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朋友(3/3)
“那就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吧,做最好的战友,做永远的朋友。
”
“好!”应松茂伸手与她相握。
隔着桌子,两只手握在一起。
桌面铺着绿白格子的桌布,白色小瓷瓶里摆着一枝鲜艳欲滴的红玫瑰,看着清雅而热情。
两人相视一笑。
没有遗憾,只有深深的祝福和并肩前行的承诺。
处理好这一份情感关系之后,姜凌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了理论学习之中,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最新的专业知识。
这份专注与平静很快被一个紧急任务打破。
一封来自临江省清源市公安局的紧急公函摆在了应璇玑教授的案头。
清源市近期发生了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团伙暴力犯罪案件,影响极坏,当地侦破遇到瓶颈,急需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支持。
应璇玑决定带上姜凌,经过一年的学习,是时候让她参与一下实践了。
姜凌欣然同行,说实话,脱产一年,她还真有点怀念在市局破案的日子。
清源市公安局会议室,每个人都面容严肃地端坐在会议桌旁,抬头看着正前方的白幕。
刑侦大队长赵刚,一个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的汉子,指着投影上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声音沙哑。
“案子发生在五天前,晚上十一点左右,市中心的白塔公园。
公园管理处值班的老张头,听到动静出来查看,结果被一伙蒙面崽子用棍棒打成了重伤,颅骨骨折,肋骨断了好几根,现在还在ICU没脱离危险!”
赵刚一拳头砸在桌上,震得烟灰缸一跳,“这还不算完!公园里那座标志性的汉白玉石雕‘白鹿望月’,被砸得稀巴烂。
这帮畜生还用红油漆在长椅、凉亭、甚至白塔的塔基上,喷满了污言秽语和乱七八糟的符号,整个公园跟被土匪洗劫过一样!”
伴随着赵刚的话语,现场照片以幻灯的方式在屏幕上滚动着。
破碎散落的汉白玉残片、刺眼猩红的涂鸦、散落在地沾着泥土和疑似血迹的棍棒、凉亭柱子上深深的砸痕、还有地上那片令人揪心的、老张头挣扎留下的拖拽痕迹和一大滩深褐色凝固物。
涂鸦满是字迹歪歪扭扭的“操X的!”、“垃圾世界!”、“滚蛋,烂婊子!”
“这么热的天,蒙面?”应璇玑教授冷静的声音在压抑的气氛中响起,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照片。
赵刚的语气很不屑:“对!和港台电视剧里一样,都戴着那种黑丝袜,只露俩眼睛!”
应璇玑再问:“有组织?”
赵刚肯定道:“从手法看,破坏性强,不计后果,打人下手狠毒,像是有组织的社会混混干的!我们一开始就重点排查了城东‘铁头帮’那帮人,还有几个常年在公园附近游荡、有前科的小流氓团伙。
但这帮人要么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要么作案风格对不上——他们图财,不会干这种纯粹发泄破坏、还打伤看门人的事,风险太高。
”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嗡嗡声。
排查陷入了僵局。
不是那些“有名有姓”的混混团伙,那会是谁?
蒙面,意味着身份隐藏;动机非图财,意味着画像困难;手法凶残,意味着潜在威胁极大。
姜凌专注地看着照片,内心震动。
这场景充满了原始的破坏欲和扭曲的宣泄感,与她课堂上分析的许多青少年群体暴力事件案例,隐隐有某种呼应。
但赵大队长他们的判断也基于经验——通常,这种规模的恶性破坏和伤人,确实更像是成年混混所为。
应璇玑教授继续冷静提问:“现场还发现了什么特别的物证吗?”。
技术中队的负责人站起来:“棍棒和喷漆罐都是市面上常见的便宜货,很难追查来源。
不过我们在被砸碎的石雕附近,捡到了几片撕碎的彩色贴纸,像是卡通贴画或者某种标识的碎片。
另外,在喷了红漆的一个长椅下面,发现了一个踩扁的、很普通的塑料打火机,上面印着一只小浣熊的图案,像是小卖部卖的那种。
”
他顿了顿,指着其中几张照片:“另外,有几处喷漆的图案,线条很幼稚,像是小孩子乱涂乱画,而且喷的高度,普遍偏低。
”
“喷漆高度偏低?幼稚的涂鸦?”应璇玑教授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起来,她示意技术员将这几处喷漆和贴纸碎片的特写照片放大。
姜凌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这些细节,指向了某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