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隐形的推手(1/3)
清晨的阳光透过市局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百叶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房间里烟雾缭绕,咖啡杯散落在会议桌的各个角落。
白板上已经写满了三位死者的信息和他们之间的关联,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林宸刚刚写下的四个大字——“隐形推手”。
陈建国皱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林宸,你提出的这个‘隐形推手’理论太大胆了。
没有直接证据,没有凶器,甚至连谋杀的基本要素都不具备。
单凭心理暗示就能致人于死地?”
张猛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这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现实中怎么可能有人通过几句话或者几个暗示就让别人自己去死?”
林宸站在白板前,神情平静但目光坚定:“这不是科幻,而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科学。
历史上早有先例,比如着名的‘斯德哥尔摩实验’和‘米尔格拉姆实验’,都证明了人在特定环境下很容易受到权威暗示的影响。
只不过,我们现在面对的可能是这种技术的恶意应用。
”
赵思妍推了推眼镜,从电脑前抬起头:“我查了一些资料,林宸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心理学上确实有‘暗示感受性’这个概念,指个体接受暗示的难易程度。
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暗示的影响。
”
“但那需要面对面的大量工作吧?”张猛质疑道,“怎么可能通过网络就实现?”
林宸转身面向白板,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我认为过程可能是这样的:首先,通过‘清心阁’论坛筛选出合适的目标——那些事业有成但可能面临瓶颈或焦虑的精英人士。
然后,通过论坛上的内容和任务逐步提高他们的暗示感受性。
”
他继续画着箭头:“接下来,邀请他们参加‘心灵明灯’工作坊,进行面对面的深度暗示强化。
最后,通过定期发送的定制化内容——可能是文字、图像或音频——持续施加影响,直到...”
“直到他们‘意外’死亡。
”陈建国接话,语气沉重。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林宸打破沉默:“最重要的是,这种手法几乎不留痕迹。
即使我们怀疑,也很难找到证据。
凶手不需要出现在现场,不需要使用凶器,甚至不需要直接与受害者交流。
语言和信息就是他的武器。
”
赵思妍补充道:“我分析了论坛上的部分内容,发现确实使用了很多暗示性极强的语言模式。
比如大量使用命令式语句嵌入在普通内容中,重复特定关键词,还有那些视觉训练图卡——”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位年轻警员探头进来:“陈队,视觉心理学专家李教授来了。
”
一位六十多岁、精神矍铄的老者走进会议室,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
陈建国立即起身迎接:“李教授,感谢您这么早过来。
”
“听说有重要案件需要咨询,我当然是义不容辞。
”李教授微笑着与众人握手,当与林宸握手时,他多停留了片刻,“这位就是提出心理暗示假设的年轻警官吧?很有创见的想法。
”
林宸微微点头:“只是初步推测,还需要您的专业意见。
”
李教授打开文件夹,取出王海洋的那些视觉训练图卡:“这些图卡非常有趣。
表面上看是普通的视觉训练工具,但经过我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些精心设计的模式。
”
他拿出一张图卡,上面是复杂的几何图案:“这种高对比度、高对称性的图案,如果长时间凝视,确实可能产生轻微的催眠效果。
更重要的是,”他抽出另一张图卡,“这些图案中嵌入了许多潜意识信息。
”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教授手中的图卡上。
“看这里,”李教授指着图案中的一些细微线条,“这些线条实际上构成了某些词语的形状。
比如这个,‘坠落’;这个,‘深水’;还有这个,‘放弃’。
”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发现的重量。
林宸深吸一口气:“这些潜意识信息,如果长期观看,是否可能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
李教授表情严肃:“理论上是的。
潜意识信息的效果虽然仍有争议,但多项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它们确实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特别是如果接收者已经处于高度暗示感受状态。
”
张猛仍然有些怀疑:“就凭几张图卡上的几个词,就能让人去跳楼或者溺水?”
“不只是图卡。
”林宸接话,“这只是一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