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入学考试的 “猫腻”(1/3)
天还没亮,贫民窟就裹在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晨雾里。
铁皮棚屋的缝隙漏进刺骨的寒气,林科是被手腕上算力手环的震动惊醒的——屏幕亮着微弱的绿光,“剩余算力:2.2算力币,基础记忆包有效期:8小时17分”的字样像根细针,扎得他太阳穴发紧。
左手的“数据模糊”还在隐隐作痛,透明的像素纹爬过肘关节,连握拳都带着细微的“卡顿”感,像是关节里卡了碎玻璃。
昨晚复习到后半夜,他靠在冰冷的铁皮墙上,借着张姐送的旧手机屏幕光,把叶梓整理的100道旧时代算法题翻了三遍,直到眼皮重得抬不起来。
现在脑子里还晕乎乎的,满是Linux内核代码和Python函数,连梦里都在拆解元脑的加密逻辑。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撞在铁皮上,震得屋顶的灰尘簌簌往下掉。
门外传来张姐的声音,裹着晨雾的湿冷,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林科小哥,叶梓妹子,快醒醒!再晚就赶不上考场签到了,我给你们热了红薯!”
林科赶紧爬起来,衣服上还带着昨晚的寒气。
叶梓已经坐在木箱上收拾背包,她把平板用黑色胶带缠了两层,藏在背包最底层,又把电磁脉冲笔塞进袖管——笔身是用旧钢笔改装的,不仔细看只会以为是普通文具。
她的眼底泛着青黑,显然也没睡够,却还是强打精神,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我昨晚调好了‘信号跳频干扰程序’,老鬼说这个频率能避开元脑的探测器,等下我躲在学院围墙外的废弃服务器堆里,每15分钟给你发一次干扰信号,监控会有10秒盲区,你趁那时候调整答题节奏,别被检测到离线编译的波动。
”
林科点点头,摸出枕头下的旧手机——屏幕边缘裂着三道缝,是张姐之前用来记录小诺成长的,现在里面存着叶梓整理的算法笔记,每道题旁边都用红笔标了重点,比如“这道题要注意内存泄漏优化,2025年林科做过类似项目”。
屏幕上“剩余电量:18%”的提示让他捏紧了手机,这是他今天唯一的底气,不能出任何差错。
“快尝尝,还热乎着呢!”张姐推门走进来,手里提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里面裹着两个烤红薯,热气透过布缝钻出来,带着焦香。
她的手指上缠着好几块破布,露出的指缝里还嵌着黑色的油污,是凌晨三点去分拣厂换算力时,被滚烫的金属碎片烫的,“我用0.3算力币换的,比压缩饼干顶饿,考试要费脑子,别饿着。
”
小诺跟在张姐身后,手里攥着一个折得歪歪扭扭的纸兔子,兔子耳朵上用彩笔涂了粉色,还画了两个圆溜溜的眼睛。
她把纸兔子递到林科面前,声音细得像蚊子哼:“哥哥,这个给你,妈妈说兔子能带来好运,你和姐姐一定要考上呀!”
林科接过纸兔子,纸质粗糙,还带着小诺手心的温度。
他想起这几天张姐为了帮他们凑报名的5算力币,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白天去分拣厂捡碎片,晚上还要帮邻居缝补衣服换算力,手指被扎得全是小洞,却从没说过一句累。
“我们会的,”林科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把纸兔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等我们考上了,就帮你和小诺换个有窗户的棚屋,不用再漏风。
”
两人揣着红薯,沿着晨雾弥漫的街道往算力学院走。
雾很浓,能见度只有几米,脚下的路坑坑洼洼,偶尔能踩到积水,溅起的冷水打湿裤脚,冻得人一哆嗦。
空气中混杂着煤烟味、霉味,还有远处分拣厂飘来的金属锈味,和怀里红薯的焦香格格不入。
路上遇到不少和他们一样的考生,大多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准考证,有的边走边背诵元脑的算力规则,有的则紧张得频频看手环——怕算力不够,连考试流程都记不住。
走到“过渡区”和“贫民窟”的交界处时,林科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蹲在路边哭,手里的准考证掉在地上,被雾水打湿了一角。
“大爷,怎么了?”叶梓停下脚步,蹲下来帮老人捡准考证。
老人抹了把眼泪,声音发颤:“我……我记不住准考证号了,算力不够,脑子越来越糊涂……我儿子在元脑当清洁工,攒了半年才给我凑够5算力币,我要是考不上,对不起他啊……”
林科心里一沉,他掏出旧手机,打开基础算力管理程序,帮老人清理了后台冗余进程:“大爷,您试试现在能不能想起来?这个程序能帮您省点算力,别慌,慢慢想。
”老人闭上眼睛,过了几分钟,突然睁开眼,激动地说:“想起来了!是C-729!谢谢你啊小伙子!”
看着老人匆匆离去的背影,叶梓的眼神暗了暗:“这就是元脑的阴谋,故意把报名费用定得这么高,又让考试内容偏向闭源技术,就是为了筛选‘听话又有钱’的人,底层人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快没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越靠近算力学院,雾越淡,周围的环境也渐渐“光鲜”起来——贫民窟的铁皮棚屋变成了砖瓦房,路边的垃圾桶里不再是废品,偶尔能看到完整的面包包装,甚至有丢弃的旧平板。
最刺眼的是,这里的人手腕上的算力手环大多是银色的(元脑VIP专属款),屏幕上的数字动辄几百上千,和贫民窟里“个位数算力”的窘迫形成尖锐对比。
一辆黑色的悬浮车从他们身边驶过,车速很快,溅起的积水打湿了林科的裤脚。
车窗半开着,里面坐着一个穿着白色西装的少年,正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一个银色手环,正是赵宇。
他瞥了林科一眼,眼神里满是轻蔑,像看什么脏东西,然后不耐烦地关上了车窗,悬浮车的尾气带着一股甜腻的香味,飘在空气中,让人恶心。
“前面就是考场入口,我只能送你到这。
”叶梓在学院围墙外的废弃设备堆旁停下,这里堆着几十台生锈的服务器,有的外壳已经被拆开,露出里面的电路板,刚好能挡住身体,是她昨天踩点找到的监控死角。
她从背包里掏出平板,调整天线角度:“我把平板调成离线模式,干扰信号会伪装成设备杂音,元脑的探测器查不出来。
你记住,监控每15分钟刷新一次,我会在第14秒时发送信号,你趁那10秒调整,别让离线编译的波动被检测到。
”
林科攥了攥叶梓的手,她的手心全是汗,冰凉冰凉的:“你自己小心,要是遇到巡逻机器人,就往服务器堆后面躲,那里有屏蔽信号的金属板。
”
走进考场入口,首先要经过“作弊检测门”——一道半米高的蓝色光幕,光幕里流动着细小的粒子,能检测出身上的电子设备和作弊工具。
林科深吸一口气,把旧手机紧贴着胸口,那里有张姐送的布包,能稍微屏蔽信号。
穿过光幕时,光幕突然闪烁了一下,发出“滴滴”的轻响,他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慌什么?”旁边的监考人员是个穿着黑色制服的男人,嘴角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眼神冰冷地扫过林科,“身上有旧设备吧?只要不是作弊工具,就赶紧进去,别耽误后面的人。
”
林科松了口气,赶紧往里走。
考场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高得能容纳三层楼,中间矗立着一个银色的圆柱形服务器,上面印着元脑的logo,周围分布着数百个考试终端,像一圈卫星围着核心。
每个终端前都有一个透明的隔离舱,舱门是钢化玻璃做的,考生进去后会自动锁死,里面只有一个旧键盘和一块14英寸的屏幕,没有任何纸质材料——元脑美其名曰“环保无纸化”,叶梓之前说过,这其实是为了防止考生传递纸条,连一点作弊的机会都不给底层人。
林科找到自己的终端编号“108”,走进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