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就看见两座山从海中伸出来,高有几百丈。
胡人高兴地说:“这两座山,是大蟹的螯,那个大蟹常常喜欢与山神打斗,山神大多数没取胜,很惧怕大蟹。
现在,大蟹的螯伸出来了,不用担心了。
”大蛇很快到了大蟹跟前,翻动着斗了很久,蟹夹断了蛇头,蛇死在水上,象连绵的山。
船上的人因此得救了。
海 海鱼,即海上最伟者也,小者亦千余尺。
吞舟之说,固非谬矣。
每岁,广州常发铜(《太平御览》卷九三八“铜“作“舟同”。
)船过南安货易,北人有偶求此行,往复一年,便成斑白。
云,路经调黎(地名,海心有山,阻东海涛,险而急,亦黄河之三门也。
)深阔处,又见十余山,或出或没,初甚讶之。
篙工曰:“非山,海(海原作岛。
据明抄本改。
)鱼背也。
”果见双目闪烁,鬐鬣若簸米箕。
危沮之际,日中忽雨霂霡。
舟子曰:“此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
”及近鱼,即鼓船而噪,倏尔而没去。
(“鱼畏鼓”,物类相伏耳。
)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缘岸而归,不惮苦辛,盖避海之难也。
乃静思曰:“设使老瞋目张喙,我舟若一叶之坠眢井耳,宁得不为人皓首乎?”(出《岭表录异》) 海鱼,是海上最大的动物,小的也有一千多尺。
吞舟的说法,并不是荒谬的事。
每年,广州常常开出铜船到南安去进行贸易,偶尔有个北方人要求去走一趟,往来一年,头发便斑白了,他说:“一天,船路过调黎的又深又宽的地方,就看见十多座山,有时露出来,有时沉没下去,开始很惊讶。
撑篙工说:“这不是山,是海鱼的脊背。
”果然看见双眼在闪烁,海鱼的脊鬐象簸箕一样。
正在危险沮丧的时候,大晴天里忽然下起了小雨,舟子说:“这是鱼喷气,水珠散在空中,顺风吹来象雨罢了。
”等到靠近鱼,人们就敲着船大声乱叫,鱼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从交趾回来,就扔了船,顺着雷州的海岸边上回到广州,不怕苦和累,就是为了躲避海的灾难。
于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说:“假如老海睁开眼睛张开嘴巴,我们坐的船就会象一片树叶掉到枯井里一样,怎么能使人不变成白头发呢?” 鳄鱼 鳄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矫疾。
口森锯齿,往往害人。
南中鹿多,最惧此物。
鹿走崖岸之上,群鳄嗥叫其下,鹿必怖惧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
故太尉相国李德裕贬官潮州,经鳄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沈失。
遂召舶上昆仑取之,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之窟宅也。
(出《岭表录异》) 鳄鱼的身体是土黄色的,有四只脚,长尾巴,形状象鼍一样。
可是动作矫捷,口里阴森森地长着锯一样的牙齿,常常害人。
南中一带鹿很多,鹿最怕鳄鱼。
鹿走到山崖上,一群鳄鱼在崖下嗥叫,鹿会因为惊吓害怕而掉到山崖下,大多被鳄鱼捉住吃了,这也是动物的互相克制。
从前的太尉宰相李德裕,被贬官到潮州,路过鳄鱼滩,船损坏了,平生积蓄的宝贝珍玩、古书和图画,一下子都沉没丢失了。
于是叫来大船上的黑人下水捞取,看见鳄鱼极多,不敢靠近。
这里是鳄鱼的洞穴。
吴余鲙鱼 吴王孙权曾江行,食鲙有余,因弃之中流,化而为鱼。
今有鱼犹名吴余鲙者,长数寸,大如箸,尚类鲙形也。
(出《博物志》) 吴王孙权曾经在江上泛舟,吃完鲙鱼,把剩下的扔到江中,变化成鱼。
现在有一种鱼还叫吴余鲙,长几寸,粗细象筷子一样,还类似鲙鱼的形状。
石头鱼 石头鱼,状如鱼,随其大小,脑中有二石子,如乔麦。
莹白如玉。
有好奇者,多市鱼之小者,贮于竹器,任其坏烂,即淘之,取其鱼脑石子,以植酒筹,颇脱俗。
(出《岭表录异》) 石头鱼,样子象鱼,不论是大鱼还是小鱼,脑中都有两个石子,象荞麦粒一样,晶莹洁白象玉石。
有好奇的人,买了很多小石头鱼,装在竹器里,任凭它腐败。
就用水淘,取出脑中的石子,用来做喝酒计数的工具,非常与众不同。
黄腊鱼 黄腊鱼,即江湖之横鱼。
头嘴长,鳞皆金色,脔为炙,虽美而毒。
或煎煿干,夜即有光如笼烛。
北人有寓南海者,市此鱼食之,弃其头于粪筐。
中夜后,忽有光明,近视之,益恐惧,以烛照之,但鱼头耳,去烛复明。
以为不祥,各启食奁,窥其余脔,亦如萤光。
达明,遍询土人,乃此鱼之常也,忧疑顿释。
(出《岭表录异》) 黄腊鱼,就是江河潮水中的横鱼,头和嘴很长,鳞全是金色的。
把鱼肉烤吃,味道虽美却有毒。
或者煎炒,或者晒干,夜里就放光象灯笼里的蜡烛一样。
有个暂时住在南海的北方人,买了这种鱼吃,把鱼头扔到粪筐里,半夜以后,忽然有了亮光。
走近一看,更是害怕,点蜡烛一照,只是个鱼头罢了,拿开蜡烛又放出光亮。
他认为是不吉祥的事,就把所有的食具都打开看,看那吃剩的鱼,也闪着莹光一样,到了第二天,询问了很多当地人,都说这是正常的事。
他的忧虑和担心便没有了。
乌贼鱼 乌贼,旧说名河伯从事。
小者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身,江东人或取其墨书契,以脱人财物。
书迹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
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
一说,乌贼有矴,遇风则前一须下矴。
(出《
小乌贼遇到大鱼,就放出墨水染黑方圆好几尺,用来藏身。
有的江东人取出它的墨用来写契约,以便诈骗别人的钱物。
写出的字迹象淡墨,过一年字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张空白纸。
海人说:“从前秦王东游,把一个算袋扔到海里,变成了这种鱼。
”这种鱼外形象算袋一样,两根带子很长。
另一种说法是,乌贼身上有个石碇,遇到大风时它的前一根须子就卷住石碇。
横公鱼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余,恒冰,唯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
有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止邪病。
(出《神异录》) 北方的荒野中有个石湖,方圆有千里,湖岸有五丈多深,长年结冰,只有夏至前后五六十天才解冻。
湖里有种横公鱼,长七八尺,样子象鲤鱼,红色,白天生活在水里,夜里变成人,用尖物刺它刺不进去,用开水煮它煮不死。
用两个乌梅果煮就能煮死它,吃了可以治邪病。
骨雷 扶南国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
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于堑中,以罪人投之。
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
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
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
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出《洽闻记》) 扶南国出产鳄鱼,大的有二三丈长,四只脚,样子象守宫,常常吞吃人。
扶南国王派人捕捉这种鱼,放在壕沟里,把犯罪的人扔进壕沟,如果该死,鳄鱼就吃了他,没有罪的人,嗅一嗅它也不吃。
鳄鱼另外有个称呼叫忽雷,熊能制住鳄鱼,熊握住鳄鱼的嘴拖到岸上,撕开来吃。
鳄鱼的另一个名叫骨雷,秋天变化成老虎,三只爪,出产在南海的思州和雷州,靠海的英潘村有很多。
彭蚏 蟹属名彭蚏,以螯取土作丸,从潮来至潮去,或三百丸,因名三百丸大彭蚏。
(出《感应经》) 蟹一类中有名叫彭蚏的,用螯取土造成土丸,从涨潮到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