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的小型建材贸易公司。
一个惊人的猜想浮现在他脑中:有没有可能,那份“不慎遗失”的详细报价单,根本从未存在过?所谓的“三家比选”,也许只有两家走了过场,真正中标的第三家,其实是早已内定的、与三产公司有关联的空壳贸易公司?然后用一份“情况说明”轻描淡写地抹去了所有比选细节,只留下一个看似合规的结果?
这个猜想毫无证据,甚至有些大胆。
以林浩的级别,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为一个小项目如此大费周章。
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将这个项目的编号、关键时间点、涉及的人员和那家可疑的三产公司名字,加密记录了下来。
他没有下任何结论,只是标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他隐约感觉到,自己可能触碰到了一个更深层的运作模式:一些微小而不起眼的“问题项目”,就像蚁穴一样分散在体系中。
每一个单独看来都无足轻重,合情合理。
但如果它们并非孤立存在呢?
如果那些缺失的资料、那些含糊的说明,并非无心之失,而是一种刻意留下的、用于规避深层审查的“安全阀”呢?
真正的“账外之账”,或许就隐藏在这些看似瑕疵的“纸背之下”。
林浩合上档案,感到后背发凉。
他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流程漏洞,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更深沉的模糊地带。
工作组还在为明面的规则争得面红耳赤,而他却意外地窥见了一片更深、更暗的水域。
那里没有系统日志,没有流程记录,只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一张张轻飘飘却能抹去无数细节的“情况说明”。
会后,他单独找到刘部长汇报了这些发现。
刘部长看完后,脸色变得异常严肃,沉默片刻,压低声音问道:“这些材料……除了你,还有谁经手过?”
喜欢官场暗格请大家收藏:()官场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