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金刚诀(2/3)
念来引导和调和阴阳二气,“以心为舵导航向,调和阴阳定纪纲”。
心在道家修行中起着主宰作用,只有心意坚定,才能把握好阴阳调和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龙吐清泉润心壤,虎送暖阳驱寒凉”,龙气属阳,可化为清泉般的滋润之力,润泽心田;虎气属阴,能转化为暖阳般的温热,驱散体内寒凉。
二者交融,便产生奇妙的景象,如同水火既济。
在道家理论中,心属火,肾属水,水火既济代表着心肾相交,人体阴阳达到平衡。
此时,修行者容光焕发,“水火既济焕容光”。
调和后的气息应绵绵不断,如溪水潺潺流淌,“气息绵绵如溪淌”,周流不息地运行于全身,滋养各个脏腑器官,使身体康健,“周流不息遍体康”。
龙虎之力汇聚于中黄,中黄即人体中丹田,位于膻中穴附近。
“龙虎之力凝中黄,汇聚丹田蕴宝藏”,丹田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龙虎之力在此凝聚,蕴育出更为强大的能量宝藏。
修行过程中要动静结合,龙气的运行可视为动,虎气的潜藏与调和可视为静。
通过动静结合,使意念舒张,达到刚柔并济的状态,“动静结合意舒张,刚柔并济神清朗”。
最终,混元一气贯通全身,深入膏肓,使修行者脱胎换骨,体质和境界得到极大提升,“混元一气入膏肓,脱胎换骨始更强”。
从经脉运行来看,此时阴阳二气在任督二脉及其他经脉中和谐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周天运转:龙游四海虎踏山川
口诀
龙虎和合生力量,驱动周天轮自航。
龙游四海任飘荡,虎踏山川威名扬。
沿着奇经八脉闯,冲破玄关达玉堂。
气通百骸开宝藏,光明遍体绽毫芒。
任督二脉一线长,龙虎携手共翱翔。
下鹊桥处莫惊慌,逆流而上奔昆岗。
头顶泥丸放毫光,醍醐灌顶心清凉。
玉液还丹润脏腑,身轻如燕步生香。
详解
道家认为,人体有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对调节正经气血起着重要作用。
当龙虎二气调和后,产生强大的力量,驱动周天循环,“龙虎和合生力量,驱动周天轮自航”。
“龙游四海任飘荡,虎踏山川威名扬”,形象地描述了龙虎二气在人体经脉中如畅游四海、踏遍山川般自由运行。
它们沿着奇经八脉闯荡,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冲破玄关达玉堂”,这里的玄关不同于之前意守的玄关,可理解为经脉中的关键关窍,玉堂指人体上丹田附近区域。
冲破这些关窍,使气能够通达百骸,开启人体潜藏的宝藏,“气通百骸开宝藏”,此时修行者周身光明,绽放毫芒。
任督二脉在人体经脉系统中至关重要,被称为“小周天”的主脉。
“任督二脉一线长,龙虎携手共翱翔”,龙虎二气携手在任督二脉中运行。
在运行到下鹊桥处时,即舌抵上颚形成的通道,修行者不要惊慌,“下鹊桥处莫惊慌”,引导气息逆流而上,奔向昆岗,昆岗指代玉枕关。
当气息冲破玉枕关,到达头顶泥丸宫时,会有毫光绽放,“头顶泥丸放毫光”。
此时,如同醍醐灌顶般,修行者内心清凉,智慧开启。
同时,口中津液化为玉液还丹,吞咽后滋润脏腑,使人感觉身轻如燕,步伐生香,“醍醐灌顶心清凉。
玉液还丹润脏腑,身轻如燕步生香”。
这一系列过程使人体经脉进一步通畅,元气更加充盈。
内炼:金刚铸体
口诀
龙虎周天炼纯阳,铸就金刚不坏相。
骨骼铮铮如铁梁,肌肤坚韧胜城墙。
五脏六腑焕新样,精气神足寿无疆。
金刚意志不可挡,邪魔外道尽退藏。
意守全身毛孔张,吸纳天地日月霜。
龙虎之力化气场,包裹身躯闪华光。
风吹雨打皆无妨,刀砍斧劈亦不伤。
金刚法身镇八方,威震乾坤世无双。
详解
道家修行追求纯阳之体,通过龙虎周天的不断修炼,将阴阳二气进一步精炼,达到纯阳的境界,从而铸就金刚不坏之相,“龙虎周天炼纯阳,铸就金刚不坏相”。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骨骼变得如铁梁般坚硬,“骨骼铮铮如铁梁”,肌肤坚韧程度超过城墙,“肌肤坚韧胜城墙”。
这不仅是身体外在的强化,更是内在脏腑的全面焕新。
“五脏六腑焕新样,精气神足寿无疆”,五脏六腑在龙虎二气的滋养下,功能得到极大提升,精气神也随之充足,寿命得以延长。
此时,修行者拥有坚定不移的金刚意志,“金刚意志不可挡”,能够抵御外界邪魔外道的侵扰,使其尽皆退藏。
从经脉与身体的整体关系来看,意守全身,使毛孔张开,“意守全身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