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模仿与诱导(3/3)
旧址。
出入口多,监控死角多,极易被监视也不易抓捕。
张猛汇报时面色凝重,他选这个地方绝非偶然。
林宸制定了一个详密的行动计划:便衣警察提前潜伏在周边,苏晓雯佩戴隐蔽通讯设备和追踪器,赵思妍远程监控所有电子信号,一有异常立即行动。
周六下午,苏晓雯以顾琳的身份步入工作坊场地。
她表面上冷静自信,内心却紧绷如弦。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线索,每一个接触都可能是陷阱。
工作坊有12名参与者,年龄职业各异,但都透着一种精英人士特有的焦虑和渴望。
主持人是一位自称杨老师的中年男子,温和儒雅,谈吐不凡,但与林宸侧写中的严明理特征不符。
欢迎各位勇敢的探索者。
杨老师的开场白充满感染力,今天我们不教技巧,不传秘籍,只帮助大家直面内心最深处的障碍。
两个小时的活动中,杨老师展示了惊人的心理洞察力,短短几句话就能精准点出每个人的心理症结。
参与者们逐渐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恐惧和渴望。
苏晓雯精湛地扮演着顾琳的角色,分享了对高度的矛盾心理,获得杨老师深刻而勇敢的评价。
但令人不安的是,整场活动中没有任何明显违规或危险的暗示,所有内容都可以被解释为正常的心理工作坊。
太干净了,干净得可疑。
通过隐藏耳机,林宸分析道,他在观察,可能在筛选真正易感的目标。
活动结束时,杨老师单独找到苏晓雯:顾女士,你的坦诚和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有一个更深入的进阶项目,针对极少数特别有潜力的学员。
如果你有兴趣,下周有个小范围的聚会。
苏晓雯按照计划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但没有立即承诺。
回到指挥车,团队立即复盘整个过程。
不是严明理本人,可能是他的助手或学生。
林宸判断,但手法一脉相承——先建立信任,再逐步筛选。
赵思妍报告了一个重要发现:我捕捉到了一个隐藏的Wi-Fi信号,活动期间在不断收集数据。
信号源很可能是某种生物计量传感器,可能在监测参与者的生理反应。
苏晓雯想起工作坊里的装饰画和背景音乐:那些环境元素都在强化和的主题。
即使口头没有直接暗示,环境却在持续传递信息。
就在这时,赵思妍突然收到警报:论坛上另一个真实用户的风险评分突然飙升!
林宸立即下令:重点监控这个新目标!他可能才是今晚的真正目标,工作坊只是障眼法!
团队迅速转向,开始全力监控那位真实的用户。
赵思妍追踪到他收到了一条关于水下音效创作的私密建议,包括在深夜前往工作室附近的湖边寻找灵感。
张猛立即带人赶往湖边,同时尝试联系该用户本人,但电话无人接听。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可能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但代价可能是又一个无辜生命的消逝。
在紧张的等待中,林宸收到了一条新短信:
你关注树的时候,是否忽略了森林?拯救一个人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系统本身?——旁观者
这条短信让林宸突然惊醒:他们可能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陷阱。
对手知道他们在监控,可能在利用他们的注意力转移来完成其他目标。
而苏晓雯,作为诱饵的苏晓雯,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目标,而是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工具。
真正的危险,可能正从他们忽略的方向悄然逼近。
喜欢罪域图鉴请大家收藏:()罪域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