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
鱼产则百里水为血。
(出《玄中记》) 东方最大的动物,是东海鱼。
出海的人,在第一天遇见鱼头,走到第七天才遇见鱼的尾巴。
东海鱼生产的时候那百里方圆的海水都是血红的。
鼍鱼 《博物志》云:“南海有鼍鱼,斩其首,干之,椓去其齿,而更复生者,三乃已。
”《南州志》亦云然。
又闻广州人说,鳄鱼能陆追牛马,水中覆舟杀人,值网则不敢触,有如此畏慎。
其一孕,生卵数百于陆地,及其成形,则有蛇,有龟,有鳖,有鱼,有鼍,有为蛟者,凡十数类。
及其被人捕取宰杀之,其灵能为雷电风雨,比殆神物龙类。
(出《感应经》) 《博物志》上说:“南海有一种鼍鱼,砍下它的头,晒干了,敲去它的牙齿,然后又再生出来,再生三次才停止生长。
”《南州志》里也是这样说。
又听广州人说,鳄鱼能在陆地上追逐牛马,能在水里颠覆舟船吃人,碰到鱼网就不敢触碰了,它也害怕这些东西。
鳄鱼怀一次孕,在陆地上生下几百枚卵,等到卵成形的时候,就生出蛇、龟、鳖、鱼、鼍、还有蛟,一共有十几种。
等到它们被人捉住宰杀了的时候,它们的神灵能够制造雷电风雨,这大概就是龙一类的神物。
南海大鱼 岭南节度使何履光者,朱崖人也。
所居傍大海,云,亲见大异者有三:其一曰,海中有二山,相去六七百里,晴朝远望,青翠如近。
开元末,海中大雷雨,雨泥,状如吹沫,天地晦黑者七日。
人从山边来者云,有大鱼,乘流入二山,进退不得。
久之,其鳃挂一崖上,七日而山拆,鱼因而得去。
雷,鱼声也;雨泥,是口中吹沫也;天地黑者,是吐气也。
其二曰,海中有洲,从广数千里,洲上有物,状如蟾蜍数枚。
大者周回四五百里,小者或百余里。
每至望夜,口吐白气,上属于月,与月争光。
其三曰,海中有山,周回数十里。
每夏初,则有大蛇如百仞山,长不知几百里。
开元末,蛇饮其海,而水减者十余日。
意如渴甚,以身绕一山数十匝,然后低头饮水。
久之,为海中大物所吞。
半日许,其山(“为海中大物所吞半日许其山”十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
)遂拆,蛇及山被吞俱尽,亦不知吞者是何物也。
(出《
他说,亲眼看见三件特别奇异的事。
其中之一是:海中有两座山,相距六七百里,晴朗的早晨远远地望去,山上一片青翠,好象就在眼前。
唐玄宗开元末年,海里出现了大雷雨,雨中有泥,样子象吹出的泡沫,天地之间暗黑色,持续了七天。
有个从山边来的人说,有条大鱼,顺着水流进入海中两座大山之间,不能进退,时间一长,鱼鳃挂在一个山崖上,七天以后,山崖裂了,鱼因此才能离开。
雷声就是鱼的叫声,雨泥是鱼口中吹出的水沫,天地黑了,是鱼吐出的水气造成的。
其中之二是:海中有块陆地,长和宽有几千里,陆地上有几个东西,样子象蟾蜍,大的周长有四五百里,小的周长一百多里。
每当到了十五这天夜里,口中吐出白气,向上同月亮相连接,与月亮争辉。
其中之三是:大海中有座山,周长有几十里。
每年初夏的时候,就有一条大蛇象很高的山峰一样,不知道它有几百里长。
唐玄宗开元末年,蛇在海里饮水,海面降低了十多天。
样子象很渴,用身子绕着那座山一共绕了几十圈,然后才低下头来喝水,喝了很久,又被海中的大动物吞吃了,大约半天时间,那座山就崩裂了,蛇和山都吞光了,也不知道吞吃它们的是什么动物。
鲸鱼 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诟击,七日方罢。
海边居人往看,不知二者何胜,但见海水正赤。
(出《广异记》) 唐玄宗开元末年,在雷州有雷公与鲸鱼打斗。
鲸鱼的身子露出水面,几十个雷公在空中忽上忽下,有的放火烧,有的边骂边打,斗了七天才停止。
海边的居民去观看,不知双方谁胜利了,只看见海水一片红。
鲤鱼 开元中,台州临海,大蛇与鲤鱼斗。
其蛇大如屋,长绕孤岛数匝,引头向水。
其鱼如小山,鬐目皆赤,往来五六里,作势交击。
鱼用鳞鬐上触蛇,蛇以口下咋鱼。
如是斗者三日,蛇竟为鱼触死。
(出《广异记》) 唐玄宗开元年间,台州面临大海,有大蛇与鲤鱼争斗。
那条蛇大得象间屋子,身长能绕孤岛好几圈,伸着头向着水面。
那条鱼象座小山,鱼脊鳍和眼睛都是红的,身长能有游五六里,它们作出要互相攻击的样子。
鲤鱼用鳞和脊鳍向上撞蛇,蛇用口向下咬鲤鱼。
象这样斗了三天,蛇竟被鲤鱼撞死了。
海人鱼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
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
发如马尾,长五六尺。
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
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出《洽闻记》) 海人鱼,东海里就有。
大的长五六尺,样子象人。
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脚和头都象美丽的女人,没有一样缺少的。
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没有鳞,有细毛,毛分五种颜色,又轻又柔软,毛长一二寸,头发象马尾巴一样,长五六尺。
阴部的形状和男人女人的一样,靠海的鳏夫寡妇大多都捉海人鱼,放在池沼中养育。
交合时,与人没什么两样,也不伤人。
南海大蟹 近世有波斯常云,乘舶泛海,往天竺国者已六七度。
其最后,舶漂入大海,不知几千里,至一海岛。
岛中见胡人衣草叶,惧而问之,胡云,昔与同行侣数十人漂没,唯己随流,得至于此。
因而采木实草根食之,得以不死。
其众哀焉,遂舶载之,胡乃说,岛上大山悉是车渠、玛瑙、玻璃等诸宝,不可胜数,舟人莫不弃己贱货取之。
既满船,胡令速发,山神若至,必当怀惜。
于是随风挂帆,行可四十余里,遥见峰上有赤物如蛇形,久之渐大。
胡曰:“此山神惜宝,来逐我也,为之奈何?”舟人莫不战惧。
俄见两山从海中出,高数百丈,胡喜曰:“此两山者,大蟹螯也。
其蟹常好与山神斗,神多不胜,甚惧之。
今其螯出,无忧矣。
”大蛇寻至蟹许,盘斗良久,蟹夹蛇头,死于水上,如连山。
船人因是得济也。
(出《广异记》) 近代,有个波斯人常说,乘坐着大海船渡海,前往天竺国已经六七次了。
那最后一次,海船漂进大海,不知漂了几千里,漂到一个海岛,在岛上看见一个胡人穿着用草和树叶编的衣服,很惊诧地问他。
胡人说:“从前和自己一起的几十个同行伙伴漂在海上沉没了,只有自己随着水流,才能到达这个地方,因此就采树上的水果和草根吃,这才能活下来。
”船上的人都可怜他,就让他乘坐海船。
胡人这才说:“这个岛上的大山全是车渠、玛瑙、玻璃等各种宝贝,多得数不过来。
”船上的人都扔掉自己的贱货去取宝贝。
装满船后,那胡人命令赶快开船,如果山神来了,一定会痛惜丢失的宝贝。
于是顺着风挂上船帆。
走了大约四十多里,远远地看见山峰上有个红色的东西象蛇一样,时间一长渐渐地变得大了。
胡人说:“这是山神痛惜宝贝,来追赶我们了,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