎上一道疤。
这些伤痕,后来我都让人做衣服时当成设计图里的花纹印进去了——不是为了诉苦,是想让你知道,那些曾经让你疼的地方,最后都可能变成你身上最硬实的“料子”。
你看那伤疤下面长出来的新皮,它是不是更结实?所有挫折都是“精神资本的积累”,那些过不去的坎儿,磨秃了再长出来,就是个头更小的老茧,但硬度翻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苦难这玩意儿,嚼烂了咽下去,确实补力气!但老汪还得加一句:光嚼不行,得加点调料让它发酵!咋发酵?加点善意,比如王婶那几斤鸡蛋,护士长偷摸塞的葡萄糖,加点不服输,比如我舅弯腰捡钱的那个白头发后脑勺,再加点豁达,比如我妈那句“人在债不愁”,闷上个一二十年。
最后点开坛子一看——嚯!那一股子劲道儿!那一点微光!足够照亮你接着往下走的路了。
时间带来的意外之喜”我特懂,时间能把苦熬成甜酿,能把疤酿成勋章。
现在站在2025年的什么“元宇宙展厅”里,看着虚拟空间里飞舞的3D版型图,手指头那么一比划,四季青的江山好像就在指尖下延展。
时代变得真快!那叫啥?数字化?云流转?挺好。
但老汪心里明白,甭管衣裳穿在现实的人身上,还是飘在云里头,这行业骨子里的东西没变:你的布是不是真材实料?你的针脚实不实在?你对穿着它的人,有没有揣着份儿诚意?就像二十几年前那个浑身汗臭的小子,蹲在意法门口拼命记下版型和定价一样,根子上的东西,得实诚!这算是我的“野蛮生长”领悟:工具会迭代,平台会变迁,但商业的核心永远是满足需求,并以诚信为本。
行了,就唠到这儿吧。
这趟路,从我爸肚子上的窟窿开始,走到现在这“云端”,爬得费劲儿,摔得瓷实,但总归是爬上来了。
让那些破烂往事,在岁月这口老坛子里慢慢腌着,说不定哪天揭开,还能飘出点不一样的醇香来。
你看这人生,跟做一件衣裳似的,甭管开头多皱巴的布,多细碎的线头,耐心捯饬,用心缝补,总归能成件体面的衣裳。
喜欢服装品牌主理人请大家收藏:()服装品牌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