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调和五味香,灶火映繁忙(2/3)
,他妈不轻易发火。
他俩岁数可差了不老少。
因为姥爷早早就没了,姥姥是个没上过学的全职家庭妇女,家里头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得靠舅舅做主,舅舅是把他妈从小带大的。
一家人边吃边聊。
杨皓心里也明白,他妈平时对他要求严格,那也是望子成龙心切,巴望着他能成大器,有出息。
可有的时候啊,那压力真能把他压得有点儿喘不上气儿来。
不过好歹今儿个舅舅来了,杨皓这心里啊,也稍微踏实了那么一点儿。
就这么围着桌子边扯闲篇儿边吃着饭。
杨皓一直觉得挺奇怪的,搁过去,那时候姥姥还在世那会子,两家之间的互动似乎并没有如此频繁。
平常也就是逢年过节走动走动,没啥太多往来。
可打从姥姥离世以后,这情况就变了,他们的联系却变得越来越紧密。
不光是他们家,姑姑家的情况也这样儿,等奶奶没了,才开始更紧密地走动起来。
杨皓有时候就琢磨,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不过杨皓对自个儿的亲戚满心的感激之情,这是因为在上辈子的日子里。
每当他家碰着难处了,甭管是缺钱了,还是有啥棘手的事儿了,都是这些亲戚、朋友跟老乡抻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回回地帮他们挺过难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皓心里明镜儿似的,要是没有这些亲戚朋友,他们家的日子指不定多难呢。
所以啊,他打心眼儿里感激这些人,也想着以后要是人家有难处了,自己也得帮一把。
即便在这一世当中,他家没遭遇过啥大的财务危机,可杨皓对于亲戚、乡亲,还有他爸的那些朋友的品性,那可是门儿清。
网络上不是有好些个段子说嘛,最能伤害你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最亲近的人。
就好比说你要是没钱了,家里人说不定就会瞧不上你。
不过呢,这些都只是个别情况罢了,不能以偏概全。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连自个儿跟亲人的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他又咋能跟陌生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呢?
就拿杨皓他妈那工程队来说吧,里面大部分都是家乡的乡亲。
每次赶上资金紧张的时候,压根儿就没人死乞白赖地逼债。
只有等家里头确实需要用钱了,才会客客气气地问上那么一声。
您瞧瞧,这多有人情味儿啊!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帮衬着,多好!杨皓这边儿吃着饭呢,那边儿魂儿就不在身上了,脑子里不知道在琢磨啥呢。
以前他在国外的时候,整天就光忙活着挣钱了,压根儿就没那工夫去想这些个事儿。
这会儿他回想起来啊,前世家里头之所以会欠了一屁股的债,十有八九就是因为被拖欠的工程款给拖累垮了。
他可记着呢,那汽修厂一直都挺来钱的,后世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忒多了。
所以说啊,现如今杨皓坚决不允许家里头借钱去做买卖,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儿。
这都快成他的一块心病了,天天在他脑子里转悠。
他心里头就琢磨着,这借钱做生意的风险可太大了,万一要是赔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还是稳当点好,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事儿,可别瞎折腾,要不然到最后没准怎么栽跟头的都不知道。
眼下家里头有俩“雷”,头一个就是不许借钱,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儿,这是杨皓给自己定的底线,谁都不能破了这个规矩。
第二个就是杨皓的学习,这可是他妈心里的底线,也是海淀那帮鸡娃妈的敏感地儿。
为了孩子的学习,他妈可是啥都能豁出去,杨皓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