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神凰八年岭南行,羊城五月遇新风(3/3)
“艇仔粥”的,米粥熬得绵密,里面放着鱼片、猪皮、花生,撒上葱花,香气扑鼻;还有卖“烧腊”的,挂在橱窗里的烧鹅、叉烧,油光锃亮,引得龙无忌等几个男孩子直咽口水。
“走,咱们找个酒楼,尝尝岭南的菜。
”龙天策笑着,带着一家人走进了一家看起来颇为雅致的酒楼。
酒楼的伙计见他们是北方来的客人,热情地招呼着,推荐了几道招牌菜:白切鸡、脆皮烧鹅、清蒸石斑鱼、上汤娃娃菜,还有一碟冰镇的荔枝。
菜一端上来,果然名不虚传。
白切鸡皮黄肉嫩,蘸着姜蓉酱,鲜美无比;烧鹅皮脆如纸,肉质鲜嫩多汁;石斑鱼清蒸得恰到好处,保留了最原始的鲜甜。
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连平日里挑食的龙思念,都多吃了一碗米饭。
“这岭南的菜,果然和咱们北方不一样。
”玉倾城抿了一口当地的荔枝酒,酒液清甜,带着果香,度数不高,正适合她的口味。
“是啊,”龙天策放下筷子,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满是感慨,“都说岭南偏远,可这羊城的繁华,比起长安、洛阳,竟也不遑多让。
”
新篇闲趣:岭南风里忘归期
在羊城住了几日,龙天策一家的新鲜感丝毫未减。
他们去了城外的荔枝园,亲手摘了满筐的荔枝;去了江边的“十三行”,看各国商人验货交易,听他们讲海外的奇闻异事;去了当地的武馆,龙天策还与馆主切磋了几招,对方的南拳刚劲短促,与他的北派拳法截然不同,两人打得酣畅淋漓,最后竟成了朋友。
孩子们则迷上了江边的“花艇”。
那些装饰得花枝招展的小艇上,有岭南的歌女唱着婉转的粤曲,有艺人表演着惊险的杂耍,还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小贩,划着船穿梭在大商船之间,灵活得像鱼儿。
“爹,那船怎么能划得那么快?”龙思风指着一艘穿梭的花艇,羡慕地问。
龙天策还没开口,旁边一个卖椰子的老汉便笑道:“小郎君,这叫‘三板艇’,在咱们珠江里,比马跑得还快!想坐吗?让艇家带你划一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龙天策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笑着应允了。
一家人坐上三板艇,艇家是个黝黑精瘦的汉子,竹篙一点,小艇便像箭一样射了出去,惊得孩子们又笑又叫。
江风拂面,带着水汽的清凉,看着两岸倒退的风光,听着远处隐约的粤曲,龙天策忽然觉得,这“闲得发慌”的日子,原来可以如此惬意。
玉倾城靠在他身边,看着他被风吹起的赤发,笑道:“看来,这趟岭南行,是来对了。
”
龙天策握住她的手,眼中闪烁着少年般的光芒:“是啊,这羊城的风,和渤海的浪,不一样。
这岭南的花,和北方的雪,也不一样。
这天下之大,果然有太多咱们没见过的风景。
”
神凰八年五月的羊城,成了龙天策一家“新篇章”里,最鲜亮的一笔。
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边疆的烽火,只有市井的繁华,亲情的温暖,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这位四十八岁的“少年将军”,在岭南的湿热空气中,找到了另一种生活的乐趣——原来,续写人生的篇章,不止有金戈铁马,还可以有荔枝甜、白兰香,和一家人在陌生街巷里,携手漫步的悠闲。
他们在羊城住了整整一个月,直到荔枝过了盛产期,才恋恋不舍地准备北上。
离开前,龙天策买了满满一船的岭南特产:荔枝干、龙眼膏、香料、花种,还有几株据说能在北方存活的芒果树苗。
“回去种在王府院子里,”他对玉倾城说,“等来年结果了,就像咱们又回了一趟羊城。
”
船再次起航,逆着珠江北上,龙天策站在船头,回望那座渐渐远去的繁华羊城,心中充满了期待——下一次,该去哪里看看呢?这人生的“新篇章”,才刚刚展开,还有太多的风景,等着他们去遇见。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英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