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赵奎(3/3)
的行动。
“假设凶手进入仓库,他需要高效完成以下动作。
抵达西区1号起火点,携带少量点火工具,迅速找到预定位置,利用现场稀释剂作为助燃剂点火。
”
“快速穿越仓库至东区2号起火点,从西区出发需快速通过中间通道,这里有堆放货物阻碍,然后进入东区,深入货堆,找到预定的隐蔽点火点。
”
“1点起火点到2号起火点的直线距离超过50米,实际路径因货堆阻挡会更长,大约60-80米。
通道被货物部分堵塞,需要绕行或攀爬。
东区木材堆本身结构复杂,深入内部需要钻过或绕过层层堆叠的木材。
”
刘浩然开始艰难而快速地穿行。
时而从假装障碍物的椅子上翻过去,时而从桌子底下爬过去,他的行动显得有些笨拙。
“然后,他要从2号起火点快速移动到3号起火点,也就是值班室后窗的废料堆,两点距离相对较近,大约20-30米,但空间极其受限。
”
“大家请看,3号起火点位于值班室后墙与仓库主体外墙之间,那里形成一个狭窄的夹缝,只有不到1米的宽度,某些地方需要侧身挤过,再加上上方有管道、货架延伸部分以及堆积的废料,需要弯腰甚至匍匐才能接近最里面的点火位置,行动并不方便。
”
众人看着刘浩然那高大的身形,再看到他那笨拙、艰难的动作,内心不由得泛起了嘀咕:这么大的个子,在那个狭小的仓库空间里穿行,也真是难为他了。
周伟的话还在继续:“火势即将全面爆发,浓烟弥漫,凶手需在极短时间内找到安全路径逃离现场,可能是原路返回,也可能利用其他预留出口。
”
刘浩然也狼狈地完成了最后的动作,身上沾了不少灰尘。
周伟的目光扫视全场,态度沉稳而笃定,带着一种强烈的自信:“要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内完成上述复杂、长距离、且包含高难度障碍的路线,并成功点燃三个关键点,对凶手的体型和行动能力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
“第一,必须行动迅捷,体能较好,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奔跑、攀爬、转向。
”
“第二,低矮空间的通过能力。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3号起火点所在的狭窄夹缝和废料堆环境,要求凶手必须具备较小的身体横截面,能轻松挤过狭窄缝隙,避免被卡住或发出巨大声响。
”
“第三,较低的重心与灵活性。
能在堆满杂物、高低不平的狭窄空间内快速、稳定地移动,需要熟练地弯腰、低头、侧身、甚至短暂匍匐才能到达最佳点火位置。
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在这种环境中会行动笨拙、极易碰撞物品发出声响、耗费更多时间,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有效到达预定点火点。
”
刘浩然擦了把脸上不存在的“汗水”,做出一个疲惫不堪的姿势,以显示自己的体型根本不符合周伟所提出的那三点。
“第四,对复杂环境的熟悉与适应性。
凶手非常熟悉仓库的犄角旮旯,知道哪里可以快速穿行,哪里需要钻爬。
这种熟悉往往源于长期在此工作,且可能因为体型原因,经常需要或习惯于利用这些狭窄通道,比如小个子搬运工抄近路、或者负责清理这些角落等。
”
“最后一点,时间压力下的精准执行。
整个过程必须在高度紧张和紧迫感下精准完成,容错率极低。
瘦小的体型在钻越障碍时具有天然的速度和灵活性优势。
”
最后,周伟给出分析结论。
“从空间地理和作案过程的严苛要求来看,特别是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穿越长距离、克服障碍完成多点精准点火,凶手具备熟悉现场、个子瘦小、体型灵活的特点。
这与我们组的心理画像结论是一致的。
”
现场一片寂静。
一分钟之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分析得好!”
“听大伟这么一说,我好像能看到凶手的动作和模样了。
”
“高大强壮的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复杂的、精准的纵火行为,赵奎肯定不是凶手。
”
周伟的空间地理画像不仅还原了作案过程,更从行动可行性的物理层面,强有力地支撑了凶手个子瘦小的核心画像特征,这比单纯的心理推断更具说服力,尤其是在反驳像赵奎这样明显不符合空间行动要求的嫌疑人时,有奇效。
范威看向姜凌,竖起了大拇指:“姜凌,你的团队成员都很优秀啊。
”
姜凌微微一笑:“那接下来?”
范威大手一挥:“先不慌着放赵奎,让他在看守所待两天,麻痹一下真正的凶手。
魏阳!你带队,按照姜凌他们给出的画像结论进行排查,一定要快!”
“是!”魏阳站了起来,响亮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