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姑苏烟·暗藏锋(2/3)
城身份特殊,既是他的强力臂助,也是狄戎王庭的重要人物。
他回狄戎,既是处理家事,也是从另一个方向探查线索,同时也能避开京城某些人对他这个“北狄蛮子”长期滞留中原的猜忌和可能的攻讦。
“赫连大哥……”阿月有些不舍。
赫连城在她最无助时救了她,一路保护,在她心中如同兄长。
“阿月!”赫连城大手揉了揉阿月的头发,动作略显粗鲁,眼神却温和,“好好跟着穆之,把本事练扎实了。
等我把北边捋顺了,说不定就来江南找你喝酒了!”他又看向慕婉儿和小久,“婉儿姑娘,小久兄弟,保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慕婉儿微微颔首:“赫连大侠,一路珍重,江湖路远,后会有期。
”小久也用力点头:“赫连大哥,保重!我们会想你的!”
送别赫连城,是在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
他一人一马,背负长弓弯刀,身影在运河码头的晨雾中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通往北方的官道尽头。
他的离去,让这支小团队少了一位无可替代的顶尖武力,气氛一时有些低沉。
但穆之没有太多时间感伤。
临江的弊端虽已肃清大半,但百废待兴,他仍需坐镇一段时间,稳固成果,安置受盐案牵连的百姓,并暗中留意钱友仁、张万金等人残余势力的反扑。
同时,他也在等待,等待京城对他下一步的安排。
就在临江事务初步理顺,朝廷的嘉奖令(主要是表彰盐漕案之功,对司影卫案则含糊带过)送达不久,一道新的调令也紧随而至。
调令并非来自御史台,而是直接由皇帝朱批,盖着鲜红的玉玺:
“着巡察御史孤仁盛,即日启程,巡察江南东道姑苏府。
查察吏治民情,整饬不法,肃清风气,便宜行事,钦此。
”
“姑苏……”穆之看着调令上那两个字,眉头微蹙。
姑苏,江南最为富庶繁华之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人墨客汇聚,商贾云集,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然而,越是繁华锦绣之地,其下的暗流往往越是汹涌复杂。
皇帝将他调往姑苏,用意不言自明——江南的积弊,远不止一个临江。
盐案虽破,但维系武王等野心之辈庞大开销的财源,除了盐税,丝绸贸易更是重中之重!姑苏,正是江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
“姑苏……”阿月看着调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姑苏织造,与京中关系千丝万缕,这江南的丝绸贡品……
慕婉儿则若有所思:“姑苏醉仙楼,名动江南,亦是江湖消息汇聚之地。
戚姑娘当日所言‘醉仙楼’,或许……与此有关联?”她敏锐地将戚如雪的警告与新目的地联系起来。
小久王久则是一脸兴奋:“姑苏!听说那里有天下最美的园林,最精致的点心,还有最漂亮的丝绸!大人,咱们要去天堂啦!”
穆之收起调令,目光扫过三人,最终望向窗外姑苏的方向。
那里烟雨朦胧,画舫如织,是无数人向往的温柔富贵乡,却也可能隐藏着比临江运河更深的罪恶漩涡。
“收拾行装,准备启程。
”穆之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静与坚定,“阿月、婉儿、小久,随我去姑苏。
这‘天堂’底下是琼浆还是鸩毒,我们亲自去揭开看看。
赫连兄虽暂别,我们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
日间·姑苏城·南濠街
姑苏城,果然不负盛名。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河道纵横交错,石拱桥如月牙般点缀其上。
空气中弥漫着水汽、花香和淡淡的丝绸熏香。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绸缎庄、绣坊、茶楼、酒楼鳞次栉比,行人如织,吴侬软语萦绕耳畔,一派升平气象。
穆之一行人低调入城,并未惊动地方官府,只在城中寻了一处清静雅致的客栈安顿下来。
穆之依旧化名穆之,身着素雅文士长衫。
阿月换上了江南女子常见的襦裙,少了几分将门英气,多了几分水乡温婉,但眼神依旧锐利。
慕婉儿则是一身利落的江湖女子装扮,便于行动。
小久则像个好奇的书童,眼睛滴溜溜地转,打量着这座繁华之城。
“大人,这姑苏城,看着真太平啊,比临江可漂亮多了。
”小久忍不住感叹。
“太平?”慕婉儿轻轻摇头,低声道,“越是锦绣之地,越需小心。
你看那些河道,表面清澈,底下不知沉淀了多少污垢。
姑苏的丝绸,每一匹光鲜亮丽的背后,浸染的可能不只是染料。
”
阿月也低声道:“江南贡品丝帛,损耗巨大,账目多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