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大唐躺平王> 第70章 论语新解!躺平智慧融圣贤

第70章 论语新解!躺平智慧融圣贤(1/3)

真正的较量,在暗处酝酿。

     李恪的心思,早不在护校队身上, 他扎进了恪记工坊深处那间日夜亮灯的校书房。

     空气里是新墨和松烟的味道。

     匠人们手指翻飞,将一排排黄铜活字排入字盘, 蘸墨、覆纸、刷印……动作干净利落。

     带着油墨清香的纸张被取下、晾干、装订。

     这就是李恪寄予厚望的利器——《义学蒙训》。

     教材分四册,是李恪、杜明月、算学老博士王孝通, 还有几个招募的寒门秀才,日夜推敲的成果。

     《恪记千字文》打头,专挑最常用、最贴近生活的字: 米、面、油、盐、柴、火、田、犁、工、钱…… 配上简单释义和图样,让流民子弟和工匠的孩子一看就懂, 学了就能用。

     《实用算学》王孝通主笔。

     这老博士一身算学本事,苦于无处施展。

     李恪要求直白:不要高深术数,只教加减乘除, 丈量田亩、计算工钱、买卖货物、分配口粮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王孝通浑浊的眼睛亮了,仿佛找到了毕生所求, 日夜伏案,把复杂的算理掰开揉碎,写成浅显口诀和例题。

     《格物识图》汇集了工坊顶尖老师傅的经验。

     画着常见农具、工具,甚至简单建筑构件的图样, 标注名称、用途,教孩子们看图识物, 培养最基础的“空间感”和“工具感”。

     最核心,也注定引发风波的,是李恪亲自抓的《论语新读》。

     只选了《论语》中十几条最广为人知、也最可能被“平民化”解读的句子。

     校书房里,气氛有些微妙。

     李恪、杜明月、王孝通,还有姓陈的寒门秀才围坐一桌。

     桌上摊着《论语新读》初稿。

     李恪指着其中一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咱们解读是:‘学门手艺(识字算账也算本事),经常练习,熟能生巧, 饭碗端得牢,心里踏实,这不高兴吗?’” 他看向杜明月,“明月姑娘,你看这样行么?够明白不?” 杜明月秀眉微蹙,指尖轻轻点着“饭碗”二字。

     她出身名门,饱读诗书,李恪这种将圣贤之言直接挂钩“饭碗”、“踏实”的解读, 冲击不小。

    她沉吟片刻:“殿下立意是好的,让圣人之言‘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是这‘饭碗’二字…是否过于直白市井? 可否换成‘生计’或‘营生’?‘高兴’也稍显随意, 不如‘喜悦’或‘乐在其中’雅驯。

    ” 李恪还没说话,旁边的陈秀才小声插了一句:“杜小姐,恕学生直言, ‘生计’、‘营生’这些词,对那些刚放下锄头的娃娃和他们爹娘, 恐怕没‘饭碗’来得实在、好懂。

    ‘高兴’也比‘喜悦’听着顺耳。

    ” 他在底层挣扎过,更懂普通人的话。

     李恪点头,对杜明月笑道:“明月姑娘,陈先生说得在理。

     咱们这书,不是给国子监鸿儒看的,是给田埂边、工棚里的人看的。

     话糙理不糙,让他们一听就懂,觉得圣人的话,说的就是他们自己碗里的饭、 手里的活计,这才是关键。

    ” 他心里想:学以致用,安身立命,就是最大的快乐。

     杜明月看着李恪坦荡的眼睛,又看看陈秀才的表情, 想想义学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心头那点矜持松动了。

     她展颜一笑,提笔在稿纸上将“饭碗”改为“生计之本”, “高兴”改为“乐事”,既保核心意思,又添几分文气。

     “殿下高见,是明月迂阔了。

    如此改动,可好?”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三国:大汉第一毒 衙役凌云志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影视诸天:开局成为华山叛徒 九两金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 一品悍臣 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三国之青龙镇世 再续蜀汉的浪漫 宋骑天下 敕封一品公侯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我直播画冥币,水友全是神仙大佬 新玉箫英雄传 温柔男主改拿绿茶剧本 全宗门都是我马甲 飞鸿踏雪琐忆十轮伏影刀 文娱大亨 三国:西凉狼王 重生成为李承乾 红楼之百变奇瑛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 反贼 大明MC系统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乡野奇途 大宋闲医 汉阙惊澜 风起荆南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 一人修真传 宋骑天下 边军:从女囚营开始 逃生三国 异世囤货萌宠日常 从千年前归来李钊 红色营盘 锈剑 综韩剧之高调路人甲 饮马醉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