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野仙踪> 第九十一回 避春雨巧逢袁太监 走内线参倒严世蕃
第九十一回 避春雨巧逢袁太监 走内线参倒严世蕃(3/3)
不但你,严老头子到是个宰相,还叫他大人不绝口。
这是本朝开国元勋,我们刚丙老爷,给我们挣下的这们点脸面儿。
你既要做打老虎的事,必须处处让他占个上分儿,就得了窍了。
我说的是不是?”应龙道:“小弟心上,终身感激不尽。
”袁太监道:“你放心做去罢,我内里替你托几个人,也是一臂之力。
”应龙道:“更感厚情不尽。
”
两人携手出园,叮咛后会。
应龙骑在马上,袁太监道:“邹老爷,戏里头有两句:‘眼观捷旌旗,耳听好消息。
”应龙在马上伏首道:“仰赖福庇,定必成功!”袁太监只等的看不见应龙,方回园内,向众小内官道:“这邹状元到还没有那种纱帽气,心上待人也真。
他就在这几天要做人不敢做的事,竟是个好汉子。
我明日定恳司理监赵老爷和乔老爷暗中帮帮他。
“说着,人里面去了。
再说邹应龙回到家中,越想那袁太监的话越有道理。
想了半夜,然后起稿。
上写道:
福建道监察御史臣邹应龙,一本为参奏事。
窃以工部侍郎严世蕃,凭藉父权,专利无厌,私擅封赏,广致赂遗。
使选法败坏,市道公行,群小竞趋,要价转巨。
刑部主事项治元,以万三千金转吏部,举人潘鸿业,以二千三百金得知州。
夫司属郡吏,赂以千万,则大而公卿方岳,又安知纪极!平时交通赃贿,为之居间者,不下百十余人。
而其子锦衣严鹄、中书严鸿,家人阎年,幕客中书罗龙文为甚。
年尤桀黠,仕宦人无耻者,至呼为萼山先生。
遇嵩生日年节,辄献万金为寿。
臧获富侈若此,是主人当何如!
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无虑数所。
以豪仆严冬主之,恃势鲸吞,民怨入骨。
外地牟利若是,乡里可知。
嵩妻病疫,圣上殊恩,念嵩年老,特留世蕃侍养,令鹄扶榇南还。
世蕃乃聚狎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纪灭绝。
至鹄之无知,则以祖母丧为奇货,所至驿站,要索百端。
诸司承命,郡邑为空。
今天下水旱频仍,南北多惊。
而世蕃父子方日事掊克,内外百司,莫不竭民脂膏塞彼豁壑,民安得不贫!国安得不病!天人灾变,安得不迭至也!
臣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不忠之戒。
苟臣一言失实,甘伏显戮。
嵩溺爱恶子,召赂市权,宜疾放归田,用清政本。
天下车甚!臣应龙无任惶恐待命之至。
谨奏。
写完,看了几遍,至次日,用楷书写清。
到初四日,一早入朝。
直候到饭时。
在内阁,见一蟒衣太监,面麻身长,倚着门儿站立。
又见有许多大员在那里强着和他说话。
应龙心里说道:“这必是乔太监无疑。
”急走至面前,先与他深深一揖。
那太监还了半揖,道:“老先少会的狠,贵姓哩?”应龙道:“姓邹。
”那太监道:“可是上科状元,如今做御史的么?”应龙道:“正是。
”太监笑道:“前日和袁敝友吃酒好乐,他是个俗物,把你的诗兴都阻了。
我姓乔,正要寻你问句话儿,你跟我来。
”
将应龙引到西边一板屋墙下,说道:“你的奏疏有了么?“应龙连忙从袖中取出,递与乔太监道:“统望大人照拂。
”太监接来,也向袖内一塞,道:“你这事,系袁敝友再三相托。
有点缝儿,我就替你用力。
”应龙连连作揖。
乔太监拉住道:“你不要多礼,事成之后,我有几首诗要发刻,一则求你改削。
二则还要藉重你的大名做篇序文。
你却不可过河拆桥。
”应龙道:“正要捧读大人珠玉。
至于叙文,欲用贱名,越发叨光不尽了。
小弟妹丈林润,系新科榜眼。
他虽出巡江南,弟亦可代做序文,并书舍妹丈名讳,可使得么?”乔太监乐的拍手大笑道:“我的诗原无佳句,得二位鼎甲一誉扬,定必长安纸贵,价重南京矣。
但不知令亲林润可就是参赵文华的那个少年翰林么?”应龙道:“正是他。
”乔太监乐的手舞足蹈道:“得他一篇序文,我这品行学问,高到那儿去了。
你要知道,他昔日参赵文华,就是参严中堂。
你今日又参他,怎么你郎舅们都是铁汉子。
我再说给你,万岁爷和严中堂是前生前世百世奇缘,想要弄倒他,难而又难。
也罢了,我再替你内里托两个人罢。
“应龙又谢。
乔太监道:“我们别了罢,改日还要在袁敝友园中领教。
你这本,或今日午后,至迟明早,定有旨意。
”应龙别了出来,也无心上衙门,回家坐候吉凶。
乔太监将应龙奏疏带到宫内,同六部本章放在一处,却放在第二个本章下面。
等的明帝到批发本章时,乔太监放在桌上。
明帝看到应龙参严世蕃并阎年等,心下大为诧异。
问乔太监道:“怎么参本和六部现行事件放在一处?”乔太监跪奏道:“此系御史邹应龙亲到宫门,未经通政司挂号,因此放在六部现行事件内。
”明帝也就不追问了。
又往下细看,心里说道:“严世蕃等倚仗严嵩,竟敢如此作恶,严嵩慢无约束,是何道理?“又想道:“世蕃系大学士之子,言官参他,不得不放重些。
大要虚多实少。
”
正欲想算批发,猛见方士蓝道行站在下面。
明帝此时深宠信他,因他善会扶鸾。
说道:“朕有一事不决,藉乩明示。
”随即驾到鸾房。
蓝道行问道:“陛下所问何事?”明帝道:“朕心默祝,你只管照鸾词书写出来就是。
”乔太监便使了个眼色。
蓝道行前受袁太监嘱托,午间又受乔太监和赵太监嘱托,适间问应龙参本话,他又是听见的。
此刻乔太监又递眼色,心里早已透亮。
少刻,乩笔在沙盘中乱动,他却不看写的是什么。
随用自己的意见写出几句话来道:“严嵩主持国柄,屡行杀害忠良。
子世蕃等贪赂无已,宜速加显戮,快天下臣民之心。
”明帝看了,心上大是钦服。
随即回原看本处,将应龙本章批道:“览邹应龙参奏,朕心深为骇异。
严世蕃等俱着革职,拿送刑部。
其种种不法,着三法司将本内有名人犯,一并严审,定拟具奏。
邹应龙即着升授通政司政卿。
钦此!”
这道旨意一下,京师震动,将应龙此本家传户诵。
都乱讲先时有许多不怕死的官儿,不但未将严嵩父子动着分毫,并连他的党羽也没弄倒半个。
谁想教个新进书生,到成了大功。
真是出人意外。
只十数日,便遍传天下皆知。
正是:
避雨无心逢内宦,片言杯酒杀奸雄,
忠臣义士徒拚命,一纸功成属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