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夜访(3/3)
斩恶,却不可替代规矩!
更关键者,军政民政,混沌未分!”
“长此以往,纵有十支隐虎卫,亦难堵千疮百孔!”
“此非隐虎卫之能不足,实乃体制未立,根基未固之故!”
邓名没想到这周培公口若悬河,说的是头头是道。
”
“言辞如此犀利,想必他肯定是深思熟虑过了。
只能说不愧是前清举人。
邓名叹道:
“先生所虑,深谋远虑,句句切中要害!不知先生可有解决之法?”
周培公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
“治此沉疾,固此根基,培公愚见,军政分离,民政归流!”
“军政分离,民政归流?”
“正是!”
邓名陷入深深的思索,确实如此。
他眼下管理着川湖之地,数百万民众。
然民众毕竟不是军人,岂能一直以军政来管辖。
周培公的话切中要点。
周培公看邓名眼中已经有了赞同之意,便趁热打铁问道:
“主公!培公斗胆劝谏,主公可否开堂设擂,广纳天下英才?”
邓名眼中精光一闪,放下茶杯:
“先生真乃知我也!不错,我正有此意。
”
“今日我与我那几名义子及赵将军就在商议这事。
”
“明日将设文武两擂,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
“以补我方人才之缺。
此事,正欲与先生详议。
”
“善!大善!”
周培公抚掌而赞,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振奋,
“主公此举,大开方便之门。
”
“示天下以公心!四方豪杰闻之,必如百川归海,此乃固本培元之上策!”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
“然则,主公,擂台选才,如同开渠引水。
水既引来。
”
“若无深池以蓄之,无闸门以控之,无沟渠以导之,则水或四散流失,或泛滥成灾,终难为用啊!”
“深池?闸门?”
邓名有些疑惑,不知其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周培公深吸一口气。
终于到了正题了,他说的满脸兴奋:
“不错。
渠既开则水至,今当筑深池立闸门以蓄之!”
“这深池便是府,这闸门便是衙,蓄水便是人才!”
“以培公愚见,唯有——开!府!办!衙!方可!”
“开府建衙?!”邓名瞳孔微缩。
他身体微微后靠,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目光变得复杂而锐利:
“先生此策,高瞻远瞩,邓名岂能不知其利?但…”
邓名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先生当知,我邓名,乃大明川湖提督!”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先生力主开府建衙,军政分离,自成体系。
”
“此等格局,我怕落人权柄…”他没有把话说完,—这岂非形同自立?
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邓名脸上。
周培公并未立刻反驳,他迎上邓名那复杂而锐利的目光,神色异常凝重。
“主公忠义之心,天地共鉴!培公岂敢有半分不臣之念?”
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低沉悲怜,仿佛要诉说一个惊天悲伤秘密。
“然则…主公可知,培公日前,得一秘闻..请主公做好心理准方可倾听。
”
说罢便不说话,等邓名反应。
邓名不由得十分疑惑。
便说到:
“但说无妨。
”
随即周培公便附耳给邓名低声说了一句话..
喜欢明末:铁血山河请大家收藏:()明末:铁血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