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清通玄经(2/3)
旺,气旺则神全。
当于静中,以意引精,自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再下行至丹田,化为元气。
此为炼精化气之法,然需谨慎行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损伤身体。
此章针对精元的炼养,告诫修行者在生活中节制欲望,以积累精元,通过特定功法转化为元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七篇:《玉清通脉章》
玉清之途,通脉为先。
十二经脉,气血之源。
任督二脉,阴阳之关。
以意导气,贯通周天。
先通小周,后达大干。
经脉通畅,疾病不缠。
此章重点讲述通脉之法,强调通过意念引导元气,打通任督二脉,进而贯通十二经脉。
修行者可在熟练掌握小周天功法后,逐步尝试大周天的运行,以实现全身经脉的通畅。
第八篇:《上清调神章》
上清之妙,调神为纲。
神安则气定,气定则身康。
观神之法,以静为方。
静中观神,如烛之光。
不摇不晃,明亮而藏。
神调则心宁,心宁则寿长。
此章阐述调神之法,通过安静的环境和内心的平静,观照自身之神,使其安定祥和。
修行者可在静谧之处,如山林、静室,进行调神练习,以达到身心的宁静。
第九篇:《太清合道章》
太清之境,合道为终。
道无处不在,万物皆同。
吾心与道,相融相通。
无物无我,浑然天成。
合道之时,天地为朋。
逍遥自在,其乐无穷。
此章描绘了合道的境界,修行者需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不断体悟道的真谛,最终实现与道的融合,达到逍遥自在的境地。
第十篇:《玉清观心章》
玉清之内,观心为要。
心为身主,念起如潮。
观心之法,以觉为刀。
斩断妄念,心清意昭。
觉察当下,不迷不骄。
心明则性见,性见则道超。
此章着重于观心之法,通过觉察自己的念头,以觉悟之心斩断妄念,使内心清净。
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觉察,无论行住坐卧,皆可观心。
第十一篇:《上清养气章》
上清之妙,养气为基。
气为生命,如鱼得水。
养气之法,宁静为宜。
远离喧嚣,心安神怡。
饮食清淡,少欲寡思。
气养于内,身强体肥。
此章讲述养气之法,强调环境的宁静和内心的少欲对养气的重要性。
同时,饮食方面也需注意清淡,以滋养体内元气。
第十二篇:《太清炼神章》
太清之奥,炼神为妙。
神为性体,虚空为窍。
炼神之法,定慧双交。
于定中慧,慧而不骄。
神满太虚,灵光闪耀。
此章阐述炼神之法,通过定慧双修,使神得到锻炼和升华。
修行者需在静定中培养智慧,以智慧观照自身,使神逐渐圆满。
第十三篇:《玉清化形章》
玉清之奇,化形为奇。
形随神转,神妙形移。
以神炼形,形神相依。
内炼五脏,外塑身姿。
形神俱妙,超凡入圣。
此章讲述化形之法,认为通过神对形的锻炼,可以实现形神的升华。
修行者在意念中对五脏进行调养,同时通过外在的姿势调整,使身体与神气相合。
第十四篇:《上清通神章》
上清之玄,通神为玄。
神与天地,感应相连。
静心诚意,沟通灵源。
祈愿祝祷,心诚则显。
通神之妙,妙不可言。
此章探讨通神之法,认为通过静心诚意,可以与天地神灵感应相通。
修行者在特定的仪式和心境下,向天地表达祈愿,以获得神灵的护佑和启示。
第十五篇:《太清归真章》
太清之境,归真为境。
真者本元,无伪无佞。
去除妄念,回归真性。
真性圆明,道心自正。
归真之时,与道合命。
此章描述归真的境界,强调去除妄念,回归自己的真性。
修行者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行,去除内心的杂质,使真性显现,最终与道合而为一。
第十六篇:《玉清胎息章》
玉清之秘,胎息为秘。
呼吸如无,气行无息。
神气相合,入于胎息。
如婴儿在腹,浑然静谧。
胎息既成,寿与天齐。
此章介绍胎息之法,这是一种高级的呼吸功法,使呼吸达到极其细微的状态,如同胎儿在母腹之中。
修行者需在气感充足、身心静定的基础上,逐步尝试进入胎息状态。
第十七篇:《上清辟谷章》
上清之妙,辟谷为妙。
不食五谷,以气为饱。
服气餐霞,滋养身窍。
先断荤腥,渐减谷食。
辟谷之时,心清体矫。
此章讲述辟谷之法,通过服气和吸收自然精华,减少对五谷的依赖。
修行者需循序渐进,先从减少荤腥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辟谷状态,同时要注意身体的反应,确保安全。
第十八篇:《太清守一章》
太清之要,守一为要。
一者道心,万法之奥。
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