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罪恶的“指南”(2/3)
害者没有察觉异常。
变化是渐进的,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意识到危险时,已经无法自拔了。
张猛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但最后一步呢?如何确保他们真的会...采取行动?
林宸表情凝重:这就是这个系统最邪恶的部分——它不直接推动行动,而是创造一种心理状态,让行动成为看似自主的选择。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词:焦虑放大、出路窄化、解决方案暗示。
首先,林宸解释,通过持续暗示放大受害者原有的焦虑和矛盾。
然后,暗示只有极端方式才能解决这种焦虑。
最后,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那些看似无害实则致命的建议。
赵思妍调出刘伟医生收到的最后一条个性化建议看这个:车内小憩的效率与安全性。
表面上是在提供休息建议,但实际上在暗示一种具体的死亡方式。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发现背后的恐怖含义。
苏晓雯轻声补充:而且操作者会根据受害者的反应调整策略。
如果某个暗示不起效,会尝试其他角度,直到找到最有效的那个。
林宸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整个过程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这是一个试错和调整的过程,直到找到打开每个人心理锁具的正确钥匙。
赵思妍突然有了新发现:我找到了一个隐藏的算法!论坛后台有一个复杂的决策树系统,根据用户的点击模式、停留时间、回复内容等数据,自动调整后续推送的内容。
她调出代码界面:看这个函数——它评估每个暗示内容的效果指数,然后选择指数最高的内容进行更多推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猛震惊地问:你是说,这背后还有人工智能?
不完全是。
赵思妍摇头,算法只是工具,关键决策还是由人做出的。
但算法提供了数据支持,让操作者能够更精准地调整策略。
林宸沉思道:这意味着操作者不仅精通心理学,还擅长数据分析和行为预测。
随着更多数据的分析,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操作手册逐渐完整起来:
第一阶段:目标筛选。
通过论坛活动筛选出高敏感度、高可塑性的目标,通常是那些面临职业瓶颈或心理压力的精英人士。
第二阶段:深度评估。
通过线下工作坊和详细测评,识别目标的特定心理弱点和内心矛盾。
第三阶段:多维暗示。
线上内容与线下物品相结合,针对识别出的弱点进行多角度暗示强化。
第四阶段:强度升级。
逐步增加暗示的强度和直接性,同时观察目标的反应并调整策略。
第五阶段:行动引导。
在目标心理状态达到临界点时,提供具体的行为建议,引导至死亡。
最令人不安的是,这个系统具有可怕的可重复性。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复制这个过程。
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犯罪,而是一套可以批量复制的死亡配方林宸语气沉重,操作者可能已经在培养接班人,或者甚至已经复制了多个自己。
苏晓雯突然想起什么:那些参加线下工作坊的人中,可能不止有受害者,还有...学徒?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赵思妍立即开始排查:我调取工作坊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