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万千功法录> 太清道德真经妙解

太清道德真经妙解(2/3)

气到达头部时,想象自己清空了所有的机巧与纷扰,恢复到一种纯粹、质朴的心境。

    接着,元气从头部沿着手三阳经下行至手指末端,将体内因偏离大道而产生的浊气排出体外。

    再通过手三阴经回到下丹田,完成一次返本归元的循环。

    通过这样的修炼,修炼者重新找回道的根本,使自身的修炼回归到自然、质朴的状态,以纯净的心境与元气,更好地体悟道的真谛。

     第十九篇:绝圣弃智章-绝伪存真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 抛弃聪明才智,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不足以治理天下。

    所以要使人们有所归属,保持单纯朴素的本性,减少私欲,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就不会有忧患。

     修炼者领悟此章,需在生活与修炼中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回归到真实、质朴的状态。

    在修炼时,选择一处简单朴素的环境,如一间茅草屋或一片山林空地。

     以意念引导自身的意识,从对外在的聪明才智、仁义巧利的追求中收回,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

    引导下丹田的元气,使其在体内缓缓流动,每流动一处,都将附着在经脉与脏腑上的虚伪、杂念清除。

     当元气运行至胸部膻中穴时,着重清理心中因追求外在名利而产生的私欲,使心胸变得开阔、纯净。

    然后,元气继续沿着经脉运行,将身体各部位的浊气通过四肢末端排出体外。

     在修炼过程中,保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心态,如同婴儿般纯真无邪。

    通过这样的修炼,使自身的元气更加纯净,心灵更加澄澈,真正回归到道的质朴状态,从而在修炼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避免因过多的欲望与机巧而陷入困境。

     第二十篇:唯之与阿章-独守本心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应诺与呵斥,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几何?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像婴儿还不会发出嬉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多余的财物,唯独我却好像什么都不足。

    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浑浑沌沌的样子!众人都清醒精明,唯独我却昏昏沉沉。

    众人都严厉苛刻,唯独我却忠厚淳朴。

    辽阔深广啊,像无边无际的大海;自由奔放啊,像没有止境的强风。

    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却愚笨而鄙陋。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是重视道这个万物之母。

     修炼者于此章,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本心,不随波逐流。

    在修炼时,选择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如荒芜的沙漠或深山的幽僻之处。

     以平静的心态,感受自身与外界的差异。

    引导体内元气,从下丹田出发,沿着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在这个过程中,坚定自己对道的追求,不受外界繁华与诱惑的干扰。

    想象自己如同婴儿般纯净,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元气到达百会穴后,沿着任脉下行至下丹田,在下行过程中,将外界带来的浮躁、虚荣等负面情绪化解于无形。

    同时,感受自身与道的紧密联系,如同依靠着万物之母,获得无尽的滋养与力量。

     在经脉运行过程中,让元气的流动更加深沉、缓慢,如同大海般沉稳,强风般自由。

    通过这样的修炼,修炼者能够在喧嚣的尘世中独守本心,专注于对道的体悟与修炼,不为外界所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修为境界,与道更加契合。

     第二十一篇:孔德之容章-依道养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

    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形象;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气,这精气非常真实,其中蕴含着信实。

    从古到今,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我怎么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修炼者领悟此章,要明白德是道的外在体现,依道而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德。

    在修炼时,以道为指引,引导体内元气的运行。

     先观想道的恍惚之象,在脑海中构建出道的模糊形态,感受道的深远与神秘。

    然后,引导下丹田的元气,使其在这种对道的观想中缓缓升起。

    元气沿着督脉上行,在上升过程中,想象吸收道中的象、物、精、信等神秘力量,让元气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灵性。

     当元气行至头顶百会穴时,仿佛与道的更高层次产生连接,获得道的启示与滋养。

    接着,元气从百会穴沿着任脉下行,在下行过程中,将所吸纳的道的力量,融入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经络之中,如同将道的品德与智慧灌注全身。

     在这一过程中,修炼者要时刻保持对道的敬畏与虔诚,让元气的运行与道的节律相呼应。

    随着元气的不断循环,修炼者会发现自身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对道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这种依道养德的修炼方式,不仅强化了身体的能量,更塑造了与道相符的内在品质,使修炼者在追求道的道路上稳步迈进,逐渐展现出大德之容,成为道在世间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第二十二篇:曲则全章-以曲求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此章阐述了事物通过曲折、退让反而能保全、成就自身的道理。

    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圣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修炼者于此章,需在修炼和生活中践行以曲求全的智慧。

    在修炼时,当引导元气运行遇到阻碍,不要强行突破,而是顺着经脉的走势,以迂回曲折的方式引导元气绕过阻碍。

    例如,若元气在某条经络的狭窄处流通不畅,可先引导元气在附近的经脉分支中循环,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尝试通过狭窄处。

     从下丹田出发,当元气沿着督脉上行遇到阻碍时,可让元气沿着带脉绕行,带脉如束腰带般环绕腰间,能使元气在绕行过程中得到一定的调和与滋养。

    然后,再引导元气继续上行至百会穴,完成与天地能量的连接。

    从百会穴下行时,同样,若在任脉遇到问题,可通过冲脉等相关经脉进行迂回,最终顺利回到下丹田。

     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境遇也应如此。

    遇到困难或与人发生冲突时,不急于直接对抗,而是以柔和、迂回的方式应对,以退为进,从而保全自身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修炼和生活中的双重实践,修炼者能更好地体悟道的“曲则全”智慧,使自身的元气运行更加顺畅,心境也更加平和,在世间行事更加圆融无碍,与道的契合度更高。

     第二十三篇:希言自然章-顺应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谁使它这样的呢?是天地。

    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与道合一;从事于德的人,就与德合一;失道失德的人,就与失合一。

    与道合一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与德合一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与失合一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就不相信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炼者领悟此章,要深刻认识到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在修炼过程中,顺应身体自身的节律和自然的气机变化来引导元气运行。

    例如,在一天之中,清晨阳气生发,此时修炼者可适当增加元气的活跃度,引导下丹田的元气,以较为轻快的节奏沿着经脉运行,与自然阳气的生发相呼应。

     而在夜晚,阴气渐盛,修炼者则应让元气的运行趋于平缓、深沉,如同自然万物在夜晚的静谧状态。

    当身体出现疲劳或不适时,不要强行以意念过度驱使元气,而是顺应身体的需求,适当减少元气的调动,让身体自然恢复。

     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中,也秉持顺应自然的原则。

    如在不同的季节,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修炼方式。

    春季万物复苏,可多到户外吸收自然的生气,引导天地间的清新之气融入体内元气;冬季则注重收藏元气,减少外出,在室内进行较为温和的修炼。

    通过这种顺应自然的修炼方式,修炼者能更好地借助自然的力量提升自身修为,使自身与道的联系更加紧密,如同与道同频共振,自然地融入道的运行之中。

     第二十四篇:企者不立章-脚踏实地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逞己见的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修炼者于此章,要明白修炼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于求成、浮躁冒进。

    在修炼时,以沉稳、扎实的方式引导元气运行。

    从下丹田开始,元气的流动应缓慢而坚定,如同稳重的步伐,不跳跃、不急躁。

     当引导元气沿着经脉运行时,仔细感受每一寸经脉的状态,确保元气均匀、平稳地通过。

    例如,在引导元气通过手部的经络时,关注每一个指节间的细微感觉,让元气充分滋养经络的每一处。

     在追求修炼境界的提升上,也应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

    不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而焦虑,而是专注于当下的修炼过程,认真做好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意念的引导。

    如同培育一棵幼苗,耐心地给予它时间和养分,让它自然生长。

    通过这种脚踏实地的修炼方式,修炼者能够建立起稳固的修炼基础,使元气在体内运行得更加顺畅、深沉,为日后的深入修炼打下坚实的根基,真正走上符合道的修炼之路。

     第二十五篇:有物混成章-法道而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修炼者领悟此章,要以道为最高准则,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则进行修炼。

    在修炼时,先从“人法地”做起,选择一处土地厚实、地气浓郁的地方,如茂密森林中的土地或宁静山谷的地面。

     坐在地上,放松身心,以意念连接自身与大地,感受大地的沉稳、承载与孕育万物的力量。

    引导下丹田的元气下行至足部涌泉穴,通过涌泉穴将大地的力量引入体内,使元气得到大地能量的充实与稳固。

     接着,体悟“地法天”,抬头仰望天空,感受天空的广阔、高远与包容。

    以意念引导吸收天空的清气,从头顶百会穴进入体内,与来自大地的元气在体内交融。

    让这两种能量在任督二脉间循环,象征着天地能量在体内的和谐流转。

     然后,深入理解“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天地能量交融循环的基础上,让身心完全顺应自然的节律和道的运行。

    不过多干涉元气的运行,让它在自然的状态下,按照身体的需求和道的指引,自行调节与升华。

    通过这种法道而行的修炼方式,修炼者能逐渐与道合一,使自身的修炼达到更高的境界,融入宇宙的宏大秩序之中。

     第二十六篇:重为轻根章-稳重持身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华丽的生活,却能安然处之。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以轻率躁动的行为来治理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修炼者于此章,要在修炼和生活中培养稳重、静定的品质。

    在修炼时,以稳重的心态引导元气运行。

    从下丹田启动元气,如同沉稳地驾驭一辆大车,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引导元气沿着经脉前行。

     当元气沿着督脉上行时,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感受元气在脊柱的支撑下稳步上升,如同君子依靠厚重的根基前行。

    到达头顶百会穴后,稍作停留,如同在高处审视自身,保持清醒与静定。

     再沿着任脉下行,下行过程中,如同沉稳地从高处回归本位,将头顶吸纳的清气与下丹田的元气进一步融合,使元气更加凝练、醇厚。

    在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和繁杂事务,修炼者也应保持静定,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如同君子虽有荣观却能超然处之。

    通过这种稳重持身的修炼与生活方式,修炼者能让自身的元气运行更加稳定,心境更加平和,在修炼的道路上保持坚定的步伐,不致因轻率、急躁而迷失方向。

     第二十七篇:善行无辙迹章-善修无痕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却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

    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修炼者领悟此章,在修炼中要追求一种自然、无痕的境界。

    引导元气运行时,如同善行无辙迹一般,让元气在经脉中顺畅地流动,不留下刻意引导的痕迹。

    元气的运行应自然而然,仿佛它本身就知道该如何在体内循环,滋养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在提升自身品德与智慧方面,如同善言无瑕谪,修炼者在言语和行为上要谨慎,避免出现过错,以自身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如同圣人常善救人、救物,不使一人一物被遗弃。

    在面对他人的善恶时,修炼者要明白善人可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可为善人之资的道理,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在经脉运行上,修炼者要注重元气在体内的自然调和。

    当元气在体内循环时,各条经脉之间应相互协调,如同善数不用筹策般默契配合,无需刻意安排。

    例如,当元气从某条经脉流转到另一条经脉时,应自然过渡,不产生阻滞或突兀之感。

    通过这种善修无痕的修炼方式,修炼者不仅能使自身的修为达到更高的境界,还能在生活中以更加自然、和谐的方式与人、与物相处,践行道的智慧。

     第二十八篇:知其雄章-守柔归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黑暗的位置,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行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质朴纯真状态。

    质朴纯真的道分散成各种器具,圣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修炼者于此章,要在修炼和生活中践行守柔归朴的理念。

    在修炼时,从“知其雄,守其雌”做起,引导体内阴阳两种元气的平衡。

    下丹田为元气汇聚之所,其中蕴含着阴阳两种能量。

     先以意念感知下丹田内的阳刚之气,即“雄”的一面,然后以柔和的意念引导这股阳刚之气,使其与阴柔之气相互交融,如同找到天下的溪涧,让阳气顺势而下,与阴气和谐共生。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德行如同溪水般流淌,滋润着身体与心灵,逐渐回复到婴儿般的纯净、柔和状态。

     接着,从“知其白,守其黑”入手,在心中构建光明与黑暗的意象,以意念引导自身的意识,不执着于光明的炫耀,而是安守黑暗中的宁静与深沉。

    在经脉运行上,想象光明的能量与黑暗的能量在体内相互交织,如同天地间的昼夜交替,和谐有序。

    当这两种能量在体内达到平衡时,会感受到自身的德行更加稳固,如同成为天下的模式,回复到一种无极的、无限可能的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从“知其荣,守其辱”修炼,在生活中面对荣耀与屈辱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在修炼时,将荣耀与屈辱视为一种外在的境遇,不被其左右。

    引导元气在体内运行,如同天下的川谷容纳万物一般,包容因荣耀与屈辱而产生的各种情绪与杂念。

    当元气顺畅地循环时,会发现自身的德行更加充足,最终回复到质朴纯真的状态。

    此时,修炼者如同未经雕琢的朴玉,蕴含着无尽的潜力,若将这种质朴的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就如同圣人用朴为官长,能以自然、和谐的方式应对各种事务,实现大制不割的完美境界。

     经脉运行解读:后期修炼经脉综合阐述 从第十一篇到第二十八篇的修炼,是在前期对任督二脉、十二正经以及关键穴位修炼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

    随着对《道德经》经文理解的深入,修炼者对经脉运行的引导更加注重与道的契合以及身心整体的调和。

     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强化任督二脉的循环,以实现阴阳平衡与能量的转化升华外,更加关注经脉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元气与外界自然能量的交互。

    例如,在顺应自然的修炼中,根据不同的时间、季节和环境,调整元气与天地能量的吸纳与融合方式,使身体的经脉系统如同一个微观的宇宙,与宏观的自然宇宙相互呼应、同频共振。

     同时,通过对品德修养的修炼,如守柔归朴、稳重持身等,进一步优化元气在经脉中的运行质量。

    当修炼者的心境更加平和、品德更加高尚时,元气的运行会更加顺畅、深沉,能够更好地滋养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和组织,修复潜在的经脉损伤,提升身体的整体机能。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通过元气的传导,脏腑之间的功能协调得到加强,实现身心的全面提升,为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太清道德真经妙解》通过对《道德经》二十四篇经文的独特解读与修炼实践,将道家经典智慧融入到修炼的每一个环节,从对道的探寻、心境的磨砺到经脉的锻炼,全方位地引导修炼者领悟道的精髓,转化为自身的修炼动力与技巧,逐步踏上与道合一的修行之路。

    这不仅是一场身体的蜕变,更是心灵的升华,让修炼者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以道为指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践行道德,利物济人,最终实现生命的圆满与永恒。

     在后续的修炼旅途中,修炼者已然通过前二十八篇的磨砺,构建起了与道相连的身心基础。

    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对道的体悟,使自身与道的融合达到更为精妙的境地。

     第二十九篇:将欲取天下章-无为治身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此章言及若想以强力去治理天下,必然难以成功,天下是神圣的器物,不可妄为,不可执着。

    有所作为会导致失败,执着追求会导致失去。

    圣人以无为的态度行事,所以不会失败;不执着,所以不会失去。

    世间万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轻嘘,有的急吹;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安稳,有的危殆。

    因此圣人要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度的行为。

     修炼者领悟此章,将“无为而治”的理念深入贯彻到自身的修炼之中。

    在引导元气运行时,放下过度的主观意念操控,让元气依循身体自身的自然规律和需求进行流转。

    例如,当身体某一部位出现不适时,不强行以意念将大量元气输送至此,而是以平和的意念引导身体自然地调配元气,如同圣人治理天下,不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从经脉运行来看,下丹田元气的发动应如春风化雨般自然,缓缓渗透至全身经脉。

    在元气运行过程中,若遇到经脉中的微小阻碍,不强行冲破,而是等待元气自身汇聚足够力量时,自然地疏通。

    同时,修炼者在生活中也应秉持“去甚,去奢,去泰”的原则,不过度追求修炼的速度与成果,不贪图物质的奢华享受,保持生活的质朴与平和。

    如此,身体内的元气运行将更加顺畅,心灵也将更加纯净,进一步趋近于道的无为境界,避免因过度有为而导致修炼的偏差与失败。

     第三十篇:以道佐人主章-平和御气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

    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

    大战过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夸耀,达到目的了却不骄傲自大,达到目的是因为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就会很快死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炼者于此章,应在修炼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元气的过度损耗与滥用。

    如同不以兵强天下,修炼者引导元气时,不可强行驱使元气进行过于猛烈的运行或用于过度消耗精力的修炼方式。

    当身体通过修炼获得一定成果,比如元气更加充沛、经脉更加通畅时,不应骄傲自满,要保持谦逊平和。

     在经脉运行上,当元气在体内循环时,注重维持其平和顺畅的状态。

    例如,在引导元气通过重要穴位时,如膻中穴、关元穴等,让元气如轻柔的水流般缓缓滋养穴位,而非如汹涌的洪流般强行冲击。

    在每次修炼结束后,引导元气在下丹田平稳地收敛,如同用兵结束后让军队有序归营,避免元气的散乱与虚耗。

    通过这种平和御气的修炼方式,使元气在体内得以长久滋养身体,避免因元气的过度损耗而导致身体机能过早衰退,如同事物因过于强壮而走向衰老,符合道的长久运行规律。

     第三十一篇:夫兵者不祥之器章-止戈养气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修炼者领悟此章,在修炼理念上,将兵器的不祥类比为修炼中过度损耗元气、破坏身体平衡的行为。

    如同有道者不轻易用兵,修炼者应避免采用激进、危险的修炼方法,这些方法如同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末世控兽使 斗破:焚穹九幽 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 绿茶来挑衅,我反手和他男神结婚 综影视,准备好了吗?木心来也! 综影视:一见钟情再见倾心 足坛中场神!世一中横空出世 传奇法爷:开局隐身戒指 深海进化:从鲨鱼到群鲨之父! 网游之天之神判 塞伯坦之怒 领主之吞噬进化 足球:奇葩任务,开局震惊德意志 网游:玩家氪金我返现,卷哭神豪 异界的灵魂在迷宫末世世界求生 高达08MS小队同人:托璞重生 灭世神女带崽上门要我负责 [网游]我的清冷上司频繁掉马后 魔兽世界中的那些故事 假面骑士:铠甲的奇妙冒险 我家主神不容易 MC:成为巨龙开始游历世界 公路求生,我有一个重生闺蜜 全职之狂君 被皇马开除后,各大豪门馋哭了 我的小马驹G5,第1季 机破苍穹 九鼎记 足球:奇葩任务,开局震惊德意志 迷雾纪元:我的木屋能吞噬万物 和骚话前辈搭档是种工伤 战斗精灵?这不是宝可梦吗? 荒岛求生之我的入职考试 [网游]我的清冷上司频繁掉马后 穿越植僵世界!我的植物会说话 我家主神不容易 再见!艾泽拉斯 天啊!我变成了龟 讨逆 大魔王退役后[竞技] 玩具箱杀人事件 杀怪爆属性,伤害999999亿 篮坛王者 游戏:治疗最弱?那是你没有挂! 网游之重生法神 王者荣耀:直播拯救行动 地狱代言人 【网游】《唯一无二》 篮球,人生 宅男工程师统治游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