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预警(2/3)
志,连续触发多条关联度极高的中级信号,组合风险判定:中高。
疑似预谋重大恶性案件!”
重大恶性案件?这可是数据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条预警!姜凌整个人顿时紧张起来。
梁九善的话语还在继续:“目标地点:城北信用合作社。
目标人物:张强、李猛、王兵。
触发信号详情已同步至系统预警监控标签页。
”
数据中心瞬间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
连李斌和刘浩然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愕然地望向姜凌。
预警模块上线才两天,这就有响应了?
姜凌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扑向窗边的电脑。
她飞快地登录系统,点开那个醒目的红色标签页。
【组合信号强度超过预设阈值,风险等级判定:中高】
【系统提示:疑似预谋抢劫金融机构,建议立即启动人工核查及风险评估】
第一次接到预警消息,姜凌与团队成员一时之间都有些手忙脚乱。
梁九善快速汇报着预警模块被触发的原因:“咱们的数据库并入了银行监控画面,按照你的要求,我设置了预警筛查条件,只要发现可疑人物反复出现在现场,便会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将之与前科记录数据相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便会触发警报。
”
姜凌道:“你把所有数据都发过来。
”
梁九善将可疑的信用社门口监控记录发了过来。
区别于人眼识别,计算机对异常情况的识别更为精准、快速。
“近一周内,信用社门口的监控显示,有三个年轻人频繁于工作日下午2点至4点时段,在城北信用合作社周边半径500米范围内出现,并多次重合。
其中一人于在3月9日、10日下午,曾长时间稳定停留在信用社后巷靠近员工通道及运钞车临时停靠点的区域。
该区域非商业区,无合理逗留理由。
经行为模式分析,此三人行为符合“踩点”行为特征,时间点选择在运钞车离开后、银行内部相对松懈的时段,关注重点为后巷及运钞相关区域。
”
姜凌快速扫过屏幕上传送过来的文字,眉毛拧成了一条线。
再看监控画面,虽然九十年代的监控画质模糊,但也能看出这三个人很年轻,20几岁模样,其中一人戴口罩,每天更换外套,行为的确可疑。
梁九善道:“凌姐,前科记录数据库里,有三个人的模样能够与监控画面中的人匹配,我把他们的资料发给你。
”
很快,还在继续录入新数据的数据中心中的三条前科记录被调出,呈现在姜凌面前。
张强,男,23岁。
李猛,男,22岁。
王兵,男,24岁。
张强、李猛、王兵三人系同乡,自少年时期起便多次共同实施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已形成稳定的犯罪小团体。
三人盗窃物品为自行车、小卖部商品,均因年龄不足、情节轻微,加之家人,特别是张强祖母、李猛父亲,在当地颇有势力且极度溺爱,通过赔偿、托关系等方式,屡次逃脱实质处罚,记录中有多次“批评教育”、“责令家长严加管教”备注。
三人当前登记状态均为“无业”。
通过合法调取银行小额流水记录,显示三人名下账户近期有多次小额现金支取记录,频率异常,与其无业状态不符,疑似用于作案工具采购及日常开销。
一股寒意瞬间从姜凌的尾椎骨窜上头顶。
城北信合,三人团伙,城北信合、后巷踩点……这些关键词汇聚在一起,成功唤醒了姜凌脑中尘封已久的记忆。
前世,1999年3月中旬。
同样是城北信用合作社,下午两点多,运钞车刚离开不久,三名蒙面歹徒,手持自制□□和液压剪,从后巷暴力突入。
两名忠于职守的保安在试图阻拦时,被近距离残忍射杀,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大理石地面。
劫匪抢走柜台部分现金及一个未及时送入金库的款箱,驾驶两辆无牌摩托车疯狂逃离。
据新闻报道,牺牲的两名保安,一个姓陈,刚结婚不久;一个姓赵,家里还有瘫痪的老母亲……那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