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神凰八年岭南行,羊城五月遇新风(1/3)
神凰八年的春天,渤海封地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暖意,吹绿了王府庭院里的海棠,也吹得龙天策有些心猿意马。
自去年从长安归来,他便卸下了大半政务,每日除了指点孩子们练武、陪玉倾城走山路、处理些封地琐事,竟生出几分“闲得发慌”的意味。
这位四十八岁的“少年将军”,骨子里的闯劲与好奇,可容不得日复一日的平淡。
渤海风动:一念起向岭南游
这日清晨,龙天策与玉倾城在山间练完剑,坐在一块被晨露打湿的青石上,看着远处翻涌的渤海,忽然开口:“倾城,你说,岭南是什么样子?”
玉倾城正用布巾擦拭剑身,闻言笑道:“听说是个湿热的地方,到处是奇花异草,还有咱们北方见不到的水果,荔枝、龙眼、芒果……”
“不止这些,”龙天策眼中闪过一丝兴味,“我还听人说,岭南的羊城,是南方最大的商埠,船上往来的,有波斯的商人,有南洋的使者,街上卖的,有香料、象牙、珍珠,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玩意儿。
”
他越说越起劲,猛地一拍大腿:“咱们去岭南走走如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带孩子们去见见世面,尝尝那传说中的荔枝,看看那海上的千帆!”
玉倾城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少年般的光芒,心中暖意融融。
她知道,龙天策虽是武将,却从不闭塞,对天下风物总有种天然的好奇。
这些年镇守北疆、辅佐朝政,他早已习惯了奔波,骤然静下来,难免觉得闷。
“好啊,”玉倾城放下剑,眼中笑意温柔,“你想去,咱们便去。
孩子们也该看看不一样的天地。
”
“说走就走!”龙天策起身,拉起玉倾城的手,大步向山下走去,“今日便收拾行装,不告而别……不对,给陛下递封书信,说咱们去岭南‘考察民情’,顺便‘采购些南方作物种子’,他准会乐意见咱们多走走。
”
玉倾城被他逗笑,快步跟上。
消息传到孩子们耳中,顿时炸开了锅。
“去岭南?太好了!我要去看大象!”十岁的龙思风跳着喊道,他刚从一本游记里看到“南方有巨兽,鼻长如蛇,能卷木”,一直念念不忘。
“我要吃荔枝!”双胞胎妹妹龙思梦举着小手,她最爱听侍女讲“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对那“日啖三百颗”的荔枝早已垂涎三尺。
长子龙不悔虽已二十,性子沉稳,却也难掩期待:“听说岭南的水师很厉害,儿子想去看看他们的战船。
”
龙无忌、龙思雨、龙思念、龙思言几个,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把对岭南的想象说得天花乱坠。
龙天策看着孩子们雀跃的模样,与玉倾城相视一笑。
当日午后,他便写了封书信,差人快马送往长安,言明“携家眷游历岭南,体察风土,采办良种,以助农桑”,末了还加了句“若有急诏,臣必星夜赶回”。
三日后,不等长安的回信(他料定秦珪定会应允),龙天策便带着全家,登上了一艘早已备好的大船。
船帆扬起,载着满船的期待与好奇,缓缓驶离渤海湾,一路向南,朝着那片陌生而神秘的岭南大地,破浪而去。
舟车辗转:一路向南风光异
从渤海到岭南,水路漫漫,需经黄河入淮河,再转运河,过长江,入珠江,全程竟有近万里。
可这漫长的旅途,在龙天策一家看来,却是难得的乐趣。
船行江上,两岸的风光一日一个模样。
起初是北方的苍劲山峦,黄土平原;行至江南,便成了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过了长江,两岸的植被愈发茂密,榕树垂下的气根如帘,棕榈树的叶片在风中舒展,连空气都渐渐变得湿热起来。
孩子们最是兴奋,每日趴在船舷上,指着水里的鱼、天上的鸟、岸边的花,问个不停。
“爹,那树的叶子怎么那么大?像把伞!”龙思言指着岸边的芭蕉树,眼睛瞪得溜圆。
龙天策笑着摸摸他的头:“那叫芭蕉,据说叶子能用来包东西,果实还能吃。
”
玉倾城则对沿途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