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稻浪北涌(2/3)
,也发现了相同的毒鱼。
领头的独臂老兵张忠盯着鱼鳃上的紫色痕迹,突然想起武德七年征讨刘黑闼时,曾在崔氏庄园见过这种毒草...
面对接二连三的破坏,李承乾决定兵行险着。
他公开宣布育种失败,暗地里却将稻种分成三路:一路由老兵护送走蜀道入汉中;一路借漕运混入盐包发往山东;最后一路最精良的种子,竟藏在太医署的药囊里运往洛阳。
"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对不解的长孙冲解释,"我们真正要推广的不是岭南原种,而是与本地稻杂交的新品种。
"
四月春深时,三个试验点相继传来捷报。
最成功的汉中试验田里,新稻株比传统品种高出半尺,穗头沉甸甸地弯成优美的弧线。
就当稻改初见成效时,长安市面突然流传起一种说法:吃岭南稻会得"脚气病"(注:唐代对维生素B1缺乏症的称呼)。
更诡异的是,确实有部分试种区的农民出现下肢浮肿症状。
李承乾亲自查访病患,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把新稻碾得过于精白,而且只吃稻米不吃杂粮。
"问题不在稻子本身。
"他召集太医署众人,"《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需得编写《稻麦混食法》..."
就在他伏案编写食疗方子时,窗外突然飞入一支弩箭,将绢布钉在案几上。
箭杆上缠着的纸条墨迹淋漓:"北稻南移,天理不容!"
弩箭钉入案几的刹那,李承乾本能地侧身翻滚。
箭尾仍在颤动,第二支箭已破窗而入,深深扎进他方才坐着的蒲团。
"有刺客!"东宫侍卫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长孙冲一个箭步上前拔剑护住太子,却见李承乾正盯着箭杆上的纸条出神——那墨迹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紫色。
"别碰!"孙守真急忙用银针试探,"箭镞淬了乌头汁,见血封喉!"
窗外传来打斗声,片刻后侍卫押来一个满脸血污的汉子。
那人左腕处赫然刺着崔氏部曲的标记,却在被擒时咬碎了齿间毒囊。
"死士..."李承乾擦去额角冷汗,突然发现纸条背面还藏着几粒紫色稻种。
孙守真接过查验,银针瞬间变黑:"与毒鱼同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医农合璧
太医署的铜釜里煮着各色药草,李承乾将《齐民要术》与《神农本草经》并排摊开。
"乌头毒性畏防风。
"孙守真研磨着药粉,"但若直接撒入田间,恐怕伤苗。
"
老农周德旺突然插话:"老汉记得,种过大蒜的地不长虫..."
三人对视一眼,立即着手试验。
他们将防风药汁混入大蒜捣成的糊状物,涂抹在稻种表面。
三日后播种,不仅毒虫避让,稻苗竟比寻常的更显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