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证据(3/3)
调整至28-40岁。
我之所以提高了年龄上限,是因为他对银行早期柜台业务流程、后台系统架构、尤其是那些陈年积弊的管理漏洞了如指掌,这种程度的熟悉需要时间的浸润和切身的体验,绝非短期接触或外部观察所能达到。
”
“此人极大可能曾是银行内部人员,技术岗位或柜台主管岗位优先考虑。
他精通的是内部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漏洞的精准把握、权限管理的混乱点,而非纯粹的编程或黑客技术。
”
“此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对银行产生了强烈的愤懑,可能是因工作失误被严厉处罚甚至开除,可能是长期遭受不公排挤郁郁不得志,也可能是其技术能力或改革建议被顽固守旧的上层无视、打压。
这种积压的怨气,驱使他利用自己最熟悉的武器,比如银行系统本身的漏洞,进行精准的报复和获利。
他将犯罪视为一种智力上的宣泄和对旧日屈辱的清算,因此才会在操作中流露出那种隐晦的优越感和嘲弄。
”
画像的轮廓前所未有的清晰。
一个因怨恨而扭曲,却极其冷静狡猾,深谙银行内部规则漏洞的技术型罪犯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众人脑海。
李振良兴奋地搓着手,“组长,那我们现在……”
姜凌现在思路非常清晰:“立即排查目标!重点为晏城及周边县市,所有银行机构,包括国有、地方信合、城市商业银行,近三年内因违规操作、重大过失、或者与上级冲突、对系统管理提出异议后被辞退、离职、内部边缘化的技术维护人员、核心柜台操作员、柜台主管。
特别注意那些离职时心怀不满、或有技术背景、性格孤僻的中层干部。
”
画像小组瞬间高速运转起来。
周伟立刻抓起电话联系市局人事档案部门请求支援。
刘浩然和李振良开始分头整理手头已有的银行系统内部人员信息,同时快速拟定需要向各家银行紧急调取的详细人员名单范围。
梁九善则安静地坐在角落,打开他随手携带的“吃饭家伙”,一台IBMThinkPad760系列笔记本电脑,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的脸庞。
电脑虽然笨重,但在1998年算是昂贵品。
梁九善他打开一个加密文档,里面是他之前研究整理的部分本地金融机构外包合作公司名录及关键人员信息。
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迅速筛选着可能与银行内部系统维护、软件开发、设备供应相关的公司和人员。
他微微蹙着眉,眼神专注,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暂时隐去,只剩下眼前跳跃的数据流。
姜凌走到他身边,没有打扰,只是将一杯刚泡好的热茶轻轻放在他手边,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屏幕的一角。
梁九善动作一顿,抬起头,对上姜凌的目光,低声解释道:“凌姐,我在筛查可能的外包维护方名单,银行自己的信息部搞不定的事,外包公司的人接触核心权限的机会更多,漏洞可能更大。
”
姜凌目光扫过他屏幕上快速滚动的信息:“九善,光有名单还不够,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
既然对方用的是偷来的电子钥匙,那他开门、关门、拿东西,总会在锁和钥匙上留下痕迹吧?你能想办法找到这些痕迹吗?”
梁九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如同夜空中被点亮的星辰。
他合上整理名单的文档,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几下,调出一个全新的、界面更为复杂的命令行窗口。
“能!凌姐,给我一条网线,再给我权限,接入银行的后台日志数据库。
不用抓他实时入侵,那太难。
我们换个思路,像查账一样,去翻他过去所有开门记录!”
一听说梁九善可以做到,姜凌也兴奋起来,一把拉起他:“走!我带你去技术组。
李斌那里有网线,也拿到了银行权限。
有你这个计算机人才加入,咱们这次破案有希望了。
”
梁九善被姜凌拉住胳膊站起来,接触处传来的温暖,让他脸颊有些发热。
这么些年相处下来,他对姜凌越了解,那份仰慕便越深厚。
能够被她接纳、被她信任、被她差遣,梁九善内心的欢喜像煮开的沸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等一下,等一下,我先关电脑。
”梁九善一边操作一边说话,“凌姐,你别急。
雁过留痕,尤其是记忆力超群的网络,让我先想想找出证据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