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群小蛇,术禁之,藏祠下,目为龙子,遵令饮酒。
(明抄本“无遵令饮酒”四字。
)置巾箱中,持诣城市。
越人好鬼怪,争遗之,职祠者辄收其半。
开成初,沧州故将苏闰为刺史,心知其非,且利其财,益神之。
得金帛,用修佛寺官舍。
他日军吏为蛇啮,闰不使治,乃整簪笏,命走语妪,所啮者俄顷死,乃云,慢神罚也。
愚民遽唱其事,信之益坚。
尝有杀其一蛇,乾于火,藏之,已而祠中蛇逾多。
迄今犹然。
(出《岭南异物志》) 民间传说,有个老妇人,在秦始皇时,曾经得到一条奇异的鱼,放到康州悦城江中。
后来稍长大就象龙一样,老妇人在江边提水洗衣服时,那条龙就来到老妇人的身边,这成了经常的事。
后来有一天,老妇人收拾鱼,龙又来了,老妇人用刀逗龙玩,失手砍断了龙的尾巴。
老妇人死了,龙就拥起沙石,堆在老妇人的坟上,人们就称呼龙为“掘尾”,为它建庙宇已有一千多年。
太和年的末年,有个管理这个庙的人,想使这件事神秘起来,用来迷惑百姓,就捉来一群小蛇,用法术禁制住它们,藏在祠庙的下面,看成是龙子,训练它们遵照命令喝酒,放在毛巾盖着的箱子里,带着到城里的市场去。
越人喜好鬼神,争着送他东西,管理祠庙的人只收半价。
开成年间,沧州旧将苏闰任刺史,心里知道那人的作法是错误的,但是认为这是个财路,更使这件事神秘起来。
得到的钱财,用来修庙和官家的房舍。
有一天有个军官被蛇咬了,苏闰不让治疗,却准备好簪子和手板,命令军官跑去向老妇的灵位祷告,被蛇咬的人不一会就死了,却说:“这是怠慢了神灵的惩罚呀。
”愚昧的百姓一时间都谈论这件事,更加坚定了对神龙的信仰。
曾有人杀了其中的一条蛇,就在火上烤干了,把它藏起来。
不久,祠庙里的蛇更多了,到今天还是这样子。
利州李录事 开成中,有陇西李生,为利州录事参军。
居于官舍中,尝晓起,见蛇数百在庭,生大惧,尽命弃于郊野外。
其明旦,群蛇又集于庭,生益惧之,且异也,亦命弃去。
后一日,群蛇又至,李生惊曰:“岂天将祸我乎?”戚其容者且久。
后旬余,生以赃罪闻于刺史。
遣吏至门,将按其罪,且闻于天子。
生惶骇,无以自安,缢于庭树,绝脰而死。
生有妻,感生不得其死,亦自缢焉。
于是其家僮震慑,委身于井者且数辈,果符蛇见之祸。
刺史即李行枢也。
(出《
曾经早起,看见几百条蛇在庭院里,李生很害怕,就命令人全都扔到城郊的野外去。
第二天早晨,群蛇又聚集在庭院里,李生更加害怕这件事,并且认为这事很奇异,又命令人扔掉了。
之后一天,群蛇又来了。
李生吃惊地说:“难道是天要降给我灾祸吗?”悲戚的样子,呆呆地过了很久。
以后的十多天,李生以贪赃罪被刺史知道了,派官吏到李生家去,准备审查了解他的罪状,并且上报给皇上。
李生惊慌害怕,没有办法安慰自己,就吊在庭院里的树上,勒断脖子死去。
李生妻子,觉得李生不该这样死,也自己上吊死了。
因此李生家的僮仆也震惊害怕,投井、自杀的也有好几个人,果然符合了蛇出现就带来灾祸的说法,刺史就是李行枢。
昝老 长寿老僧聓言,他时在衡山,村人为毒蛇所噬,须臾而死,发解,肿起尺余。
其子曰:“昝老若在,当勿虑。
”遂迎昝至。
乃以灰围其尸,开四门。
先曰:“若从足入,则不救矣。
”遂踏步据固,久而蛇不至,昝大怒,乃取饭数升,擣蛇形诅之。
忽蠕动出门,有顷,饭蛇引一蛇从死者头入,径及其疮,尸渐低,蛇缩而死,村人遂活。
(出《
他的儿子说:“昝老如果在,就不用担心了。
”于是迎接昝老来到家里。
就用灰围着尸体,打开四门。
事先说:“如果从脚下走进灰圈,就没救了。
”就踩着步子手握得紧紧地,很久蛇也不到。
昝老大怒,就取出几升饭,捣粘弄成蛇形并念咒语。
那条用饭做的蛇忽然就蠕动着爬出门去,不一会,那条饭蛇引来一条蛇从死者的头部进入灰圈,直接爬到尸体肿起的地方吮吸,尸体渐渐消了肿,蛇却缩小死了。
那个村民就活了。
冯但 冯但者,常有疾,医令浸蛇酒服之。
初服一瓮,于疾减半。
又令家人园中执一蛇,投瓮中,封闭七日。
及开,蛇跃出,举首尺余,出门,因失所在。
其过迹,地坟起数寸。
(出《酉阳杂俎》) 冯但,经常有病,医生让他用蛇泡酒喝。
开始喝了一瓮蛇酒,病好了一半。
又让家人从园子里抓一条蛇,投入瓮中,封闭了七天。
等到打开瓮口的时候,蛇跳了出来,抬起头有一尺多高,出门去,因而失去踪迹。
蛇经过的地方,土鼓出地面有几寸高。
陆绍 郎中陆绍言,尝记一人浸蛇酒,前后杀蛇数十头。
一日,自临瓮窥酒,有物跳出,啮其鼻将落。
视之,乃蛇头骨也。
因疮毁,其鼻如削焉。
(出《酉阳杂俎》) 郎中陆绍说,曾记得有一个人泡蛇酒。
前后杀了几十条蛇。
一天,亲自到瓮前看酒,有个东西跳了出来,咬中了他的鼻子,快要掉了下来,看那东西,竟是蛇的头骨,因为是被咬掉的,他的鼻子象刀削的一样。
郑翬 进士郑翬说,家在高邮,有亲表卢氏庄近水。
其邻人数家共杀一白蛇,未久,忽大震电雨,发洪,数家陷溺无遗,唯卢宅当中一家无恙。
(出《
不久,忽然打雷闪电下大雨,爆发了洪水,那几家全都陷落沉没,只有卢氏的住宅在当中,一家人没有出事。
张垩子 梓潼县张垩子神,乃五丁拔蛇之所也。
或云,隽州张生所养之蛇,因而祠。
时人谓为张垩子,其神甚灵。
伪蜀王建世子名元膺,聪明博达,骑射绝伦。
牙齿常露,多以袖掩口,左右不敢仰视。
蛇眼而黑色,凶恶鄙亵,通夜不寐,竟以作逆伏诛。
就诛之夕,梓潼庙祝,亟为垩子所责,言:“我久在川,今始方归,何以致庙宇荒秽如是耶?”由是蜀人乃知元膺为庙蛇之精矣。
(出《
有的人说,那就是隽州张生养的蛇,因此为他建了祠庙,当时人称呼他叫张垩子,他的神灵很灵验。
非法的蜀王名叫建,他的儿子名叫元膺,又聪明又渊博通达,骑马射箭没有比得上的。
牙齿常露在外,总是用袖子遮着嘴,身边的人不敢仰脸看他。
眼睛象蛇眼而且是黑色的,样子很凶恶卑鄙下流,整夜地不睡觉,竟因作了反叛的事而被依法处死了。
被处死的那天,梓潼的庙祝,多次被垩子责备,说是我长久在川地,现在刚回来,为什么使庙宇荒芜肮脏到这个样呢?因此,蜀地人才知道元膺是庙蛇的精灵。
选仙场 南中有选仙场,场在峭崖之下。
其绝顶有洞穴,相传为神仙之窟宅也。
每年中元日,拔一人上升。
学道者筑坛于下,至时,则远近冠帔,咸萃于斯。
备科仪,设斋醮,焚香祝数,七日而后,众推一人道德最高者,严洁至诚,端简立于坛上。
余人皆掺袂别而退,遥顶礼顾望之。
于时有五色祥云,徐自洞门而下,至于坛场。
其道高者,冠衣不动,合双掌,蹑五云而上升。
观者靡不涕泗健羡,望洞门而作礼。
如是者年一两人。
次年有道高者合选,忽有中表间一比丘,自武都山往与诀别。
比丘怀雄黄一斤许,赠之曰:“道中唯重此药,请密置于腰腹之间,慎勿(“勿”原作“失”,据明抄本改。
)遗失之。
”道高者甚喜,遂怀而升坛。
至时,果蹑云而上。
后旬余,大觉山岩臭秽。
数日后,有猎人,自岩旁攀缘造其洞,见有大蟒蛇,腐烂其间,前后上升者骸骨,山积于巨穴之间。
盖五色云者,蟒之毒气,常呼吸此无知道士充其腹。
哀哉!(出《玉堂闲话》) 南中有个选仙场,场子在一个峭壁之下,峭壁的高处有个洞穴,相传是神仙的洞府。
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就提起一个人上升到洞里去,学道的人就在峭壁下筑起一座坛。
到了时候,远近的道士们,全都集中在这里,准备好各种仪式,安排好斋戒和祭祀,多次烧香祷告。
七天以后,大家推选出一个道行品德最高尚的人,严肃洁净报其虔诚,端庄简从站在坛上,其余的人全都扯着他的衣袖告别之后退下去,远远地顶礼望着他。
这时有五色祥云慢慢地从洞门飘下来,飘到坛场,那个道行高的人,衣冠不动,合着双掌,踩着五色祥云向上,观看的人没有不流着眼泪鼻涕非常地羡慕他,朝着洞口行礼,象这样的人每年有一两个。
下一年有个道行高的人该入选飞升,忽然有个和尚是他的中表亲属,从武都山前来和他诀别,和尚怀里带着一斤多雄黄,赠送给他说:“修道的人最重视这个药,请你秘密地放腰腹之间,千万不要丢失了它。
”道行高的人很喜欢,就带好雄黄走上坛去,到了时间,果然踩着云彩升上去。
十多天以后,大家嗅到山岩一带有恶臭的气味。
几天后,有个猎人,从山岩的边上援引而上进入洞中,就见有一条大蟒蛇,在洞里已经腐烂,前前后后上升到洞里的人的骸骨,象小山一样堆积在大洞穴之间。
原来,五色彩云,是大蟒的毒气,常用来吸取这些无知的道士填充蛇的肚子。
可悲呀。
狗仙山 巴賨之境,地多岩崖,水怪木怪,无所不有。
民居溪壑。
以弋猎为生涯。
嵌空之所,有一洞穴,居人不能测其所往。
猎师纵犬于此,则多呼之不回,瞪目摇尾,瞻其崖穴。
于时有彩云垂下,迎猎犬而升洞。
如是者年年有之,好道者呼为狗仙山。
偶有智者,独不信之,遂絏一犬,挟弦弧往之。
至则以粗縆系其犬腰,系于拱木,然后退身而观之。
及彩云下,犬萦身而不能随去,嗥叫者数四。
旋见有物,头大如瓮,双目如电,(“电”原作“龟”,据明抄本改。
)鳞甲光明,冷照溪谷,渐垂身出洞中观其犬,猎师毒其矢而射之。
既中,不复再见。
顷经旬日,臭秽满山。
猎师乃自山顶,缒索下观,见一大蟒,腐烂于岩间。
狗仙山之事,永无有之。
(出《玉堂闲话》) 巴山夷水一带地方石崖很多,水怪树怪等,什么都有。
百姓居住在溪水山谷之间,靠打猎为生。
有一处山岸凹进去的地方,有一个洞穴,居民无法得知那个洞通向哪里,猎人放猎狗到这个地方,就是多次地招呼,狗也不回来。
只是瞪着眼睛,摇着尾巴,盯着看那石崖上的洞穴。
这时就有彩云从洞口飘下来,迎接着猎狗升上洞去。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