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金殿对峙显锋芒,枭雄末路叹时运(2/3)
“诛灭九族?”秦正阳看着费无极,眼神锐利,“费相可知,鱼壳的族人,大多是淮南的普通渔民,早在三年前就与他断绝了关系?株连无辜,岂是我大唐律法所为?”
费无极一愣,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反问,一时语塞:“臣……臣只是想……”
“你想的,是借株连之名,震慑那些试图推行新政的官员吧?”秦正阳打断他,声音陡然转厉,“你以为朕不知道?鱼壳在楚州的势力,为何能盘踞多年?若非有你在朝中默许,他岂能屡次逃脱官府追捕?若非你门下的盐商与他勾结,私盐怎能流遍淮南?”
他挥了挥手,内侍捧着一叠卷宗走上前,正是夜凌从鱼壳水寨搜出的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与费无极党羽的交易。
“这些账册,你要不要看看?”秦正阳的声音冰冷,“费无极,你自己都自身难保,还敢在此叫嚣株连?”
费无极脸色惨白如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饶命!臣……臣绝无此事!是诬陷!是鱼壳的诬陷!”
秦正阳冷哼一声,不再理他,转而对鱼壳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你有罪,当罚;但无辜者,不可牵连。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朕问你,你盘踞淮南十余年,对那里的水域、渔民、商道,想必了如指掌。
如今楚州推行新政,渔民虽得安宁,却仍有诸多难题——比如淮河入海口的淤塞,影响航运;比如浅滩养殖的技术,渔民尚未掌握。
你若有良策,不妨说来。
说得好,朕可免你族人连坐,给你一个痛快。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鱼壳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他没想到,秦正阳不仅不株连,反而向他请教治理之策?
他沉默片刻,抬头看向秦正阳。
这位年轻的帝王,脸上没有丝毫戏谑,只有真诚的期许。
殿内的百官,虽有不解,却也屏息等待——他们想看看,这个“水霸”能说出什么。
鱼壳深吸一口气,声音渐渐变得有力:“淮河入海口淤塞,非一日之寒。
臣知道一处古河道,若能疏通,可分流水势,缓解淤塞,只是工程量浩大……”
他果然对淮南水域了如指掌,从河道疏通到养殖技术,从渔民习性到商道规划,一一道来。
他的建议,并非空泛之谈,而是结合了多年的“实践”,精准地指出了新政推行中的难点,甚至提出了几个颇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用废弃的渔网编织“人工鱼礁”,吸引鱼类聚集,提高渔民的捕获量;比如组织渔民互助,共同抵御风浪。
秦正阳听得极为认真,时不时让内侍记录,脸上渐渐露出赞许之色。
“好!”待鱼壳说完,秦正阳抚掌赞道,“这些建议,句句切中要害!来人,将这些策论交给工部和户部,即刻研究推行!”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应和,看向鱼壳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此人虽为匪寇,却也并非全无心肝。
鱼壳看着秦正阳,看着他雷厉风行地处理费无极,看着他认真采纳自己的建议,看着他眼中对民生的关切、对新政的坚定,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是个本分的渔民,只因官府腐败,盐商盘剥,才被逼上梁山。
他建立鱼帮,起初是为了保护渔民,只是后来权力膨胀,才渐渐迷失,沦为自己曾经最痛恨的人。
而眼前的帝王,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