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末,兄弟数人。
皆至二千石。
身为阳翟令。
而数年间,兄弟沦丧都尽,遂精心归道,弃官入山,妻儿悉弃。
召同志者,唯有邑小胥唐臣愿从之。
杖策负囊,往嵩山口。
忽遇一人。
自山而出。
自云求道之人,姓陈。
云如近有仙境。
薛遂求问其路。
陈曰:“吾有小事诣都,约三日而回。
回当奉导。
君且於此相待。
”薛与唐子止於路口。
陈至期而至。
陈曰:“但止於此,吾当入山求之。
知所诣,即来相报。
”期以五日,既而过期,十日不至。
薛曰:“陈生岂相绐乎?吾当自往。
”遂缘磴入谷三四十里。
忽於路侧见一死人,虎食其半,乃陈山人也。
唐子谓尊师曰:“本入山为求长生,今反为虎狼之餐。
陈山人尚如此,我独何人?不如归人世以终天年耳。
”尊师曰:“吾闻嵩岳本灵仙之地,岂为此害?盖陈山人所以激吾志也。
汝归,吾当终至。
必也不幸而死,终无恨焉。
”言讫直往,唐亦决意从之。
夜即宿於石岩之下,昼则缘磴而行。
数日,忽见一岩下,长松数百株,中有道士六人,如修药之状。
薛遂顶礼求诸。
道士曰:“吾虽至此,自服药耳。
亦无术可以授君。
”俄睹一禅室中,有一老僧。
又礼拜求问。
僧亦无言。
忽於僧床下见藤蔓缘壁出户。
僧指蔓视。
薛遂寻蔓出,具蔓傍岩壁不绝,经两日犹未尽,忽至流泉。
石室中有道士数人,围棋饮酒,其陈山人亦在。
笑谓薛曰:“何忽而至?子之志可教也。
”遂指授道要。
亦见俗人於此伐薪采药不绝。
问其所,云“终南山紫阁峰下,去长安城七十里。
”尊师道成后入京,居于昊天观,玄风益振。
时唐玄宗皇帝奉道,数召入内礼谒。
开元末,时已百余岁,忽告门人曰:“天帝召我为八威观主。
”无病而坐亡,颜色不变。
遂于本院中造塔,不塞塔户。
每至夜,辄召弟子唐君,告以修行之术。
后以俗人礼谒烦杂,遂敕塞其塔户。
唐君后亦为国师焉。
(出《原化记》) 薛尊师,家世荣耀显贵,武则天末年,他们兄弟几人,俸禄都达到两千石。
他本身做阳翟县令。
但几年之间,他的兄弟们,死的死,亡的亡,都没了。
于是他决心皈依道教。
放弃官职进入深山,连妻子儿女都抛弃了。
招集志趣相同的人,只有县里的低级小官吏唐臣,愿意跟随他。
他们手持拐杖背着行囊,向嵩山山口走去。
路上忽然遇见一个人,从山里面出来。
这人自己说是求道的,姓陈,并说他知道附近有仙境。
薛尊师就求问去仙境的道路。
姓陈的人说:“我有小事到都城去,大约三天就回来了,回来后给你们作向导,你们暂且在这里等候。
”薛尊师和唐臣就停在路口。
姓陈的人到约定的日子就回来了。
说:“你们先停在这里,我先进山寻找那个地方,知道了前往的地方,立刻回来相告。
”当时约定以五天为期限,可已经过了期限,十天还没来。
薛尊师说:“陈生难道是欺骗我们吗?我应当自己去。
”于是沿着石头台阶进入山谷,大约走了有三四十里,忽然在路旁看见一个死人,已经被虎吃了一半,这个人正是陈山人。
唐臣对薛尊师说:“本来入山是为了寻求长生不死的,现在反倒成为虎狼之食了。
陈山人尚且如此,我们算什么人呢?不如回到人世间而终天年罢了。
”薛尊师说:“我听说嵩山本是神灵仙人居住的地方,怎么会受这种伤害。
大概是陈山人用这个激励我们的意志,你回去吧,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倘若也是不幸而死,那死也不遗憾了。
”说完一直往前走去。
唐臣也决定跟他去。
夜晚就宿在石壁下面,白天沿着石磴向上。
过了几天,忽然看见一面岩石下面,长了几百株松树,松林中有六个道士,象炼制药材的样子。
薛尊师就叩拜请求各位道士。
道士说:“我们虽然到了这里,不过自己服药罢了,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以传授给你们。
”一会儿,看见一个禅室中有一个年老和尚。
薛尊师又向和尚叩拜求教。
和尚也不说话。
忽然在和尚床下出现一藤蔓沿着墙壁出了门,和尚指着藤蔓让他们看,薛尊师于是寻找藤蔓的去向出了门。
看见藤蔓靠着石壁连绵不断,经过两天还没到尽头。
忽然遇到一个流泉,旁边有一石室,石室中有几个道士,一边下棋一边饮酒。
那个陈山人也在。
他笑着对薛尊师说:“为什么忽然到这里来。
你的志向坚定可以教育。
”于是向薛尊师传授道术要领。
薛尊师也看见俗人在这里砍柴采药,络绎不绝。
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说:“这是终南山紫阁峰下,距离长安城七十里。
”薛尊师学成道术之后进入京师,居住在昊天观。
从此京师道教更加振兴了。
当时唐玄宗皇帝信奉道教,几次召薛尊师入内宫礼谒。
开元末年,薛尊师当时已经一百多岁了。
忽然告诉弟子说:“天帝召我去做八威观主。
”无病端坐死去,脸色不变。
就在本院给他建造一墓塔,不砌死塔门,每到夜里,就召见他的弟子唐臣,告诉他修行的道术。
后来因为俗人礼谒的太多,十分烦乱,就敕命关闭了他的塔门。
唐臣后来也成为国师了。
王老 有王老者,常于西京卖药,累世见之。
李司仓者,家在胜业里,知是术士,心恒敬异,待之有加。
故王老往来依止李氏,且十余载。
李后求随入山,王亦相招。
遂仆御数人,骑马俱去。
可行百余里,峰峦高峭,攀藤缘树,直上数里,非人迹所至。
王云:“与子偕行,犹恐不达神仙之境;非仆御所至,悉宜遣之。
”李如其言,与王至峰顶。
田畴平坦,药畦石泉,佳景差次。
须臾,又至林口,道士数人,来问王老,知邀嘉宾,故复相候。
李随至其居,茅屋竹亭,潇洒可望。
中有学生数十人,见李各来问其亲戚,或不言。
或惆怅者云:“先生不在,今宜少留。
具厨饭蔬菜,不异人间也。
”为李设食。
经数日,有五色云霞覆地,有三白鹤随云而下。
于是书生各出,如迎候状。
有顷云:“先生至。
”见一老人,须发鹤素,从云际来。
王老携李迎拜道左。
先生问王老:“何以将他人来此!诸生拜谒讫,各就房。
李亦入一室。
时颇炎热,李出寻泉,将欲洗浴。
行百余步,至一石泉,见白鹤数十,从岩岭下,来至石上,罗到成行。
俄而奏乐,音响清亮,非人间所有。
李卑伏听其妙音。
乐毕飞去。
李还说其事。
先生问得无犯仙官否?”答云:“不敢。
”先生谓李公曰:“君有官禄,未合住此;待仕官毕,方可来耳。
”因命王老送李出,曰:“山中要牛两头,君可送至藤下。
”李买牛送讫,遂无复见路耳。
(出《
有个叫李司仓的人,家住在胜业里。
他知道王老是个术士,心里一直非常敬重他,招待他更加周到。
所以王老来来往往就住在李家,将近十多年。
李司仓后来请求随他入山学道,王老也欣然相召。
于是李司仓带了几个仆人,骑马一起跟去了。
大约走了一百多里,便无路可走,只是峰峦叠嶂,高峭入云。
他们攀藤爬树,一直上了几里,都不是人的踪迹所能到的地方。
王老说:“和你一块走,恐怕还不能到达神仙住的地方,就更不是仆人所能到的了。
应该全遣散他们,李司仓依照他的话做了,遣散了跟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