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洛阳铲的学问(3/3)
一提。
前后不过几秒钟,孟广义就将洛阳铲提了上来。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那半圆形的铲头上,不多不少,正好带出了一个长约二十厘米的、半圆柱形的完整土样。
那土样,就像一块层次分明的千层糕,清晰地展示着地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构成。
孟广义将铲头凑到林岳面前,指着那土样上的细微变化,开始了如同解剖课般的精妙讲解。
“看到最上面这层黄土了吗?这是表层的熟土。
再往下看,看到这层只有一指宽的灰黑色细线没有?”
林岳凑近了,仔细地看,果然看到了一层如同头发丝般的、与其他土层颜色截然不同的线条。
“这是炭末。
木炭,是古代贵族墓葬中常用的防潮材料。
看到它,就说明你离目标不远了。
再往下看,看到这几颗米粒大小的、泛着白色的坚硬颗粒了吗?”
孟-广义用指甲轻轻一刮,那几颗白色颗粒便掉了下来。
“这是夯土层里才会出现的白灰点,也就是石灰。
古人为了加固墓穴,防止塌方,会在封土中层层加入石灰、糯米汁等材料,然后用重物反复夯砸,使其坚硬如石。
这种土,我们叫它‘糯米夯’,寻常的铁锹根本挖不动,只有洛阳铲,才能像钻头一样钻进去。
”
孟广义的讲解,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如同一场精彩绝伦的公开课。
他将枯燥的地质学、考古学知识,与充满传奇色彩的盗墓经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林岳听得如痴如醉。
“现在,你来试试。
”孟广义将那把还带着泥土芬芳的洛阳铲,递给了林岳。
林岳深吸一口气,学着孟广义的样子,摆开架势,双手紧握铲杆。
他调动起这半个月练出来的全身力气,猛地向下一顿!
“铛!”
一声脆响,洛阳铲的铲头,只是在地面上砸出了一个小小的白点,巨大的反震力,震得他虎口发麻,整个人都向后退了半步。
他用的是蛮力,而不是孟广义所说的“巧劲”。
“蠢货!跟你说了,用腰,不是用胳膊!”孟广义毫不客气地骂道。
林岳闹了个大红脸,咬了咬牙,重新尝试。
这一次,他学着旋转身体,但因为不得要领,动作显得笨拙而滑稽。
洛阳铲歪歪斜斜地扎进土里,还没深入几寸,就打滑了,铲杆狠狠地甩在他的手上。
一阵火辣辣的疼痛传来,他摊开手掌一看,娇嫩的掌心,已经磨出了一个亮晶晶的血泡。
“师父……这,这比看书可难多了。
”林岳咧着嘴,苦笑着说。
孟广义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变得更加严肃。
他盯着林岳,一字一顿地说道:“书上的东西,是死的。
地下的东西,是活的。
这一铲子下去,就像是医生给人把脉,你是在和沉睡了千百年的老祖宗对话。
”
“你问他,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家里又有什么宝贝。
”
“他说给你听了,你听懂了,那就是你的造化。
可要是你听错了,说错了话,惹恼了他……那,就要你的命!”
最后那句“就要你的命”,他说得轻描淡写,却让林岳的心头,猛地一寒。
他看着自己手上那小小的血泡,再看看孟广义那布满老茧的、如同老树皮般的手掌,他终于明白,从一个“读书人”,到一个真正的“土夫子”,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将铲杆换到另一只手,忍着疼痛,再一次,将那半圆形的铲头,对准了脚下这片充满了未知与秘密的大地。
喜欢最后的把头请大家收藏:()最后的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