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不死诀(3/3)
时已非“修自身”,而是“修天地”,自身便是一方小天地,草木枯荣、风霜雨雪皆由己定。
修行理念:以“融”为要。
融自身于天地,融道韵于自然,不与天地争,只与天地合。
如古木生于山,不与山争高,反与山共生,山在则木在,木荣则山秀,融为一体,方得永恒。
第九重:不死归一篇
经文:
“九重功满道自成,枯荣生死一体明。
我是草木非草木,我非天地是天地。
叶落不是死,花开不是生。
一点灵机永不灭,与道同存无始终。
”
修行真解:
前八重皆在“修”,此重在于“悟”——悟“不死”非“永恒存在”,乃“与道同息”。
草木有枯荣,却从未真正消失:叶落后化土,滋养新苗;根死后成炭,温养灵种,这便是“不死”的终极形态——在轮回中永存,在转化中不灭。
修此重需破“生灭”之执,明了“生即是灭,灭即是生”:花开是生,却已埋下花谢之因;叶落是灭,却已种下新叶之果。
自身灵种可重生,却不必执着于“同一副躯壳”;神魂可不灭,却不必固守“同一段记忆”,如流水东去,虽不复旧貌,却始终是水。
最终境界,可化身为万木:在春为柳,在夏为荷,在秋为枫,在冬为松;亦可化万一;可散为风气,随春而至,润万物而无声,伴秋而归,敛生机而不寂。
生灭如昼夜交替,看似轮转不息,实则道韵恒常。
我在万木中生,万木在我中灭,生与灭,皆是道之显化。
”
修行真解
修此重,需先破“我执”。
前八重皆以“我”为核心,炼身、炼魂、炼灵种,皆为“我”求不死;至第九重,需知“我”本是虚妄,如木之形态,春为柔条,冬为枯骨,形态虽异,灵韵不改,却不必执着于“某一刻之我”。
可于昆仑之墟观古柏,历万载风霜,皮开肉绽却新枝不断,此柏非“最初之柏”,却始终是“昆仑之柏”;可于南溟之滨看椰树,经千次海啸,躯干倒伏却根须重扎,此椰非“昨日之椰”,却未失“南溟之椰”之魂。
修《神木不死诀》至第九重,当如这般,不执于“此刻之形”,只守“恒常之道”。
具体修法有三:一曰“散形合道”,将自身灵躯、灵种、神魂尽数化开,融入天地万木。
如春风过林,自身灵韵散入每一片新叶,不存固定之形,却无处不在。
此时纵有毁天灭地之劫,毁的是某株某木,毁不了散于天地的灵韵,待劫数过后,灵韵重聚,自可再塑新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曰“轮回证道”,主动入轮回,不借灵种重生,反将自身灵韵投入凡草木之中,从一粒微尘、一株弱草开始重走修行路。
每一次轮回,皆是对“枯荣”的再悟,对“根脉”的再证,对“共生”的再体。
千次轮回后,灵韵中便沉淀下万木之性、千劫之智,此时“我”已非“一木之我”,而是“万木之总和”,生灭于“我”而言,不过是换一种形态存在。
三曰“道体同息”,将自身灵韵与天地大道的节律完全同步。
天地春生,我便散灵韵入东风,催芽破土;天地夏长,我便聚灵韵入骄阳,助木成林;天地秋收,我便敛灵韵入寒霜,促实归仓;天地冬藏,我便沉灵韵入厚土,守种待春。
此时“我”即是天地生息的一部分,如木之随四时,不逆不抗,顺应中自有不灭之理。
此阶段最忌“强求常住”。
曾有上古妖修,修至第八重巅峰,灵躯万劫不毁,灵种万法难侵,却因执着于“永不消散”,强行以自身灵韵镇压一方天地的枯荣,妄图让所辖之域永为春夏。
结果天地反噬,枯荣失衡,域内草木尽数僵化,成了无生无灭的死物,而那妖修的灵韵也被死木同化,看似不朽,实则成了大道的囚徒,再难精进。
修第九重者,当学流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入江则为江,入海则为海,从不执着于“容器之形”,却始终是水之本质。
草木亦然,烧之则为火,埋之则为土,入水则为腐,看似灭了,实则以他形存于天地,这便是“不死归一篇”的终极真意——不追求“永远是我”,而追求“我永远在”。
待修至圆满,无需刻意化形,天地间一草一木皆可为“我”之显化;无需主动施法,万木枯荣、地脉流转皆随“我”之意;无需畏惧终结,因为“终结”本身就是“我”的另一种开始。
此时再观《神木不死诀》总纲“枯荣相济”“根脉通玄”“灵韵化形”三理,方知其本是一体:枯荣是道之轮回,根脉是道之载体,灵韵是道之本质,三者合一,便是“与道同存无始终”。
《神木不死诀》修行理念总述
此诀修至尽头,非成“不死之妖”,乃成“天地之木道”。
初修时,视草木为“身”,以根脉立命,以灵韵修身,求的是“活下去”;中修时,视万木为“友”,以共生壮力,以通灵扩境,求的是“活得强”;终修时,视天地为“体”,以散形合道,以轮回证真,求的是“活得透”。
所谓“不死”,从来不是对抗生灭,而是理解生灭、融入生灭。
如柳神历九劫:雷击断躯,却以残根吸黄泉之精再生;天火焚魂,却以灵种附他木之体重聚;罡风碎形,却以灵韵散入春风再塑。
每一次“死”,都是对“生”的重构;每一次“灭”,都是对“存”的升华。
修此诀者,需常怀三心:一曰“敬畏心”,敬天地生养之恩,畏草木枯荣之律,不可因己身修行而逆天道、伐同类;二曰“平常心”,视巅峰如新芽,视绝境如老根,盛时不骄,衰时不馁;三曰“舍得心”,舍一时之形,得万木之助;舍一己之私,得天地之庇。
古往今来,修木道者众,求不死者多,然能成道者寡。
非因功法不彰,实因多数修者错解“不死”——或贪肉体不朽,炼得身躯如顽石,失了草木灵韵;或求神魂不灭,拘得灵识如囚笼,断了轮回生机。
唯有明了“不死是过程,非结果;是融入,非对抗”,方能在《神木不死诀》的修行路上走至尽头,如柳神一般,历万劫而道愈坚,经千死而韵更显,终成“神木不死”之真境。
(全文共计约5800字)
喜欢万千功法录请大家收藏:()万千功法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