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宁元年,冬十一月甲子,少帝以帝为丞相,进封唐王,位在王公上。
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
万机百度,礼乐征伐,兵马粮仗,庶绩群官,并责成于相府。
惟郊祀天地,四时禘祫奏闻。
帝固辞不拜,公卿将佐等请曰:“公负孺子当朝,岂得辞乎摄政公不入相,王室何依临兹大节,义无小让。
”帝叹曰:“王家失鹿,遂使孤同老狼。
”乃奉诏受册。
乙丑,榆林、灵武、五原、平凉、安定诸郡,并举城降。
并遣使诣义军请命。
于是遣书发使,慰喻巴蜀。
丙寅,置丞相府长史已下属官。
还以大将军府僚裴寂等依次为之。
己卯,以陇西公为唐王世子,改封敦煌公为秦国公,四郎元吉为齐国公。
仍改太原留守为镇北府,总统山东诸郡。
十二月,陇西金城郡奴贼薛举等,破贼率唐弼于扶风,自称天子。
初,弼遣使诣帝归款,投状扶风郡,而为薛举所围。
帝遣援兵往扶风,未至,弼党在郡城外为举所图。
弼遂被郡守窦璡所杀。
俄而璡及河池郡守萧瑀,相继归京师。
于是拜璡为户部
瑀拜礼部尚书,封宋公。
是月也,屈突通自潼关都尉府欲奔东都,关上刘文静等诸军追而获焉,送之相府。
帝见通,舍而礼之,谓曰:“公以清贞奉上,臣道不亏,孤所翘心,惟恨得卿之晚。
”通拜款。
刘文静等仍定弘农郡及诸县。
义宁二年,春正月,蜀汉及氐羌所在诸郡雄豪并守长等,奉帝书感悦,竞遣子弟献款,络绎而至。
所司报答,日有百余,梁、益之间,晏如也。
承诏封丞相长史裴寂为魏国公,司马刘文静为鲁国公,赵兴公神通为郑国公,永安公孝基为蜀国公。
自余将佐殷开山、刘弘基已下,并以次封开国郡公、县公焉。
其日令曰:“李密趑趄巩洛,自许当涂,王城如毁,忧心孔棘。
束都危逼,有若倒悬。
西人之子,理本奔命,其左右大都督府所统诸军,并宜诫严,以时式遏。
有征无战,是谓义师,招谕不従,勿难还也。
初年孟月,春作方兴,不夺农时,宜知其速。
”于是以世子为左元帅,秦王为右元帅,左右二府诸军十余万众,引于浐水之北。
仍以尚书萧瑀为相府司马,刘文静为左元帅府长史,尚书窦璡为掾,殷开山为右元帅府长史司马,又拜屈突通为上柱国,封蒋国公、检校行军左右虞侯事,军士以下僚佐等,皆选知名者为之。
帝亲诣军,劳而誓遣之。
二月,涿郡太守罗艺与渔阳、上谷、北平、柳城等郡诸官民,遣使送款。
先是,平原贼窦建德聚众数万人,充斥河右、渤海、高阳等郡,大将军府使人张道源所定赵郡、襄国、武安、清河等郡,至是并陷于贼。
道源亦随而没焉。
建德遂谮称王,自号夏国。
又南阳朱粲,众有数万,并好食人,自称可达汗,莫知可达汗之名有何义理,酷害异常。
又有贼萧铣起兵于江陵,于是以华阳公郑元璹为太常卿,封沛国公,遣将兵出商山上洛道,定南阳以东诸郡。
并遣使人左领军大都督府司兵马元规慰抚安陆及荆襄间。
三月,左右二元帅军招谕东都城门不收,李密又不敢西寇。
时逼农月,遂奉令旋师宜阳、新安二郡而还。
留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镇宜阳,吕绍宗、任怀镇新安。
少帝以帝功德日懋,天历有归,欲行禅让之礼,乃进帝为相国,加九锡,赐殊物,加殊礼焉。
册曰:“于戏,维尔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录尚书大丞相、新除相国、总百揆唐王、夫乾道贞观,四象所以运行。
坤德含弘,万有凭其载育。
是以天地交泰,资始由乎圣人。
阴阳顺成,总己归其元辅。
故能陶甄品物,代彼天工。
息四海之群飞,回三灵之掩耀。
百揆时序,五典克従。
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方斯蔑如也。
今将授王典册,其敬听朕命:上天不造,降祸于我国家,高祖弃盛业而升龙,太上释宝图以委御,王室如毁,丧乱弘多,数量道消,时钟代季,郊庙绝主,有若缀旒,则我祖宗之业已坠于地矣。
王应休明之运,従兆人之欲,奉七玺于代邸,飞六辔于周京。
此乃纲我绝维,有大造于皇家者也。
曩者塞表省方,群胡反噬,矢流君侧,围甚平城,沦陷指期,阽危莫恤。
王释位同谋,总伐千里。
晨炊蓐食,倍道兼行。
匈奴远迹,乘舆反正。
此则王之功也。
历山飞称兵燕赵,妄假名号,河朔响应,山西屯结。
王首启戎行,大歼丑类。
此又王之功也。
夷狄贪婪,属犯关塞,驱迫良善,杀略吏人。
王鞠旅理兵,卷甲长驾,追奔逐北,扫地无遗。
此又王之功也。
王威徒党,潜谋逆乱,外交边裔,内聘奸回,实繁有徒,倾覆宗社。
王收戮凶渠,罪人斯得。
此又王之功也。
四郊多垒,三辅倒悬,黄巾示宫阙之名,赤眉为园陵之祸。
凶荒仍岁,荆棘旅庭。
王投袂义举,星言电迈,取霍邑如摧枯,举秦关如反掌。
克清河渭,志存匡复。
此又王之功也。
北荒獯鬻,事藉羁縻,比者中原多故,龙堆道绝。
王式遏有方,款关请吏,更敦邻睦,复我旧藩。
此又王之功也。
汾晋地险,逋逃攸聚,山藏川量,负罪稽诛,类马腾之乞活,同严尤之尽赦。
王怀柔伏叛,仗信示威,交臂屈膝,申其向化。
此又王之功也。
河潼转漕,密迩关畿,京坻委积,由来尚矣。
群凶据窃,一鼓而崩。
此又王之功也。
京师危迫,奸臣放命,异一相之居内,同四凶之扇祸。
王大誓师旅,兴言感慨,荡清上国,拯厥赘旒,暴市焚尸,并枭元恶。
此又王之功也。
上天贻爱,莫甚乎人,爰祚圣哲,弼予冲幼,官守司存,社稷有奉,济方割于下垫,烁员光于上参。
此又王之功也。
唐弼凶竖,草窃岐阳,吞噬旧邦,侵逼都鄙。
王制以衔策,观其携二,亲离众叛,我尽收之。
此又王之功也。
华阳黑水,控接岷嶓,山川阻深,尽为逋薮。
义风所靡,化行江汉。
此又王之功也。
薛举崇奸,同恶相济,僭拟舆服,滔天泯夏。
西土游魂,泰山肆毒。
赫斯授律,咸俘丑类。
岐陇齐筑京观,汧渭为之不流。
此又王之功也。
三蜀奥区,一都之会,夷民纷杂,蛮陬荒梗。
王发一介之使,降咫尺之书,而灵关洞开,剑阁无隘。
此又王之功也。
弘农甸服,襟带河陕,鞠为寇场,连城阻乱,长策远振,不征而服。
此又王之功也。
王有济天下之勋,重之以明德,爰初发迹,肇自鸿阶,峻极比于嵩华,清澜运于溟渤。
休兹将圣,道破如仁,在物不失其宜,含灵咸安其所。
春生夏长,信及四时。
地平天成,义兼得一。
总万机之务,因百姓之心,保乂我皇家,弘济乎多难者也。
是以济济多士,庶政缉熙,穆穆四时,要荒式序。
激清风以厉俗,畅和气以调时。
神功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