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谋取东郡(1/3)
张燕让部将收整马队,准备去东侧密林一探究竟。
原以为戏志才听到这消息会现出一点喜色,哪知他仍然神色沉郁,病恹恹地躺在车板上,甚至不如刚醒来的时候精神。
“怎么又是这死气沉沉的样儿?这一回一定能够找到你的阿弟,马上就要见着人了,你总该开怀些,别老是沉着一张脸。
”
“那多半是曹军的诱敌之计。
真正的曹军,岂会在显眼之处升起明火,让人发觉?怕是已经中途转道,入了另一处山林。
”
“还没过去看个究竟,你怎知是计?”
张燕心中不以为然。
曹操忙着流亡,哪有空闲布置“诱饵”。
不好好躲藏着,反而引他们过去,岂非多此一举?
再说曹操都没跟他们打照面,怎么知道他们在找人?
“你一贯思虑过重,又杞人忧天,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才让自己的身子垮了。
”
张燕这话虽不中听,却含着几分苦口婆心。
然而对方并不领情。
戏志才淡淡道:“‘鲁庄公七年,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1],杞人被星陨砸死了全家,自然日日‘忧天’。
”
一朝被蛇咬,尚能惧怕井绳十年,杞国被陨石砸成废墟,如何不惧、不忧?
张燕:“……”
在起兵举事之前,他只是个盗贼,从没识过字,这杞人忧天的典故也是道听途说而来,哪里知道杞人为什么忧天。
读过书了不起吗?
张燕恶狠狠地扯嘴,“那你究竟去不去?”
戏志才沉默了半息,阖目:“……去。
”
哪怕心中已有了答案,但只要还有一丝微茫的希望,他都会去尝试,直到尘埃落定的最后一刻。
张燕带着众人来到东侧密林的边缘,询问在那放风的李大目。
“里头情况如何?”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坏了主帅的大事,我让士兵们分成两路。
一路在林外守着,另一路绕背,截住另一头的主道,保管里头的人插翅难飞。
”
张燕满意点头。
他回首扫了戏志才一眼,什么都没说,准备等找着人之后,再开口讥嘲他的多虑。
他立即派遣使者入内,以谋士之名拜会。
哪知使者进去没多久,就步履匆匆地跑了出来,脸色尴尬。
“主帅……没人。
”
“……”
张燕不信邪,带着几个亲信闯了进去。
河边,背靠着山岩,树木稀少的角落,几堆被砾石圈起的篝火慢悠悠地燃烧着。
四周易燃的枯草都被清扫到一旁,以避免被火星点燃,引发山火。
更远的地方,几个破营帐在树杈掩映下鬼魅般地晃动,每个营帐都是空的,别说人,连小狗都瞧不到一个。
……你们曹军还怪有素质的,耍人玩,还不忘记清理外围,预防走水?
张燕咬着后槽牙,黑着脸,离开树林。
出了林子,早有预料的戏志才神色平静,并未有失望之色。
张燕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夜色之下,他的面色似乎更苍白了一些。
“我再派人去周围搜……”
“张将军,茫茫山林,如何寻觅得着?”
戏志才掩着口,轻咳了两声,拂去唇角的血沫,
“曹操有鲲鹏之志,绝不会藉藉无名。
纵然一时沉落,也总有冒头之日……”
他已时日无多。
只希望曹操冒头的那一天,不要太久。
……
曹营。
在野外过夜虽然有诸多不便,需要时时警惕,派士兵轮流巡逻。
但有营帐挡风,加上初秋的夜不算太冷,曹操等人只是睡得不踏实,很难被冻出风寒。
之所以说很难,是因为有一个例外。
“阿嚏——”
大约确实有些体弱,郭嘉还未开始“服刑”,就已有了感冒的趋势。
曹操一收到消息,就让家中的医匠前去诊脉,让郭嘉在营帐中好好休息。
这年头缺少防疫的手段,对疫病的存在可以说是闻风色变。
好在经过医匠的诊断,郭嘉得的只是普通风寒,休息几日就能转好。
“近日烈风扰人,奉孝且在营帐中安心养病。
”
初见时的夜谈虽然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插曲,但经过后续的磨合,一连几日的说古谈今、抵掌谈兵,郭嘉与曹操一见如故,相交于忘年。
一连几日,曹操都足下生风,哪怕秋露让他的头风复发,也丝毫不能影响他愉快的心情。
“论智略、权术,我有文若、奉孝,论行兵、列阵,我有子孝、妙才……”
一句“何愁大事不成”还未出口,曹操又想到那个允文允武,却格外棘手的“贤才”,兴奋劲退了大半,捂着额头重新躺下。
让曹操觉得棘手的“贤才”顾至,正在山岩的避风口烤着杏子。
他听着徐质吐槽曹、郭二人轮流“病”倒的消息,稳稳当当地将杏子翻了个面。
郭嘉因为风寒而躺着,曹操因为头风而躺着,两人都不能见风,何尝不是一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