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3)
于办公。
只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名声自然好了。
这项必读书,培养的便是“忠”。
纪元第一次读就在皱眉。
如今读已经不皱了,理解跟背诵,以及赞同,这是完全的两回事。
不仅是这本书如此,要说纪元读了那么多书,真的赞同所有书的想法吗?
那未必。
但是想要了解对方的想法,不能只靠印象来判断。
厌恶一个东西,必然先要了解才行。
如果只是厌恶,却说不出缘由,也是一种狭隘。
冲刺班从白天到晚上,每日都在读书。
纪元除了此事之外,一定会在早上抽出时间起来跑步。
刚开始李锦跟着跑,接着蔡丰岚也咬牙跑。
这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县试连着考三日,他们已经知道体力的重要性。
科考简直是对知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要说君子不光要读书,还要骑射。
但天齐国如今不兴这个,县学也好,私塾也好,都是只教读书的。
其他东西要自己私下学。
现在他们锻炼身体,也是强身健体的一环。
其他九位同学问了,纪元也直接答:“县试的时候多累啊,提前锻炼好身体,到时候考试也有精力。
”
“县试是三天,府试也是三天,同样不能出来。
”
众人瞳孔地震。
他们怎么没想到。
其中一个最瘦弱的同窗也道:“是啊,考完试我都觉得我快出不来了,见纪元还是精神抖擞。
”
“身体好了,科举也会好?”
众人思索片刻,好像真的是这样。
当年孔夫子都会舞剑呢。
纪元想到一位伟人说过的话,开口道:“有位厉害的大家,他曾经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
“他言,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无德智。
”①
这意思大家应该都明白。
体育,就是身体的培养,跟道德的培养,智力的培养一样。
但是德智都跟身体息息相关,没有好身体,就别提什么德智了。
纪元说着,周围同学眼神发亮。
纪元见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伟人就是伟人,他的想法拿到哪里都是出众的。
纪元撸起袖子,话也多起来:“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
”②
“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步水则足痉。
”
这三育同样重要,但是以前的学者都是德智好,体力不行。
所以走起路来佝偻身体,手细得不行,爬山气喘吁吁,过水的时候脚会抽筋。
“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
”③
上面列举的都是大家,全都是身体不好的那种。
纪元背得兴起,只听背后传来轻咳。
这么议论大家,没看同学们下巴都要惊掉了吗。
纪元最后小声道:“庄子效法于疱丁,仲尼取资于射御。
不都是锻炼吗。
”④
教谕瞪他,但也觉得纪元方才说得很有些意思,问道:“这是你何时写的文章?我怎么不知道。
”
纪元立刻摆手:“不是我写的,是很小的时候听一老者所讲。
”
说着,纪元道:“所以我才一直锻炼身体,就是因为这个。
”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教谕默念,“此话必然千古流传。
”
教谕都觉得这话没问题,其他同学更是如此。
体育跟德育,智育,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
同窗几个比较瘦弱的书生看看自己。
要不然一起跑?
听纪元的应该没错。
丙等堂跟乙等堂的学生们,眼睁睁看着冲刺班同窗们,不仅要读书,还要锻炼身体。
等知道原因后,所有人都是一个想法。
怪不得我们连县试都考不过!
这群人,怎么什么都要练啊!
读书拼命,锻炼也自律。
而他们口中喊的,就是那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纪元一起跑的时候人都傻了。
一起锻炼没问题啊,这么喊着,他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算了,就当不知道吧。
他也说了,这是一个叫□□大家所做,谁也不要问他!
问了就是不知道!
本以为这只是小小的插曲。
没想到教谕真的从只言片语里琢磨出什么,或许也感觉体育锻炼对学生们成绩有帮助,竟然让严训导询问学生,有没有人一起早上跑步的。
教谕准备在县学附近的空地上划一片地方,专门给大家跑步用。
这地方以前是蹴鞠场,七八年里荒废无用,现在杂草丛生。
大家要是愿意的话,可以雇人把杂草清了,蹴鞠场重新启用。
蹴鞠场?
纪元听到后人都傻了。
体育之研究竟然这么有用?
看着被丙等堂同学兴奋收拾出来的蹴鞠场。
纪元突然有种,我要升学了,但学校翻新了的感觉。
没关系,等他考完府试,肯定也能蹭上。
这件事带来的效果便是,每天早上,同学们都在蹴鞠场相遇,绕着蹴鞠场跑几圈,整个人都舒服了。
跑了小半个月,不少同窗都说,好像身体确实好起来,看书也更有精神。
体育跟德育,智育一样,果然很重要。
县学里好像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不仅认真学习,连体育都加强了。
期间纪元也收到大海的来信。
大海最近很忙,春天牲畜多病,他跟张兽医要去各处治病,还提起他准备的《牲畜病集》。
说自己已经记了小半本,确实归纳总结了不少。
也提起李耀众的事,按照纪元说的,在他们家要来闹事的时候,暗暗用那件酸诗狎妓的丑闻威胁。
如果他们再来找麻烦,那这件事就会说出去,李耀众最后一丝颜面都没了。
对方果然被吓住,最近都没过来。
没事就好,纪元也就放心了。
现在已经三月份,距离他们去府城的时间越来越近。
要说苦吗。
确实苦。
每日张开眼学习,闭上眼学习,唯一放松的时间就是跑跑步。
文章写了一遍又一遍,夫子博士们不再留情面,也不再一味夸奖,能从无数处找到他们的疏漏。
这点连纪元也一样。
他到底学文章时间短,有时候想法太多,笔力却不够,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按罗博士的话讲:“要写这点就好好写,突然拐到另一边了是干什么呢?”
“写的如此跳脱,文章的完整性呢?”
“有想法很好,但切题了没?写高兴了什么都不顾?”
殷博士也没什么好话,他挑出几处问题道:“此处的解释是这样吗?从哪截的歪理。
”
“之前讲的一以贯之,到底贯在哪了。
”
“让你略仿宋经义,不是大白话。
”
“精炼,准确,还要鲜明,程式的要义,难道还不懂?”
纪元的风格太过突出。
有时候老师们不看字迹,稍微读一读就知道是他写的。
但缺点也明显,写着写着就白话了,有时候想法还多,字数还容易超。
这让博士们十分头疼。
教纪元的如何写文章的郭夫子同样过来,准备从头再教一次。
第一次教学就是在县试之前,学了一二十天。
郭夫子感觉纪元学会了,毕竟是个格式,想着他那么聪明,以前文章写得也漂亮,底子在即可。
谁料跟他想的完全不同,这文越写想法越多。
郭夫子看着纪元,没想到问题会出在这。
眼看就要府试,不能在这上面落了下乘。
不过这也是乙等堂的学习内容。
纪元初入乙等堂便去考试了,短短时间内确实不容易学会。
按照夫子们的想法,童试里的县试府试,对文章的格式要求都不高,差不多即可。
但没想到,纪元越写越学,这文章就越大。
已经到必须管一管的地步。
纪元深吸口气。
有时候控制不住啊。
学得越杂,落笔的地方就越多。
总觉得自己要写个好文章,回头一看,里面什么内容都有,就是不切题。
天齐国写科举文章,自然是人们常说的八股文。
童试的要求还不高,其实现在不学也没关系,以纪元的文章,应付童试问题不大。
但殷博士等人却是不同意的。
郭夫子也觉得,以此下去,说不定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甚至比纪元练字的时候还要难改。
当初房老夫子就说,怕纪元抄书十几万字,那手字就难以再改。
如今文章也是同理。
看着县学夫子们谆谆教诲,以前未在县学的两人忍不住道:“怪不得都要来县学读书。
”
“我们族学夫子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县学的夫子们个个如此用心。
”
不单对纪元用心,对其他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两个以前虽未在县学,来了之后,也是同样的对待。
说起这个,有人问道:“外面都想来?我也听说过,有那么夸张吗。
”
“绝对不是夸张,不是有小道消息,说县学可能空出几个位置,今年要招生吗。
”
“对啊,今年乡试年,甲等堂估计要退几个。
”
“是啊,很多人早就开始努力,只等着考进县学呢。
”
“上次县学考试,报名的人有六百之多,这次不知道怎么样。
但应该会限制户籍,只能正荣县的人考。
”
大家难得闲聊,便提起这件事。
可再想来也没用,县学就这么多位置。
教育资源这种事,自古都是难题。
说完之后,十二个学生愈发珍惜在这读书的机会。
纪元也是一样。
不就是时文吗,他写。
郭夫子来了之后,他们单独在一旁教课。
让郭夫子来教,自然是有道理的,他对时文的研究,堪称县学之最。
郭夫子道:“世人对时文的看法,褒贬不一,以你来看,时文是什么。
”
纪元答道:“自然是为科举应试写出来的文章。
”
郭夫子点头:“没错,这跟平常文章不同,所以以时文来特指。
县学月考岁考,做的也都是时文。
”
“既然专门为科举应试所作,便可寻出一些规律。
”
如今天齐国的时文,就是给个标题,学生们随意发挥。
而今日郭夫子,说起另一种新兴的时文,也是他研究的成果之一。
说这种四书文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摸索出一定的规律,仿照这个规律写,文章便不会太过离谱。
纪元听着听着,怎么觉得莫名地耳熟。
总结文章的规律,写出漂亮的作文,这在现代也是有用的。
比如最经典的起承转合,就是让一个文章有框架的基础。
而科举文章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可要摸索出规律,却也是不难,毕竟科举好几百年了,总有前人总结出捷径。
郭夫子拿出一篇文章,名为《乐天者保天下》文。
“此文起讲先体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
”
“后面再讲保天下四股,再收四句,最后作大结。
”
“如此时文,格律清晰,效仿古人,不仅能约束自己的观点,更能一以贯之。
”
郭夫子说到这的时候,纪元人都傻了。
乐天者保天下。
前面四股说乐天,后面四股说保天下。
若还不知道这是在讲什么,那他高中就白上了!
这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