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科举风云(1/3)
贞观十年春,长安城柳絮纷飞。
李承乾站在尚书省都堂前,看着各地举子排队领取考引。
今年是科举改制后的第一次大比,除了传统的明经、进士科外,新增了他提议的明算科,并首次实行"糊名"制度——所有考卷都要密封姓名,由专人誊录后再送考官批阅。
"殿下,这是最终确定的考官名单。
"礼部侍郎令狐德棻恭敬地递上名册。
李承乾扫了一眼,名单上大多是寒门出身的官员,五姓七望的子弟寥寥无几。
他微微颔首:"糊名誊录制准备得如何?"
"已从国子监抽调三十名书手,日夜练习统一字迹。
"令狐德棻压低声音,"不过...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联名上书,说此举有违'举贤不避亲'的古训。
"
李承乾冷笑一声。
这些世家大族向来把持科举,通过门生故吏的关系网互相提携,如今糊名制断了他们的路子,自然要跳脚。
"不必理会。
对了,贡院检查过了吗?"
"按殿下吩咐,昨夜突击搜查,果然在号舍墙缝里发现了几十张小抄。
"令狐德棻擦了擦汗,"都是预先埋好的,看笔迹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
李承乾眼神一凛。
科举舞弊历来有之,但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作弊,背后必有人操纵。
"查清来源了吗?"
"暂时只查到是一个叫赵五的书肆伙计埋的,但此人今晨被发现溺死在曲江池..."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一队身着绛色公服的御史台官员气势汹汹而来,为首的正是侍御史崔仁师——博陵崔氏的嫡系子弟。
"太子殿下。
"崔仁师草草行了一礼,"下官奉旨督查科举弊案,请殿下交出贡院巡查权。
"
李承乾眯起眼睛。
崔仁师这是要借查案之名,行干扰科举之实啊。
他不动声色地问道:"崔侍御史奉的是谁的旨?"
"自然是圣命。
"崔仁师从袖中掏出一道手敕。
李承乾接过一看,确实是父亲的字迹,但内容只是命御史台"协查"科举弊案,而非"接管"。
他心中了然,这是崔仁师在偷换概念。
"既然是协查,那就请崔侍御史随孤一同巡查吧。
"李承乾将手敕递还,转头对令狐德棻道,"传孤令,所有考官即刻到都堂集合,重新宣誓就职。
"
崔仁师脸色微变:"殿下这是何意?"
"以防有人徇私。
"李承乾直视崔仁师,"崔侍御史既然要查弊案,不如从查清那个赵五的死因开始?"
都堂内,三十余名考官肃立。
李承乾站在堂上,目光扫过众人:"诸位,科举取士关乎国本。
今年首行糊名制,就是要杜绝请托舞弊。
若有人胆敢徇私..."他猛地拍案,"休怪国法无情!"
堂下鸦雀无声。
李承乾注意到几个世家出身的考官眼神闪烁,其中就包括主考官之一、礼部郎中郑善果——荥阳郑氏的旁支子弟。
宣誓完毕,李承乾刚走出都堂,杜荷就急匆匆赶来:"殿下,出事了!国子监生员聚集在朱雀门前,抗议糊名制!"
李承乾眉头一皱。
这些监生八成又是世家鼓动的。
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