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这老婆让他财务无忧(2/3)
客厅里,只剩下窗外城市苏醒的,遥远喧嚣,和智能陶锅里药汤细微的“咕嘟”声。
金色的阳光在顾善辉脚边流淌,温暖而踏实。
他怔怔地站在那里,手里还端着那半碗温热的当归汤。
碗中琥珀色的汤液,在朝阳的金辉映照下,荡漾着细碎而温暖的光点。
刚才那灭顶的恐慌,此刻回想起来,竟遥远得如同上辈子的事情。
星澜不再看那沉寂的终端,她微微俯身,伸出纤白的手指,捻起窗边小几上水晶花瓶里插着的一支新鲜的白菊。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如蝉翼的花瓣,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她凝视着手中那朵小小的、生机勃勃的白菊,星空蓝的眼眸深处,
那缓缓旋转的星云似乎变得更加深邃、悠远。
“此花,当配此光。
”
她轻声自语,声音低柔,几不可闻。
指尖轻轻拂过娇嫩的花瓣,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易碎的梦境。
顾善辉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在那朵被朝阳照得,几乎透明的白菊花蕊深处,一点极其细微、却纯粹温暖的金色光点,
如同被阳光唤醒的精灵,悄然闪烁了一下,随即又隐没在花瓣的脉络里,消失不见。
星澜的唇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上弯起了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
那弧度转瞬即逝,快得如同错觉。
“它们也需要归处。
”
她抬起头,目光投向窗外那轮,已然跃出地平线、光芒万丈的金红色朝阳,
声音里带着一种,顾善辉此刻还无法理解的、近乎悲悯的意味。
顾善辉顺着她的目光望向窗外,城市在朝阳下渐渐苏醒,可废墟与残垣仍处处可见。
他心中一动,突然意识到星澜话里的深意。
那些在末世中挣扎的人们,那些破碎的灵魂,也需要一个归处。
“星澜,你说的归处,是指心灵的归所吗?”顾善辉轻声问道。
星澜转过头,目光落在他身上,
“正是。
在这末世,物质易毁,唯有心灵的安宁与信念能支撑人们走下去。
”
顾善辉握紧手中的药碗,似有所悟。
他决定,不再被焦虑与恐慌支配,要像星澜一样,寻找内心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心灵的归处。
此时,窗外传来一阵嘈杂声,一群幸存者正朝着这里赶来,眼中满是希望与期待。
顾善辉与星澜对视一眼,两人一同走向门口,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
星澜给顾善辉,详细分析了无须对财务担心。
她已经为顾善辉准备好的东西。
优质银行股,分红+复利思维+长期持有。
是什么?星澜说:
拿住A股优质的银行股,吃分红就挺好
常有粉丝问她银行股还能涨多久,这问题她不会回答的。
不回答就是回答。
她可以告知他。
我有个同事投资银行股十多年了,他说从来不看短期涨跌,就冲着它的稳定分红。
A股银行股息率常年在4%-6%,这比存银行强多了。
他的策略很简单:
逢低买入,长期拿着。
银行是经济命脉,退市风险极低,尤其国有大行分红很稳定。
他重仓的银行股,每年光分红就有5%左右,
股价涨跌他根本不在意。
不过他再三强调:
记住千万别追高,要在市场低迷时大胆买入。
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PB常低于1,下跌空间有限。
拿着高股息,享受复利,时间会给你不错的回报。
——
星澜分享的一个观点,顾善辉也非常认同。
为什么银行股会成为巴菲特投资组合中的“压舱石”?
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持有银行股,
是多重核心逻辑交织作用的结果,
涵盖价值投资原则、银行股自身特性、逆向思维与长期主义三大维度,
最终形成:
“安全边际+复利效应+护城河保障”的稳定回报体系。
一、核心逻辑1:
符合价值投资原则——低估值与高ROE的“黄金组合”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核心是“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长期持有享受复利”。
银行股恰好满足,这一逻辑的两大关键要素:
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
银行股(尤其是危机中的银行)往往因市场恐慌,出现低市净率(PB)或低市盈率(PE)。
例如:
1990年美国储蓄贷款危机期间,富国银行股价腰斩,PE跌至4.3倍,PB仅1倍,
巴菲特认为此时估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稳健的盈利与资产质量),遂大举买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11年美国银行,因收购美林证券背负巨额亏损,股价从危机前的50美元跌至7美元,
巴菲特以“优先股+认股权证”形式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以极低估值锁定长期收益。
这种“低估值买入”为巴菲特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即使市场短期波动,也不会导致本金大幅亏损。
高ROE保障长期回报:
银行股的净资产收益率(ROE)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是巴菲特长期持有,银行股的核心动力。
例如:
富国银行1990-2019年平均ROE为12%-16%,支撑股价30年上涨28倍
(年化回报率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