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身三丈,锯牙钩爪,不火食,逐禽兽而食之,时亦食人。
裸其躯,黑毛覆之。
其境限以连山数千里,中有山峡,固以铁门,谓之铁关。
常使弓弩数千守之,由是不过。
(出《纪闻》) 又新罗国有第一贵(明抄本“贵”作“国”)族金哥,其远祖名旁竾,有弟一人,甚有家财。
其兄旁竾,因分居,乞衣食。
国人有与其隙地一亩,乃求蚕谷种于弟,弟蒸而与之,旁竾不知也。
至蚕时,止一生焉,日长寸余,居旬大如牛,食数树叶不足。
其弟知之,伺(“寸余居旬大如牛食数树叶不足其弟知之伺”十八字原空缺,据黄本补)间,杀其蚕。
经日,四方百里内蚕,悉飞集其家。
国人谓之巨蚕,意其蚕之王也。
四邻共缲之,不供。
谷唯一茎植焉,其穗长尺余。
旁竾常守之。
忽为鸟所折,衔去。
旁竾逐之,上山五六里,鸟入一石罅,日没径黑,旁竾因止石侧。
至夜半月明,见群小儿,赤衣共戏。
一小儿曰:“汝要何物?”一曰:“要酒。
”小儿出一金锥子,击石,酒及樽悉具。
一曰:“要食”,又击之,饼饵羹炙,罗于石上。
良久,饮食而去(“去”原作“久”,据明抄本改),以金锥插于石罅。
旁竾大喜,取其锥而还,所欲随击而办,因是富侔国力,常以珠玑赡其弟,弟云:“我或如兄得金锥也。
”旁竾知其愚,谕之不及,乃如其言。
弟蚕之,止得一金如常者。
谷种之,复一茎植焉,将熟,亦为鸟所衔。
其弟大悦,随之入山,至鸟入处,遇群鬼。
怒曰,“是窃余锥者。
”乃执之。
谓曰:“尔欲为我筑糖三版乎?尔欲鼻长一丈乎?”其弟请筑糖三版,三日,饥困不成,求哀于鬼。
鬼乃拔其鼻,鼻如象而归。
国人怪而聚观之,惭恚而卒。
其后子孙戏锥求狼粪,因雷震,锥失所在。
(出《
新罗国君闻行余中国而至,接以宾礼。
乃曰:“吾虽夷狄之邦,岁有习儒者,举于天阙。
登第荣归,吾必禄之甚厚。
乃知孔子之道,被于华夏乎。
”因与行余论及经籍,行余避位曰:“庸陋贾竖,长养虽在中华,但闻土地所宜,不读诗书之义。
熟诗书,明礼义者,其唯士大夫乎!非小人之事也。
”乃辞之。
新罗君讶曰:“吾以中国之人,尽闻典教。
不谓尚有无知之俗欤!”行余还至乡井,自惭以贪吝衣食,愚昧不知学道,为夷狄所嗤,况哲英乎。
(出《云溪友议》) 又天宝初,使赞善大夫魏曜使新罗,策立幼主。
曜年老,深惮之。
有客曾到新罗,因访其行路。
客曰:永徽中,新罗日本皆通好,遣使兼报之。
使人既达新罗,将赴日本国,海中遇风,波涛大起,数十日不止。
随波漂流,不知所届,忽风止波静,至海岸边。
日方欲暮,时同志数船,乃维舟登岸,约百有余人。
岸高二三十丈,望见屋宇,争往趋之。
有长人出,长二丈,身具衣服,言语不通。
见唐人至,大喜,于是遮拥令入宅中,以石填门,而皆出去。
俄有种类百余,相随而到,乃简阅唐人肤体肥充者,得五十余人,尽烹之,相与食啖。
兼出醇酒,同为宴乐,夜深皆醉。
诸人因得至诸院,后院有妇人三十人,皆前后风漂,为所虏者。
自言男子尽被食之,唯留妇人,使造衣服。
汝等今乘其醉,何为不去。
吾请道焉,众悦。
妇人出其练缕数百匹负之,然后取刀,尽断醉者首。
乃行至海岸,岸高,昏黑不可下。
皆以帛系身,自缒而下,诸人更相缒下,至水滨,皆得入船。
及天曙船发,闻山头叫声,顾来处,已有千余矣。
络绎下山,须臾至岸,既不及船,虓吼振腾。
使者及妇人并得还。
(出《纪闻》) 又近有海客往新罗,次至一岛上,满地悉是黑漆匙箸。
其处多大木,客仰窥匙箸,乃木之花与须也,因拾百余双还。
用之,肥不能使,偶取搅茶,随搅随消焉。
(出《酉阳杂俎》) 又六军使西门思恭,常衔命使于新罗。
风水不便,累月漂泛于沧溟,罔知边际。
忽南抵一岸,亦有田畴物景,遂登陆四望。
俄有一大人,身长五六丈,衣裾差异,声如震雷,下顾西门,有如惊叹。
于时以五指撮而提行百余里,入一岩洞间,见其长幼群聚,递相呼集,竞来看玩。
言语莫能辨,皆有欢喜之容,如获异物。
遂掘一坑而置之,亦来看守之。
信宿之后,遂攀缘跃出其坑,径寻旧路而窜。
才跳入船,大人已逐而及之矣,便以巨手攀其船舷,于是挥剑,断下三指,指粗于今槌帛棒。
大人失指而退,遂解缆。
舟中水尽粮竭,经月无食,以身上衣服,啮而啖之。
后得达北岸,遂进其三指,漆而藏于内库。
洎拜主军,宁以金玉遗人,平生不以饮馔食客,为省其绝粮之难也。
(出《玉堂闲话》) 新罗国东南面跟日本国相邻,东面跟长人国相接。
长人身高三丈,牙齿像锯。
指甲像钩子,不用火烧东西吃,抓到禽兽就生吃了,有时候也吃人。
他们的身体裸露着,上面长有一层黑毛。
他们的国土周围有相连数千里的山脉围绕着。
边境上有山口。
用铁门挡住,称为铁关,常派数千弓弩手守着,因此是过不去的。
又说新罗国有个第一贵族金哥。
他的远祖名叫旁竾。
旁竾有位弟弟,家财很多,他的哥哥因为分居,生活困难,只好乞衣乞食。
有位乡里人送给旁竾一块空地,旁竾向弟弟要蚕种和谷种,弟弟就把蚕种、谷种煮熟了送给他,旁竾并不知道。
到孵蚕种时,只孵出了一只。
这只蚕每天长一寸多,过了十天长得像牛一样大了,好几棵桑树的叶都不够它吃。
他的弟弟知道这事后,就找了一个机会,杀死了这条大蚕。
一天后,四面八方百里以内的蚕,都飞来落到了旁竾的家。
国内的人都说被杀死的蚕是巨蚕。
推测它可能是那些蚕的王。
旁竾周围的邻居共同帮着缫丝也忙不过来。
旁竾的谷子只长出了一棵。
但结的穗有一尺多长,旁竾经常在旁边看着它。
忽然这棵谷子被一只鸟折断,并把穗子衔走了。
旁竾于是跟着追赶,追到山上。
在山上又追了五六里,这时鸟飞入了一个石缝中。
日头落了,路上很黑,旁竾只好在一块石头旁边停下了。
到了半夜,月亮很明亮,旁竾见一群小孩,穿着红色衣服在一起做游戏。
一个小孩说:“你要什么东西?”一个小孩回答说:“要酒。
”那个小孩就拿出一把金锥子,敲打石头,于是酒和酒具都摆了出来。
还有一个说要食物,又敲打石头,饼、糕、汤、烤肉又摆在了石头上。
过了好一会儿那些小孩才吃喝完走了,把金锥插在石头缝里。
旁竾非常高兴,拿了那把金锥就回家了。
旁竾想要什么东西,只要敲打金锥就立刻会得到。
凭着这把金锥,旁竾的富裕可跟国家相比,所以经常把珍珠送给他弟弟。
弟弟说:“我也许能像哥哥一样得到一把金锥。
”旁竾了解他的无知,但告诉他也不听,只好让他按他的话办了。
于是,旁竾的弟弟孵蚕,也只得到一只很平常的蚕;也种了谷子,又只长出一棵,将要成熟时,也被鸟把穗衔走。
旁竾的弟弟非常高兴,随着鸟进了山。
到了鸟入石缝的地方,遇到了群鬼。
群鬼生气地说:“这是偷金锥的人。
”便抓住了他,对他说:“你想为我们筑墙二十四尺呢,还是想让鼻子长成一丈长呢?”旁竾弟请求筑墙二十四尺。
经过三天,饥饿困苦没筑成,向鬼请求怜悯,鬼便拉长他的鼻子。
旁竾的弟弟拖着一只和象鼻子一样长的鼻子回了家。
国内人觉得奇怪,都聚拢来看他。
他又惭愧,又生气。
死掉了。
从那以后旁竾的子孙们开玩笑,用金锥要狼粪,于是雷声震响,金锥失去,不知道哪里去了。
还有个传说。
说登州商人马行余在海上航行,打算取道昆山到桐庐去,但当时却遇到了西风,被吹到了新罗国。
新罗国的国君听说马行余是从中国来的,便以宾客之礼接待他,并说:“我们虽属夷狄国家,但每年都有到中国学习儒学的人,其中还有些人被推荐到中国朝廷,考中功名光荣回国。
回国后,我一律给他们很多的俸禄。
你知道孔子的学说,覆盖了整个中国了吧?”于是跟行余谈论到经书。
马行余离开坐席回答说:“我是个平庸浅薄的商人,虽然生长在中国,但是只听说土地适合种什么,不懂诗书中的道理。
熟悉诗书,明白礼义的,大概只有那些士大夫,我们这些粗人是一窍不通的。
”于是向国君告辞。
新罗国君惊讶地说:“我以为中国的人都受到过经书的教育,没料到还有无知的俗人。
”行余回到家乡,对自己以前因为贪图衣服食物,愚昧不懂得学儒家之道而被夷狄嗤笑感到惭愧。
商人尚且如此,何况聪敏而有才能的人呢? 还有一个传说。
天宝初年,唐朝派赞善大夫魏曜出使新罗国,策立他们年幼的太子当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