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带新人(1/3)
派出所询问室那扇简陋的木门在身后关上,姜凌深深吸了一口气。
一楼走廊的尽头,那两盆熟悉的茉莉花被新同事照顾得很好,枝叶绿油油的,洁白的花朵在枝叶间绽放,香气四溢。
晨起的阳光照过来,正投在那两盆枝繁叶茂、花开灿烂的茉莉盆栽上。
也温柔地披洒在忙碌一夜没有休息、满身疲惫的姜凌身上。
阳光并没有驱散姜凌心头那沉甸甸的寒意。
说实话,面对这样的家庭暴力案件,姜凌心里没底。
虽然刚才姜凌说得斩钉截铁,但她知道我国司法实践也是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现在想真正严惩张明辉,困难重重。
在现在的法律背景之下,虐待家庭成员定罪门槛高、量刑起点却很低。
情节恶劣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只有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才会处两至七年有期徒刑。
什么是情节恶劣?在取证困难、鉴定标准落后、孩子无法清晰指认的情况下,认定难度很大。
像小宇这种心理创伤,根本不会被法庭采纳。
法官可能会认为孩子需要抚养,过分惩罚父亲对孩子不利;或者在当时“家是法外之地”思想影响下,法官会认为父亲管教孩子下手重了一点是家事,应以批评教育为主。
张明辉是小宇唯一监护人,这既是魏长锋先前处理方式温和的原因,也有可能成为法官、检察官、社工的顾虑:把父亲重判或者关押,孩子谁来养?
送福利院?九十年代的福利院条件差、人满为患,更没办法提供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
送亲戚?张明辉从鄂省调过来,他的亲戚多在外省,关系复杂且经济普遍不宽裕,谁会愿意承担一个才七岁孩子的抚养责任?
更重要的是,张明辉太会演!
刚才在询问室里姜凌就发现了,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关键时候很能放下身段,一屁股坐在地上,抱住魏长锋大腿哀哀哭求,言辞恳切、句句走心,任谁听了都会动容。
他若是在法庭痛哭流涕,表示“这是一时冲动”、“后悔莫及”、“都是为了孩子好”、“保证以后不打”,很容易被法庭采信为“悔罪表现”和“教育改造可能性大”,从而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依据。
就算闻秀芬与邻居们上庭作证,指认张明辉长期对小宇施加虐待,那又怎样?七岁的孩子容易受暗示,或者因为恐惧表达不清,只要毛巾厂领导出面保张明辉,教唆小宇翻供……
想到这里,姜凌心里很不是滋味。
警察能够做的,只是立案侦查、寻找证据,提交检察院,最终张明辉会怎么判决,并不是警察说了算,更不是姜凌一个人说了算。
到底应该怎么办?
姜凌的目光落在那两盆茉莉花盆栽上。
小小的花朵,娇怯怯迎着阳光绽放,美得柔弱、美得圣洁。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这句话,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姜凌!”一道清脆响亮的声音,将姜凌从沉思中唤醒。
姜凌顺声望去,是郑瑜。
郑瑜跳下车,快步向她走来。
利落的短发随着步伐微微晃动,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凝重和怒火。
她身后跟着两名便衣警员,同样步履匆匆。
“郑瑜。
”姜凌迎上几步。
“张明辉虐童案我接手了。
我刚从医院过来,小宇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情况,你给我详细说说?”郑瑜的声音压得很低,目光锐利扫过警务大厅,仿佛想要用眼神寻找并杀死那个把小宇打到自闭的畜生。
郑瑜已经结婚生子,儿子今年两岁,正是母性最浓的时候,最看不得小朋友被欺负。
这个案子姜凌刚报上去,她便义愤填膺,主动请缨揽了过来。
姜凌言简意赅,用最简单的语言复述了虐待的事实、小宇的状态、张明辉表演出来的“悔恨”,以及他父亲也曾暴打年幼时的他、对妻子去世原因前言不搭后语。
“畜生!”郑瑜听完,几乎是咬着牙根迸出这个词,母亲的本能和警察的职责让她胸中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
“把孩子打成这样还说是管教?一会说他妻子生病,一会又说摔伤,简直是……”她猛地顿住,抬眸看向姜凌。
两人视线相对,都看出了对方的意思,异口同声地说:“死因存疑!”
一想到张明辉身上极有可能背负命案,郑瑜后背有些发寒:“看来我们想到一起了。
姜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