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期末考试,全班都在研究我的“运气学”(2/3)
:“谁救救我,最后一题我连字都没看懂。
”
有人语气复杂:“我感觉我前面做得挺顺,最后一题一看就不想活了。
”
程溪把饭盘一放,没说话,先喝了一大口汤。
“你呢?”她看我,“感觉如何?”
“感觉……”我想了想,“公式印错那题纠回来,算是给了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
“那你前面呢?”
“前面靠感觉。
”
“后面呢?”
“后面干脆不靠感觉了,靠放弃。
”
她没忍住,笑了一下:“你要是能把这种嘴贫转化成解题能力,你能考上清华。
”
“清华可能不收运气专业。
”
“那你可以自创一个——运气工程。
”
“或者概率操控学。
”
我们一边互损一边吃饭,旁边桌的同学已经开始总结“这次数学卷难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说:“选择题友好,后面大题是地狱。
”
有人说:“画图的地方我差点想拍桌子。
”
我默默在心里加了一句:
“画图的地方,我差点给印刷厂献花。
”
几天连考下来,我的状态一如既往——考前两小时睡眼惺忪,考前半小时突然满血复活。
语文那天,我背作文模板背到一半,开始走神想到老柳树。
英语那天,听力的时候有人耳机漏音,我顺便跟着别人的听力设备二次验听。
物理那天,监考老师是杨静。
她一走进来,我就觉得空气自带“冷静滤镜”。
她不太爱讲废话,只在发卷前淡淡说了一句:“这次卷子偏重基础。
”
翻译过来就是:别想靠蒙题逆天。
结果最后成绩出来,我物理还真考得不算差。
“你物理也靠运气?”程溪翻成绩单的时候,怀疑人生。
“可能是杨老师走路的气场太稳,连题目都不敢乱来。
”我一本正经。
真正的炸点,是成绩总榜出来那天。
期末成绩是从年级群里先发出来的。
孙老师拿着打印好的名单走进教室,先拍了拍讲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
“先好消息!”后排有人喊。
“好消息是——”孙老师拖长调子,“我们一班有同学考进了年级前十。
”
教室里“哇——”了一声,大家下意识看向程溪那一排。
结果孙老师下一句:“是你们的林——宴——同学。
”
他念名字的时候,特意加重了“林宴”两个字,还停顿了一下,仿佛自己都觉得这事挺戏剧。
全班目光刷一下打在我脸上。
我整个人僵在椅子上,手里那支笔差点掉地上。
“真的假的?”陈定第一个反应过来,“你是不是把运气开到满格了?”
“你考多少?”有人迫不及待问。
我接过成绩单,看了一眼——
总分刚好卡在年级第九。
不是那种“碾压第一”的爽,但对一个靠感觉活着的人来说,已经属于“数据异常”。
程溪那边翻到自己的名字,年级十几名,比我慢了半拍。
她表情肉眼可见地卡了一下。
“不会吧。
”有人替她鸣不平,“程溪你这段时间刷题刷得那么狠,他天天在那边发呆,也能考前十?”
“可能……”陈定托着下巴,一副发现新大陆的表情,“这就是运气学。
”
“什么学?”有人立刻接梗。
“林宴流‘运气学’。
”陈定一边说一边在黑板角落写下几个大字:
《运气学·初级入门》
下面画了一条横线,开始列要点:
考前不要复习太认真,要保持迷糊。
考试忘带文具,宇宙会提供替代工具。
遇到看不懂的题,先盯着怀疑印刷错误。
“你胡说什么呢。
”我哭笑不得,“这也能成学派?”
“你看。
”他一本正经,“如果是个例,那就是巧合;如果三番五次,那就是规律;如果被我们总结出条条框框——那就是理论。
”
“他这叫伪科学。
”程溪终于开口。
“你不服啊?”陈定坏笑,“那你说说,你最近复习得比他用功,为什么他能进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