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3)
一
《国家干部》是一部现实小说,一部政治小说,或者一部有关政治的现实题材小说。
二
《国家干部》是一部近七十万字的小说,同编辑商量后,为了把书价压下来,决定将这近七十万字的小说纳入一本书中。
既然是一部有关政治的现实题材小说,你面对的就是普通读者,基层读者,工薪读者,或者收入相对较低的读者,因为只有这些读者,才会真正关注政治,关注现实。
三
许多朋友说,包括一直在大学教书的一些朋友说,现在的大学和大学生已经不大关心政治,关心现实。
至少有一大部分不再关心政治、关心现实。
并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有益现象。
我不了解现在的大学和大学生,也不了解这种现象是否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有益现象。
我曾在不少大学做过报告,从现场的反应来看,并没有明显地感受到这种现象。
而且,让我感到矛盾的是,大学和大学生究竟应该不应该关心政治,关心现实?不关心现实,这可以么?做得到么?行得通么?这真的正常吗?真的有益吗?正常在哪里?有益在何处?
四
一晃过去了二十多年。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步转为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越来越平等于国有经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在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和法制的不健全,也出现了一系列危及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丑恶现象,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同时也包括牵涉到所有公民利益的国有资产问题,分配不公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下岗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等一切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
但学术界知识界,面对这纷繁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现状,却异口同声地只谈经济,不谈政治。
或者只关心经济,很少关心政治。
以至于把大学和大学生的不关心政治看作是一种有益现象,正常现象。
文学界也同样,面对着社会的巨大变迁,文学却离政治越来越远,离现实也越来越远。
即使是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只关心经济,关心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话题,而绝少关心政治,甚至对政治表现出一种公开的疏远和冷漠。
五
于是,当文学发展到今天,面对着今天这样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已经同过去完全不同了,特别是那些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从七八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学士、硕士、博士、而后再出国留学的那些到三十岁时还在读书的学术、文化、知识界的学者们、大学教师们,对文学的观念更是同过去完全不同了。
他们已经具有了一整套全新的政治理念,社会理念,文学理念。
包括从他们中间催生出来的新一代作家,理论家,他们确实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尤其是对西方的那些理论和观念极其熟悉。
但是,他们对他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