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神凰七年春草绿,双忠并耀昭陵春(1/3)
神凰七年的春天,长安的风终于吹散了连绵的阴霾。
渭水两岸的柳树抽出了新绿,昭陵的松柏在暖阳下泛着苍劲的光泽。
自费无极伏法、明弈离世已过一年,大唐在秦珪与龙天策的治理下,渐渐走出了阴霾——新政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边疆安定。
但这份欣欣向荣的景象里,始终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怅惘,尤其是在年轻的帝王心中,那道因明弈离去而留下的空缺,从未被填补。
帝王失镜:御座空悬故臣影
神凰七年正月的朝会,秦珪处理完政务,看着殿外抽芽的柳枝,忽然沉默了。
他挥手让百官退下,只留下龙天策与玉倾城。
“天策,倾城,”秦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你们说,老夫子若还在,看到如今的大唐,会是什么表情?”
龙天策想起明弈怒斥替身的模样,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老夫子定会板着脸,先挑出新政的十处不足,再夸陛下几句‘总算没辜负百姓’。
”
玉倾城也笑道:“是啊,明老大人最是嘴硬心软,定会一边斥责我们做得不够好,一边偷偷给陛下塞他亲手抄的农桑典籍。
”
秦珪听着,眼眶却渐渐红了。
他走到御座旁,抚摸着冰凉的扶手,那里仿佛还残留着明弈当年在此据理力争时的气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秦珪缓缓念出这句太宗皇帝的名言,声音越来越低,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太宗皇帝有魏徵为镜,朕……朕曾有明老夫子为镜。
如今,镜碎了,朕……朕失一镜矣。
”
“陛下……”龙天策与玉倾城心中一酸,连忙上前劝慰。
“陛下,明老夫子虽去,但他的精神还在,《苦离子文集》还在,他留下的‘镜’,从未离开。
”龙天策沉声道,“您以老夫子为镜,自省己身,推行新政,这便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
玉倾城也道:“陛下,老夫子一生所求,不过是大唐清明。
如今国泰民安,正是他想看到的。
您更要保重龙体,带着他的期望,把大唐治理得更好。
”
秦珪点了点头,泪水却终究滑落。
28岁的他,虽已历经磨难,却在失去明弈这位“人镜”后,常常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走到御书房,翻开那部被翻得卷边的《苦离子文集》,扉页上明弈苍劲的字迹映入眼帘——“为民者,当如草木,默默扎根,滋养土地”。
“老夫子,朕记住了。
”秦珪喃喃自语,指尖抚过字迹,眼中渐渐生出坚定。
万民同悲:昭陵双泪祭忠魂
秦珪“失镜”的感慨,很快传遍了长安,传到了天下。
百姓们听闻年轻的帝王如此缅怀明弈,无不落泪。
昭陵,太宗文皇帝的长眠之地,如今又多了一座新坟——明弈的墓。
一年来,这里几乎从未断过祭拜的百姓。
他们带着自家种的粮食、亲手做的布帛,摆在明弈的墓前,对着太宗与明弈的墓碑,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如今的好日子。
“太宗皇帝,明老夫子,今年的收成好了,赋税也轻了,日子能过下去了。
”一位老农跪在墓前,磕了三个响头,“都是托陛下和明老夫子的福啊。
”
“明爷爷,您教我们改良的稻种,今年亩产多了两石呢。
”一个少年捧着新米,撒在明弈墓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