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穿越考科举的小说> 第54章

第54章(1/3)

第54章 “是纪元!” “果然是他!” “临时参加县试,还能拿第一?简直是个怪物。

    ” 不愧是小神童! 榜单周围都是这种声音,听到纪元忍不住想跑,但还是坚持看完榜单。

     今年县试名额十二个。

     纪元第一。

     第二叫李锦,前几日吃酒宴的时候,纪元他们说过话。

     蔡丰岚也很厉害,他到乙等堂也才两年,这次考了第三。

     第四名有些不同,不是县学的学生,而是当地一个耕读的族学子弟出身。

     他满眼激动,穿着也普通,看来此行也是改命了。

     直到第七,也是不认识的名字。

     看到最后,并未瞧见常庆,常庆也看了又看,苦笑道:“没有考上。

    ” 他跟蔡丰岚同样在乙等堂待了一年,他却没考上。

     不只是他,其他学生也差不多。

     今年县学一共二十五人参加县试,考进了十人。

     剩下十五人都没过县试这关。

     纪元看了他们,却不好多说,他这会说什么都不太对。

     也有人安慰:“明年再考吧。

    ” “是啊,明年再考。

    ” 大家互相安慰着,忍不住又羡慕地看向纪元。

     嫉妒吗? 有一点,但不算多,他们早就知道纪元的天分,更在没见过他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勤奋。

     说得都有点多了。

     可不说能行吗。

     哎,谁让这是纪元啊。

     别说了,以后纪元就是他们的榜样了! 纪元年纪虽小,却足够成为所有人的榜样。

     纪元朝大家笑笑,颇有些不好意思。

     他真的是占了年龄上的光,毕竟以他的年纪,才是大家的大哥啊! 县学门口一片热闹,附近的商家也来祝贺,甚至有人道:“纪元长得也周正,也更是不错,要是能跟我家孩子定个娃娃亲就好了。

    ” “对啊,不都说榜下捉婿,我们去试试啊。

    ” 纪元整个人直接呆住,脚比脑子跑得都快,迅速往县学里面跑。

     别啊! 他不是什么大哥。

     他今年才十一! 他还是个孩子! 这一幕被许多人笑得弯起腰。

     纪元去跟夫子博士们道谢的时候,几个夫子博士还在笑话他。

     赵夫子那,纪元也买了许多礼物送回去,只是他实在没空再回村一趟。

     过了县试固然值得开心,但后面的府试才能决定整个童试的成败。

     县学这边也是一个想法,没考过的乙等堂学生们,让他们先散散心,放了几日假。

     但考过的,包括有两个并非县学的学生,全都安排进乙等堂旁边的明伦堂内。

     今日二月十四,府试是在四月初八。

     但他们正荣县去府城,至少要五天的时间,还不能赶在考试之前去,肯定提前出发。

     按照一贯的传统,估计会在三月二十五便动身,正好三月底到府城。

     等到了府城,差不多七八日休息时间,也能养足精神,安心备考。

     这么算下来,从今日到三月二十五,也就四十四天时间。

     所有过了县试的学生,必须全力读书。

     千军万马闯出来,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一定要过去。

     当天下午,十二名过了县试的考生就搬到隔壁,用纪元的话来说,这大概就是冲刺班。

     里面有专门的夫子跟专门的五经博士,每日都在这,有问题随时可以问。

     说句不好听的,便是府试没过,这样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

     换作其他地方,根本不会有这种机会。

     纪元跟其他人还有点不一样。

     这点要从四书五经里的五经说起。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共有五经,一个人很难精通这五本,一般来说,专门攻读一本到两本即可。

     天齐国科举的时候,也是五选一,或者五选二。

     到时候会出五道题,选自己攻读的方向写即可。

     乙等堂其他学生,包括过了县试的另外两个学生。

     他们都在夫子跟博士的引导下,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方向。

     纪元年底才升堂考,年后刚进乙等堂便考县试,根本来不及选择。

     所以,纪元还要先选科目,再分老师。

     原本以为纪元还要纠结一会,但他直接道:“春秋跟礼记吧,这两本我也学得相对也好。

    ” 他的《春秋》是跟罗博士学的。

     《礼记》师从殷博士。

     选这两门最为恰当。

     负责冲刺班的严训导道:“当真?这两本是五经里最后的,春秋更是微言大义,确定要选?” 纪元点头:“周易等书也没简单到哪去,我就选这两个吧。

    ” 听到纪元的选择,两位博士自然高兴。

     自己喜欢的学生选择深造他们的学问,肯定是好事。

     科目确定之后,十二个学生都有了自己专门的老师,按照大家的选择坐到一起,同样科目的还能共同交流。

     其中李锦选的是《诗经》跟《礼记》,学礼记的时候,他们所有选择这个科目的学生都会讨论。

     蔡丰岚选的也是《诗经》,另一门则是《春秋》,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

     天齐国规定的府试的考试内容,跟县试大致相同。

     以四书为重。

     五经只做两题。

     但这两题占比也不小,故而必然要重视。

     县试放榜的当天下午,冲刺班学生都已经恢复往日的状态。

     读! 往死里读! 不读书怎么能行。

     都到这个节骨眼了,必须好好读。

     再想到他们县超高的录取率,说明自己的机会很大。

     一般来说,府试的录取率在百分之十,他们这十二人里,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往年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录取率极高,毕竟是跟建孟府所有人比,只要比其他人拔尖即可。

     但今年参加府试到底有多少人,那还是未知。

     他们正荣县这些年才恢复生气,虽然县试的人数已经从三十多上升到八十多。

     跟其他地方比,却是少得很可怜。

     听说江浙有些大县,单参加县试的,就有上千人,县试过关的人数,也在七八十。

     七八十人,跟他们报名人数差不多了。

     殷博士道:“咱们人少,但咱们质量高啊。

    ” “你们这十二人,说不定能突破前年过府关的人数。

    ” 前年十个人里面,有七个人过了府关,成了秀才。

     今年要是突破,那至少要考到八人以上。

     他们真的可以吗? 不得不说,大家确实被鼓舞到了。

     学,马上学。

     特别是以前未在县学的两位学生,他们在自己的私塾里,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平日只觉得读书孤独得很,好像只有自己在认真学习。

     来到冲刺班之后,所有人都是这般,甚至比他们还要认真。

     这样的氛围,只会让他们更加用心。

     冲刺班这个名字也是越喊越顺口啊。

     大家已经默认了这个名字。

     二月十四下午,外面还在对县试成绩议论纷纷,冲刺班学生已经坐定。

     参加县试,也让他们对府试有了些自信。

     至少知道了流程,更知道每场都要考什么。

     除了每日必做的五经之一外,四书更是重点。

     四书夫子将生僻字,难解的字词,以及有异义的词句再次拿出来反复背诵。

     也有人说,这些学生学了那么久,为什么还有疏漏? 其实看平时上学就知道了。

     看似也就那一本语文书,一学期反复背诵,能考满分的又有几个。

     四书夫子不仅在讲这些生僻的内容,每讲一处,再加上其他大家对此的理解,更有各家名章点评。

     不仅要全部掌握,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大学,讲格物致知,讲诚意正心,讲修身齐家,还讲治国平天下。

     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展开长篇大论。

     道理都懂,如何表述呢,又要如何做呢。

     论语,孔子语录,孔圣人已经离世太久了。

     他的话也被解释出很多含义。

     孔子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就像纪元之前文章里写的,想要了解他,了解圣人,不如去读他的书,念他的话吧。

     有的在捧他,有的在贬他。

     但或捧或贬,只有读了才能懂里面的含义。

     一个人到底要怎么做,到底要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这本书都有解答。

     孔子走后,孟子来了。

     他们相隔了上百年,终于有人继承孔子的想法,把这门学说延续下来,给了这门学说不同的生命力。

     他们都在讲仁,但又是不同的仁。

     孟子在说仁义礼智,再说知性知天命,又讲身心之学。

     读懂里面的浩然之气,更能行于天地间。

     最后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最后是中庸。

     中庸只用两个字便能概括。

     难懂。

     有人说中庸不过是和事佬,是和稀泥。

     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如此简单吗。

     若真的是这样,那这本经典也不必流传千年了。

     宋人把这篇从礼记里抽出来,直接作为了儒家哲学的基础,这本哲学书籍,甚至是奠定儒学的心法。

     万物中和,万物不偏不倚。

     要如何做? 要怎么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夫子洋洋洒洒,再次串联起四书,学生们不仅是在听,更像沉浸在经典当中。

     正荣县县学夫子,从不是让他们单单背诵,单单理解,更要明白其中的意思,要成为这样的人,努力成为一个圣人。

     从白天到深夜,冲刺班灯火通明。

     路过的人都能看到,里面十二个考生全力以赴,只为备战府试。

     四书深度复习,五经分为不同的小组,由不同的博士来讲。

     讲到春秋,提它的微言大义,提春秋的是非观,善者褒,恶者贬,尊贤者,贱不肖者。

     作为鲁国的史书,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当时的文化。

     更别说此书用词优美,若能精通,文章根本不在话下。

     再读礼记,中华向来称礼仪之邦。

     礼记更包含了儒学的价值观,四书里有两篇都是从礼记中抽出,从而形成对当今社会的礼仪跟规范。

     在千年前构建了在当时看来,一个相对和谐的制度跟规范。

     礼的核心也是人,是生命,是尊重。

     礼之用,和为贵。

     若能参透这些意思,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格外丰富。

     从头到尾把四书五经梳理,最后的孝经更是倒背如流。

     《孝经》能单独列出来,虽不在四书五经之列,却也是必读。

     本书不过一千八百字,这本书争议很大,却受到历来王侯将相黎民百姓的推崇。

     此书并不拗口,是谁写的已经无从得知。

     其书的思想从孝入手,其实最后讲的是“忠”,也难怪受朝廷尊崇。

     从“忠”来看,纪元能从另一个层面审视如今的封建宗法。

     要说完全同意,那不好说,但背还是要背的。

     比如孝经第十四广扬名章。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 后面就不说了,反正大意是,君子对双亲尽孝道,所以能把对双亲的孝道转移到侍奉君王的忠心。

     侍奉兄长的时候,对兄长的顺从可以变成对长官的顺从。

     管理好自己的家事,那就能用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瞎子背剑,举世无双 徒弟们:求别卷了,为师境界快炸了! 灵离情殇 超级杀怪爆装升级系统 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靡日不思 禁止歧视幼崽! 通天主宰 九转雷神决 修罗传说 路过的怪物都要踹一脚 她的丛林法则 玄幻:从杂役弟子,肝成神农道君 异界的二战精英们 末日:灵植师 前妻玩我 剑出洪荒 女装被死对头发现后 藏匿你 重生bug修复中[快穿] 魅魔生存日记 他和他的猫 神级系统:我,制霸诸天 网游之无敌盗贼 蝴蝶诱捕器 重生后绑定购物返现系统 [三国]我,呼风唤雨 霍格沃兹:我的异界魔法震撼寰宇 洪荒:我,通天教主,绝不封神! 天上白玉京 太古龙墟 虚渊神话 古剑之洪荒三皇 反派不洗白[快穿] 和大佬穿回七零 血炼妖帝 儿砸,别再捞爹爹了! 吞噬剑帝 我抢先了灵气复苏 这药我不吃! 陨落天骄逆袭成神记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玄幻:从杂役弟子,肝成神农道君 第一禁术师 超级升级系统瞬间百倍暴击 飞向归墟 摆烂,摆烂,摆烂!!! 穿成狗血文男主他爸[女穿男] 假如萧炎记得自己是穿越者 太虚道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