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资治通鉴(2/3)
赧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263年)
1秦武安君白起伐韩,攻取南阳。
攻占太行山道,并封锁道路。
2楚顷襄王疾病。
黄歇对应侯(范雎)说:“如今楚王疾病,恐怕不起,秦国不如让楚太子回国。
太子得以继位,一定事奉秦国,也感激丞相您的恩德,等于得到一个万乘之国的盟友。
如果不放他回去,他不过咸阳城里一个布衣百姓而已,楚国另立新君,一定不会跟秦国交好,这样就失掉了一个盟友,断送了一个大国的友谊,不符合秦国的国家利益啊!”应侯向秦王报告。
秦王说:“先派太子傅回国探病,等他回来之后我们再研究吧!”
黄歇与楚太子商议说:“秦王羁留太子,当然是为了谋取利益。
而您事实上没有力量做什么对秦国有利的事。
如果您不能回国,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一旦大王不幸薨逝,太子不在,阳文君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王,那太子您就没有机会了。
为今之计,不如逃亡,和使者一起逃回去。
我留在这里应付他们,大不了他们杀了我!”
于是太子化装成楚使者的车夫,得以出关。
黄歇在太子官舍守着,每日说太子生病,不能出门。
等到太子走远了,才去向秦王谢罪,说:“楚太子已经回国了。
臣请死!”秦王怒,要杀他。
应侯说:“黄歇为人臣,愿为他的君王牺牲生命。
太子继位,一定重用黄歇。
不如放他回国,和楚国交好。
”秦王同意了。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顷襄王薨逝。
太子继位,是为楚考烈王。
以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曰春申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
1秦左庶长王龁攻陷上党。
上党人民向赵国逃亡。
赵国廉颇驻军于长平,以安置上党难民。
王龁于是移师伐赵。
赵军数战不胜,损失了一员副将,四员都尉。
赵王与楼昌、虞卿商议。
楼昌建议派有分量的大臣前去讲和。
虞卿说:“如今决定和战的权力在秦。
秦国对打败赵军是志在必得,就算我们去讲和,他们也不会接受。
不如派使者给楚、魏两国送上重宝,如果楚、魏两国接受了,秦国担心又要形成天下合纵抗秦的形势,才有条件讲和。
”
赵王不听,派郑朱去秦国讲和。
秦国表示接受和议。
赵王对虞卿说:“你看,秦国接受郑朱讲和了!”虞卿说:“大王一定得不到和议,相反,赵军要被攻破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如今,天下各国向秦贺胜的使者,都在秦国。
郑朱是贵人,秦王和应侯为了向全世界摆出和平的姿态,一定会隆重地欢迎他。
天下诸侯看见您派出重臣和秦国讲和,就一定不会来援救赵国了。
秦国知道各国都不会派援军,就绝对不可能跟我们议和。
”
结果果如虞卿所言,秦国盛情接待郑朱,但就是不谈和平条约。
秦军数次打败赵军,廉颇就高挂免战牌,坚壁不出。
赵王觉得廉颇屡战屡败,伤亡过多,更加胆怯而不敢出战,非常愤怒,屡次责备他。
应侯又派间谍带着千两黄金到赵国活动,散布流言,说:“秦国真正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
廉颇好对付,他很快就会投降了。
”赵王中计,于是以赵括替换廉颇为将。
蔺相如进谏说:“大王因为赵括的虚名而任用他,就好像用胶粘住了调弦的柱子来鼓瑟,只能弹一个音,没法变化。
赵括只知道读他爸传下来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啊!”赵王不听。
当初,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曾经和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