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智囊云集渤海郡,群英毕至待东风(1/3)
高唐血案的调查阻力,远超龙天策的预料。
博州刺史府的推诿敷衍,山东士族的暗中掣肘,徐质销毁证据的狠辣,都让他意识到,这场仗不仅要靠刀枪,更要靠智谋。
当夜凌、林冲等一众猛将齐聚渤海时,龙天策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博州与高唐的边界,眉头依旧紧锁——他需要的,不仅是冲锋陷阵的勇将,更需要能运筹帷幄、洞悉人心的智囊。
谋士齐聚:帷幄之智辅雷霆
“夜影,”龙天策转身,目光坚定,“再传密信,把汴州的刘晔、房衍,京兆府的杜哲、邓铿,都给我请来。
”
夜影微怔,随即躬身领命:“是!”他知道,这四位谋士,是龙天策麾下最核心的智囊团,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刘晔,汴州主薄出身,精于律法刑名,尤擅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案件破绽,当年汴州清欠案,正是他从堆积如山的账册中,揪出了贪腐的关键证据。
接到密信时,他正在审理一桩陈年旧案,看完信,只对副手交代一句“此案依律推进,我暂往渤海”,便带着几本律法典籍,星夜启程。
房衍,出身京兆房氏旁支,却对家族的权势嗤之以鼻,反而醉心于钱粮调度与民生规划。
他在汴州时,曾为龙天策制定“均田新策”,让流民得以安身。
接到密信时,他正在核查汴州的粮仓,看完信,提笔在账本上批注完最后一笔,对随从道:“把这些账册封存,随我去渤海。
”他深知,龙天策调他前往,必是为了应对高唐血案背后可能引发的民生动荡。
杜哲,京兆府功曹,心思缜密如发,擅长揣摩人心与官场博弈。
当年龙天策在长安应对世家刁难,正是他献上“借力打力”之策,让龙天策安然度过危机。
接到密信时,他正在为京兆尹草拟一份民生奏疏,看完信,将奏疏推给下属:“按此定稿上奏,我去去就回。
”临行前,他特意带上了山东士族的图谱,显然已猜到几分此行的目的。
邓铿,最早追随龙天策的谋士之一,从睢阳到河东,一路辅佐,最擅军务调度与后勤保障。
怀朔镇之战,正是他精准的粮草调度,让龙天策得以安心设伏。
如今他在汴州担任兵马使,接到密信时,正在操练新兵,看完信,将兵权暂交副将,沉声道:“渤海有急,我随郡王共渡难关。
”
四位谋士,接到密信后,皆无半分迟疑。
驿马在官道上疾驰,烟尘滚滚,载着这些能勘破迷雾、擘画全局的智囊,向着渤海汇聚。
他们的到来,如同为锋利的刀刃配上了精准的剑鞘,让龙天策的雷霆手段,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从容。
故交赴命:乡谊旧情助新程
智囊团的调令刚发,龙天策的目光又落到了睢阳方向。
那里有他早年扎根的根基,更有一群能为他披肝沥胆的“自己人”。
“再给睢阳送信,”龙天策对亲卫道,“请赵大陆先生,还有汴州观察使高士仓,务必来渤海一趟。
”
赵大陆,赵胜的生父,花蓉的干哥哥,睢阳有名的“活地图”。
此人看似憨厚,却对睢阳乃至河南道的风土人情、宗族势力了如指掌,更难得的是心思通透,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突破口。
当年龙天策在睢阳治水,正是赵大陆带着百姓疏通河道,立下汗马功劳。
接到信时,他正在自家的铁匠铺里打铁,看完信,将烧红的铁块狠狠砸在铁砧上,对儿子赵胜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