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神凰七年春草绿,双忠并耀昭陵春(3/3)
”,语气虽带着不满,眼底却藏着欣赏;想起郑度虽反对新政,却始终清廉自守,从未与费党同流合污。
“又是一位忠良啊……”秦珪长叹一声,眼中泛起泪光。
他仿佛看到,明弈与郑度这对斗了一辈子的老友,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相遇,或许还在为“激进”与“守成”争得面红耳赤,却又会在转身时,为对方掸去肩上的尘土。
“传朕旨意,”秦珪站起身,语气坚定,“郑度一生刚正不阿,清廉自守,虽与明老夫子政见不同,却同为大唐柱石。
追封郑度为司空,位列三公;追谥‘文忠’,以彰其忠君爱国之志。
”
他顿了顿,看向昭陵的方向:“将郑度灵柩迎回长安,配享太庙,与明弈一同葬于太宗皇帝身侧。
”
这个决定,让满朝文武感慨万千。
两位一生政见不合的老臣,最终在太宗身边相伴,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更是大唐包容并蓄、尊重不同声音的象征。
郑度的葬礼,虽不如明弈那般牵动万民,却同样庄重。
秦珪亲自撰写墓志铭,赞扬他“守正不阿,与友争理而不伤其情,与君进言而不失其节”。
龙天策与玉倾城亲自扶棺,将这位百岁老臣的灵柩送入昭陵。
昭陵的松柏间,又多了一座新坟。
三座墓碑——太宗、明弈、郑度,在春日的阳光下,遥遥相对,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图景。
新篇永续:双忠辉映照山河
神凰七年的春天,因为郑度的离世,再次染上了缅怀的色彩,却也因为这场跨越政见的厚葬,展现了大唐海纳百川的气度。
秦珪站在昭陵,看着三座墓碑,心中百感交集。
他明白了,“新篇章”的续写,不仅需要明弈这样锐意改革的先锋,也需要郑度这样坚守原则的基石。
激进与守成,本就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唯有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锐意革新,才能让大唐的江山长治久安。
他回到长安,将郑度的奏疏与明弈的《苦离子文集》并列放在御案上,时常翻阅。
从明弈的文字里,他读到了“变”的必要;从郑度的奏疏中,他读到了“守”的重要。
龙天策在治军时,将明弈的“风骨”与郑度的“守正”结合,既要求将士勇猛精进,又强调军纪严明不可逾越。
玉倾城在推行新政时,也常常参考郑度的“稳健”,在激进与守成之间找到平衡,让改革的步伐更稳,更能被百姓接受。
神凰七年的春天,昭陵的三座墓碑,如同三颗璀璨的星辰,照耀着大唐的山河。
明弈与郑度的离去,不是结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他们深爱的大唐。
秦珪站在太极殿的丹陛上,望着长安的万家灯火,心中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自己失去了“人镜”,却从两位老臣的一生中学到了“心镜”——以百姓之心为镜,以江山之重为镜,以先贤之德为镜。
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双忠的辉映下,继续向前铺展。
这篇章里,有改革的勇气,有坚守的智慧,有争论的包容,更有无数人继承先贤遗志,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大唐,砥砺前行的坚定身影。
而昭陵的松柏,会永远见证这一切,如同那两位跨越时空的老友,微笑着注视着他们用一生守护的江山,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英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