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家访(3/3)
被理解、被允许喘息。
这份报告显示,这种高压环境是他走向歧路的重要推手。
如果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再高的分数也可能成为压垮他的巨石。
”
周母泪眼婆娑。
周教授认真看着报告,很专注、也很痛苦,拿着报告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
半晌他终于开了口:“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也谢谢你们对我们家晓阳的关心。
我承认,是我们逼得太狠了。
”
应璇玑与他们推心置腹:“我也是母亲,能够理解你们望子成龙的心理。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咱们得尊重事实。
周晓阳的姐姐能够成为市状元,与你们的教育有关,但也是她本身有学习天赋,你们不能用教养姐姐的方式套用在周晓阳身上。
你们是老师,应该也知道因人施教的道理,对吧?”
周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边哭一边捶打着丈夫:“我说过,我说过的!晓青比晓阳聪明,比晓阳坐得住,你不能那样逼晓阳,现在好了,儿子出事了,你高兴了?”
应璇玑的态度很温和:“男孩与女孩,差别很大。
女孩的语言能力、自控能力比男孩子强,需要高度注意力的课堂教学更适合女孩。
男孩子因为雄性激素分泌的原因,需要在运动中发泄掉多余的精力,否则很难集中注意力。
”
周父是搞研究的,听得进去应璇玑的理论分析,身体前倾,很客气地询问:“那请问应教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
应璇玑道:“第一,不要以姐姐的标准去要求他。
”
周母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们一定注意。
”
应璇玑:“第二,他已满16周岁,需对故意伤害和故意毁坏财物这两项罪名负责。
念其初犯,在校表现好,犯罪动机有特殊性,悔罪态度较好。
你们可以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应该可以从轻处理。
法院会给其改过自新、继续学业的机会。
”
周父一听,也没有刚才的冷漠与抗拒:“好好好,我们马上联系老张头家属,尽力取得他们的谅解。
”
应璇玑给他们指了明路之后,语重心长地说:“最后一点,你们要给予周晓阳更多的关爱。
记住,爱不是束缚,你们要尊重他的想法,倾听他的心声,做他的朋友,要让他意识到自由不是发泄、不是破坏,引导他走上正路。
”
周父请教道:“您刚才提到,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过去,女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因此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
但是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老百姓经济收入越来越高,思想也有了进步,仓廪足而知礼节嘛。
”
周母轻轻推了周父一把,周父意识到自己又开始咬文嚼字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声:“我的意思是,现在女孩子上学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有了变化,上大学的女生越来越多。
然后我就发现,女生远比男生坐得住,也更愿意沉下心来读书做研究。
男生创新能力强一点,但很难静下心。
所以……应教授,我想向你请教,我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何针对男女性别差异进行相应调整?”
应璇玑道:“带男孩子多运动,在运动中教、在运动中学,效果会比坐在课堂上死读书来得好。
”
周父连连点头:“好好好,我听您的。
”
又交流了一会育儿经之后,应璇玑道:“你们是知识分子,是高校教师,但在教书做科研的同时,也别忘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你们都是具备的,同样的,现在也要把这份科研精神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如果任由周晓阳沉沦下去,这个孩子可能就走上歧路再也无法回头。
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定,一定要重视起来!”
这一番话,应璇玑提高了音量,说到最后,几乎是一字一句、重如千钧。
周父、周母陷入沉思,在心里反复琢磨着应璇玑的话。
良久,周父郑重与应璇玑握手:“应教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您是犯罪心理学专家,也是青少年教育专家,我们听您的!请放心,我们会调整教育方式,一定会把晓阳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从周家出来,连随行民警都感叹道:“到底是搞教育的,还是蛮讲道理的。
”
有了周晓阳父母的承诺,姜凌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可是当来到王强家后,一颗心又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