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应璇玑(2/3)
更高、更专业的层面去影响和推动,提升自己是唯一的路径。
”
“刑侦一线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这点你做得很好。
但小凌,时代在变,公安工作也在飞速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与国际接轨。
未来的公安系统,尤其是核心岗位和领导层,会越来越需要那些既有扎实的基层实战经验,又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开阔国际视野、精通现代刑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学历,将是重要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
“爸,你的意思是……”姜凌的心跳微微加速。
“继续深造!”林卫东斩钉截铁,“报考研究生,系统性地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特别是你感兴趣的犯罪心理领域,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前沿动态的把握,能让你在案件分析、嫌疑人画像、乃至犯罪预防策略的制定上,拥有远超常人的洞察力和说服力。
你的实战经验是你的巨大优势,但只有结合顶尖的理论,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把预防犯罪的设想落在更坚实的基础上。
”
“应璇玑教授!我想报考她的研究生。
”这个名字几乎是瞬间从姜凌心底跳了出来。
应璇玑,这位华夏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的泰斗级人物,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犀利的犯罪剖析视角以及对犯罪心理动力学的深刻洞见,早已在姜凌心中占据了极高的位置。
她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关于犯罪人格形成、早期干预以及系列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几乎完美契合了姜凌此刻的困惑与渴望。
一听到应璇玑这个名字,林卫东的声音里透出明显的欣慰和赞许:“应教授?很好。
她是国内犯罪心理学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眼光独到,治学严谨,要求极高。
你能有勇气挑战她的门槛,爸为你骄傲。
行,那报考目标就定华夏公安大学。
12月的全国研究生统考,时间不多了,必须全力以赴!”
他话锋一转,提醒女儿:“不过,队里的工作也不能松懈。
你现在是骨干,手头的案子要处理好,更要考虑好交接和传承,别留下尾巴让人诟病。
”
姜凌感觉一块压在心头许久的大石缓缓落地,未来的路径瞬间清晰起来,一种久违的笃定感充盈心间。
“我明白。
我们组的李振良您也见过,踏实稳重,基本功扎实,就是大局观和独立指挥经验还欠缺些。
我打算接下来重点带带他,把一些复杂案子的分析思路和指挥协调要点多交给他实践。
等我将来在职读研的时候,他应该能撑起小组长的担子。
”
“嗯,李振良是个好苗子,你眼光不错,好好培养。
”林卫东的声音温和下来,“那就这样,抓紧时间复习。
有什么需要,随时给家里打电话。
”
放下听筒,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只有窗外风摇枯枝的呜咽。
姜凌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一口气。
深造的决定,像一道强光,驱散了因金手指消退而弥漫的迷雾,为她指明了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攀登高峰的道路。
姜凌打算报考应璇玑教授研究生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关系亲近的小圈子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先咋呼起来的是梁九善。
这个充满活力、对姜凌有着近乎崇拜情结的少年,一听到“京都”、“公安大学”几个字,眼睛瞬间亮得惊人。
“凌姐要去京都读书了?”梁九善兴奋得跳了起来,“太好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