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动化杀机(3/3)
一艘沉船的黑匣子,需要从无数破碎的数据残片中,找到记录着关键信息的那一块。
林宸则站在白板前,拿起笔,开始梳理时间线和逻辑图。
他在白板中央写下了“自动化陷阱”四个字,然后画出一条时间轴:
·潜伏期(T-X天/周/月):恶意代码被植入系统。
嫌疑人:刘伟(前技术元老,有权限有能力)、赵峰或其手下(商业对手,可能通过黑客手段)。
·触发期(案发前30分钟):异常数据包激活或微调陷阱参数。
嫌疑人:同上。
·执行期(凌晨2:00-3:00):系统自动执行被篡改的规则,极端加湿环境形成。
·结果期(凌晨3:02):陈明心脏骤停,生命监测系统报警。
他在“触发期”那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什么是那个时间点触发?是随机选择,还是有什么特定意义?是凶手手动远程触发,还是设置了某种条件触发,比如监测到陈明进入深度睡眠?
他又在“潜伏期”画了一个圈。
代码是如何被植入的?是通过刘伟可能留下的后门?还是利用了一个未被发现的系统漏洞?如果是后者,那这个漏洞是否还存在?是否会被再次利用?
问题一个接一个,逻辑链条上还有不少缺失的环节。
时间在沉默而紧张的工作中再次流逝。
窗外天色渐暗,别墅里亮起了柔和的智能灯光,但这温暖的光线却无法驱散弥漫在案件之上的冰冷迷雾。
突然,赵思妍的电脑发出了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是她设置的某个深度扫描程序完成了。
她立刻点开结果报告,快速浏览着,眉头越皱越紧。
“林宸,”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和新的发现,“我尝试对那一段恶意代码进行特征匹配,在庞大的公共漏洞数据库和恶意软件样本库中进行搜索……”
“有匹配吗?”林宸立刻走到她身后。
“没有完全匹配的。
”赵思妍摇了摇头,但指着屏幕上一处高亮标记,“但是,这段代码里用来进行数据混淆和隐藏自身的一个小技巧,其编程风格和实现方式,与三年前一个被称为‘幻影’的黑客组织使用的某个工具包里的模块,有高度相似性。
那个组织以擅长制造难以追踪的网络幽灵而闻名,后来似乎销声匿迹了。
”
“幻影?”林宸重复着这个名字,这是一个全新的线索,完全跳出了刘伟和赵峰的范畴!“能查到更多关于这个组织的信息吗?或者,刘伟、赵峰他们,是否可能与这个组织有关联?”
“信息很少,‘幻影’非常神秘,几乎没有留下真实身份信息。
”赵思妍快速查询着内部和安全部门的数据库,“至于关联……需要时间交叉比对。
但是,如果这条线索是真的……”
那就意味着,凶手可能并非他们目前重点调查的两人,或者,这两人中的一个,与这个神秘的黑客组织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联系!案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陡然增加。
自动化杀机的迷雾之后,似乎还隐藏着更深的幽灵魅影。
喜欢罪域图鉴请大家收藏:()罪域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