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3/3)
但在太后身前人来传话后,却伏地大哭,磕头恳求传旨天使,请皇上允他入宫见太后一面。
胤禛去慈宁宫请问太后,太后沉默半饷,拒绝,再次派人前去告诫允禵,要诚思己过。
允禵当日即被押送景陵。
三日后,太后崩逝,国大丧。
弘书跪灵时还有些恍惚,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明明才过了几日时间,曾经身体虽弱却无大碍的人就已经躺在了棺材里。
世事果真无常啊。
便宜爹这一遭,怕是要落下不少骂名。
弘书偷看跪在最前头的那人,他明明哭的没有康熙那时那般痛彻心扉,却就是让弘书觉得他浑身散发出来的悲意与难过比康熙去时更甚。
短短半年时间,接连丧父丧母,即便他从小与父母情缘不深,此时恐怕也难以承受吧。
但胤禛超乎想象的顽强,他一边悲痛至极,一边却也将太后丧仪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不忘对蒙古诸王施恩,令他们赴京来谒山陵之余,顺便留在京中种完牛痘再回部落。
时间一晃进入六月,除了胤禛时时前往寿皇殿行祭礼,其他的一切好似都回归正常。
上书房安静不少,个个表情沉重,不敢做丝毫不肃之态。
弘书在这期间闪过念头,要不要找机会去安慰安慰便宜爹,刷刷亲密度?只是念头冒出来的一瞬间,心里莫名升起一股羞愧之意,觉得这行为是趁虚而入,不那么正人君子。
奇怪,我什么时候成正人君子了?弘书羞愧之后又感到疑惑,他从来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没想过要成为那种人,按理说这种能刷亲密度的机会他不会放过才对,只要能让自己过的更好,他从来不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道德底线。
所以为什么羞愧呢?
弘书翻来覆去想了一晚上,在第二日遣人去给便宜爹和额娘请安,提醒他们要注意防暑的时候,灵光一闪。
或许,似乎,大概,可能,他对便宜爹的态度,从纯粹的工具人,变得有那么一点子亲情了?
有了真切的感情,所以面对一直对他不错的便宜爹,才会因为过于功利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弘书确认了这一点后,第一反应是懊恼。
靠,怎会如此!他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温水煮青蛙了!
弘书,你醒醒!感情可是男人的大忌!尤其你现在还想抢别人的皇位!
自己给自己剖析了半天产生感情的坏处,弘书悲哀的发现,脑子里那个代表感情的火苗好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不仅没被掐灭,反而顽强不息,有越发壮大的趋势。
弘书两眼一闭,直接躺平。
算了,爱咋咋地,你就长吧,我倒要看看你能长多大,反正我死你也活不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躺平之后的弘书发现天更蓝了,云更淡了,便宜爹……阿玛更忙了。
一向有畏暑之疾的胤禛很快中暑,即使如此他也不曾歇息,还在带病工作。
弘书:……
一边劝告自己不要被感情影响,一边去太医院找太医,把清凉油研究了出来。
不情不愿地送到养心殿,弘书道:“这个是清凉油,您每日在太阳穴上涂一涂,有防暑之效。
”
胤禛中暑之症还没好全,颇有些中气不足地道:“知道了。
”
弘书忍不住唠叨:“不想频繁中暑,您最好还是多休息,给身体一些恢复的时间。
日日那般劳累,就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
清凉油虽然有些效果,但也抵不住您这般不注意……”
看见胤禛端起茶杯要喝:“也不要老喝茶,把茶换成淡盐水更好些,您不是一直说要注重养生?我看您现在也没多注重……”
“好了。
”胤禛头疼的捏捏眉心,“什么时候这么啰嗦了,朕知道你的心意。
东西朕收了,你先回去吧,朕这里还有事要忙。
”
看看,弘书你自己好好看看,这就是你当舔狗的结果。
弘书在心里唾骂自己,上赶着送过来,人家在意吗?人家是皇帝,坐拥整个国家,要什么没有,缺你这一个清凉油?
“是,儿臣告退。
”弘书憋着气做全了礼数,后退离开。
“等等。
”胤禛忽然想起一事,叫住他。
弘书站在原地,特别恭敬地行礼问道:“皇阿玛还有何吩咐。
”
胤禛取出一张纸,道:“这是给你挑的伴读,你自己看看,从里面选四个。
”
弘书顿了顿,走上前,接过纸张,定睛看去,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名字。
富兴、舒赫德、恒兴、张若霭、徐以烜、鄂容安、阿桂。
有几个不认识。
胤禛似是知道他不认识,叫苏培盛:“你给六阿哥说说。
”
苏培盛便上前小声介绍。
富兴,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马齐之子;舒赫德,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徐元梦之孙;恒兴,镶蓝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右宗人、领侍卫内大臣奉恩镇国公普照之子;张若霭,礼部尚书张廷玉之子;徐以烜,前已故户部尚书徐潮之孙;鄂容安,江苏布政使鄂尔泰之子;阿桂,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之子。
弘书看着这份名单有些沉默,别人或许会将重点放在马齐、徐元梦、普照等人的身上,以此猜测出便宜……阿玛对他十分看重,但有上辈子记忆的他却知道,阿玛比其他人猜测的更看重他。
张廷玉、鄂尔泰,这都是雍正朝绝对的重臣,而阿桂,却是乾隆时期有名的将领。
只从阿桂就能看出,阿玛绝对是费了心思考察过这几个孩子的品性资质,不是只看他们的长辈就定下的。
弘书紧紧捏着纸张,不知该作何感想。
似乎,他将自己比作舔狗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这几个孩子都不错。
”胤禛道,“你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告诉朕。
”
“行了,下去吧。
”
弘书这次走的时候心里已经完全没了气,只觉得心跳虚虚的、没有着落。
回到毓庆宫,弘书将自己关进书房,名单放在桌上,坐在桌前抱着双臂盯着那张名单,一眼不错。
不知看了多久,弘书才长叹一口气,在心里告诉自己,认栽吧,雍正这个坑你爬不出去了。
拿起笔,弘书在张若霭、徐以烜、鄂容安、阿桂四个名字上画下圈。
弘书以后想做的是天下共主,想将大清打造成多民族统一国家,其他少数民族先不说,现在没有那个条件。
但满人和汉人,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平衡,这些人里只有张若霭、徐以烜是汉人,他们必定占去两个汉人位子。
而剩下两个满人位置,鄂容安和阿桂毋庸置疑。
徐元梦和普照他不太了解,但无论是他们和鄂尔泰比,还是子孙和阿桂比,优势都不大。
至于马齐,马齐的侄女是未来的乾隆皇后,这其实也没什么。
真正让弘书介意一点是,马齐这个人,会在未来和沙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向对方透露我方底线,致使大清丧失了部分领土。
当然,客观一些说,这件事也不能一味怪他,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只是弘书现在不想客观。
所以,马齐儿子出局。
翌日,弘书前去告知自己的选择。
胤禛正在喝淡盐水:“选好了?”
弘书看着那明显没有茶色的白水,嘴角偷偷翘了翘,亲热的依偎过去:“皇阿玛你终于肯听话了。
”
“没大没小。
”胤禛敲他,嫌弃道,“离远些,也不嫌热。
”
“选了谁?”
弘书递上名单。
胤禛看后问道:“为何选了他们四个?”
弘书没有犹豫的就道:“他们的长辈品级明明不如前三位大人,却能让皇阿玛列入其中,与前几位并列,说明他们本人资质肯定相当出色,才能令皇阿玛另眼相待。
否则天下布政使、致仕尚书那么多,为何您偏偏点了他们。
”
胤禛轻哼:“滑头,不过还算有点思考。
行了,朕这就下旨,令他们明日入宫见你。
至于以后他们如何排班轮值上书房,你自己决定。
”
“是。
”
翌日,张若霭、徐以烜、鄂容安、阿桂四个在宫门处碰面,一起来到毓庆宫。
“草民/奴才参见六阿哥,六阿哥吉祥。
”从称呼上便可分辨出他们的身份。
“请起。
”
弘书一一将人扶起来,顺便打量。
这几人年纪都不小,徐以烜十四岁,张若霭十一岁,鄂容安十岁,阿桂最小,只有八岁。
不过以外表来说,阿桂看起来和张若霭、鄂容安差不多大,主要是他身高高,身材也比其他三人都壮实。
不愧是未来的武将苗子。
弘书满意的点点头,仿佛听见耳边有‘叮’的一声播报:名将+1。
当然,不管哪个,个头都是比他高的,所以弘书请他们坐下。
“请坐。
”
这样就不用仰着头跟他们说话了。
气势不气势的倒无所谓,主要是仰着脖子多累啊。
接下来就是寒暄,聊了一会儿后,弘书对这几个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几人之中,徐以烜虽然年纪最大,却是表现最局促、最紧张的那个,弘书猜测,这大概是因为他祖父去世后,家中再无高官、远离政治中心的缘故。
此次他被选中,恐怕他家中对他期望不小。
张若霭和阿桂,一个因为是家中的小儿子,平时就比较得宠,父亲又正得重用,所以比较好表现,更加主动和积极。
一个是因为年纪小、又常习武,所以性格比较跳脱、活泼。
而鄂容安,却是这里头最文静的一个,他不局促,也不积极,就安安静静的坐着,弘书问他了他就回话,不问他时他就默默隐身,只做个旁观者。
弘书看着这几个未来或许会成为自己左膀右臂的小孩,眼里浮现淡淡笑意。
收服手下第一步,先在他们心中留下强大的印象。
“听皇阿玛说,几位在术数上都颇有天分,恰好我这里有一道不解之题,几位可否帮我看看?”
没人拒绝:“小人的荣幸。
”
弘书和蔼地拿出早就备好的题目。
未来的肱股之臣们,就在此刻,感受一下微积分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