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3)
“虞冬青,你知道吗?在我们这里,以前冰激凌只卖五毛钱一根,在我妈小时候,还有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呢,那些冰棍都是由买冰棍的叔叔自制的,我小时候吃过一次,觉得比现在市面上的好吃多了。
”
“看到这条河了吗?以前它还没有干涸,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小孩在里面浮水玩,有一次我妈游泳的时候,还看见一匹野狼站在那头的山上。
”
前面的我都信,只是后面……“这野狼未必也有点太夸张了些。
”笑了笑,我说。
“真的!”向梧顿了顿,“虽然我也没见过,但那时候的农村,不就是要防止狼防蛇的吗?倒是现在,那些动物,只能在动物园里见到了。
”
我和向梧骑行在高高的水泥路上,下方,是一望无际的苞米田,向梧的声音伴随着风吹苞米叶的沙沙声传入我的耳朵,一时间我倒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似的。
“……抱歉,一不小心就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你以后拍摄取景做一些参考。
”终于抵达到传说中的豆浆小铺,向梧停下自行车,颇有几分不好意思地这样对我说。
“没有,我并不介意。
”看着他,我笑了笑,“你可以多说一些。
”
回程,我们将豆浆挂在龙头上,又晃晃悠悠地向家里骑行过去。
向梧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这样的题材,万一不卖座怎么办?”
我顿了顿,随即笑出声:“没关系,拍摄基调我们可以定得轻松一些,反正,一开始我就没打算拍成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其实我觉得,像你母亲们这一代人,很有代表性,他们处于时代发展的正中央,既见证过农村社会的贫穷饥饿,又经历过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冲击,加上我们故事主人公本身经历的传奇性……总觉得,能将这一切展现出来的话,会很有意义。
”
怔愣住一般,向梧凝视着我,我想他大概是讶异的,或许他没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话,老实说,在正式将这一切说出来之前,我也没意识到,原来我是这样想的。
我和向梧在外公家呆了约摸有四五天的样子。
其间,用讲故事的形式,向梧跟我分享了许多他自己的想法。
虽然这些素材不一定最终都要用到电影中,但我觉得,这其实也是“意义”的一部分。
向梧告诉我,其实在他小的时候,外公家养过鸽子,鸽笼总是高高地挂在临近于房顶的地方,鸽群每天都会飞出去,然后按时回来。
那时候的外公还没有现在这般衰老,为了照料好这群鸽子,他会跟觊觎鸽蛋的蛇们斗智斗勇。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问向梧:“蛇能爬到那么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