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二合一(1/3)
大家一起动手,这节礼的打包进度比叶宁预想中的要快上不少。
她和顾骁早上九点多才到服装厂,这还不到工人们吃午饭的时间,三百个礼盒就已经全部打包完成了。
这中间大家还不是一直都在忙活这件事情,因为之前叶宁订购的糖不够装三百个礼盒的,所以顾骁又跑了一趟糖厂。
中间食堂的工作人员们也去忙活了中午的餐食,真要说起来,也就叶宁和周巧珍、陈素芳三人是从头忙到尾的。
周巧珍看着在长条餐桌上堆成一排墙的礼盒,试探性地问道:“既然已经都装好了,要不就趁着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给发下去?”
叶宁点了点头:“正好明天就是星期天,后天中秋,等会儿下午开工的时候,你就和大家说一声,这周加上中秋,咱们放两天假!”
周巧珍不敢置信地瞪圆了眼睛:“多放一天假?”
现代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除夕都是法定节假日,但那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敲定的。
此时这边就没有中秋节放假的说法,主要是产能不够,现在工人一年到头,除了每周日之外,额外只有总数为七天的法定假期。
这国家都没要求的事情,用人单位自然是不会做的。
不过叶宁想着这段时间厂里生产秋装,因为羊绒呢子面料太厚,车间里的生产情况没有那么顺当,眼下又不是赶货期,索性就给大家多放一天假了。
虽然周巧珍现在已经是副厂长了,但是不管在什么位置,只要不是给自己当老板,想放假的心就都是一样的。
在叶宁这里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她心里也是欣喜雀跃。
从她来厂里上班之后,每个星期也就只有周六晚上能在家里休息一晚上。
没工作前,周巧珍并不觉得家里有多好。
虽然也有温情,但因为她没考上大学,母亲偏心哥哥们,也不让她下地,只让她待在家里做饭、洗衣服,以及带小侄子、小侄女。
真要说起来,周巧珍也没觉得那个时候自己偷了懒,但是乡下人,不下地就是原罪。
别说她的嫂子们了,就是她自己的亲哥哥们,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原本那会儿,周巧珍都想着要不就听家里人的话,相看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成家算了。
没想到叶宁的服装厂开起来之后,她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参加考核,结果一下就考过了,后面更是没在车间待上几天,就当上了厂里的大领导。
现在周巧珍每个月拿着两百块的工资,叶宁为人大方,上个月她和陈素芳没当满一个月的副厂长,对方也给她们发了整整两百块的工资。
拿到工资的第一天,周巧珍就去把自己心心念念的自行车买了回来。
平常她吃住都在厂里,剩下的工资她自己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买了粮油米面点心带回家,让家里人都结结实实地高兴了一番。
其实现在的社会,没结婚的女孩子,普遍都要上交工资给家里,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周巧珍这样的工资。
她和父母商量过后,定下了每个月上交五十块钱工资的事情。
其实对此,周巧珍的哥嫂们还是有些不满意的,不过她现在的腰杆已经很硬了,直说自己交上去的工资比在车间工作的嫂子一个月的工资都多,他们要是不满意,她干脆就不交了——正好镇上现在也能买到房子了,她可以把钱存下来在镇上买套房子安家,以后也不用再在家里看哥嫂的脸色了。
最后一家人商量过后,也是同意了周巧珍一个年轻小姑娘要自己留下大半工资的事情。
自从周巧珍能挣钱后,她现在每周回家,那是直接就过上了“吃饭等人喊,喝水让小侄子倒了递到手边”的日子。
这在家里的日子一舒坦,她心里也就愿意回家了。
一听这周能在家里多休息一天,她也能在家里多睡两天懒觉了。
现在的天气太热了,车间里因为机器和人多,温度更是比外面要高上两度,所以现在工人们上班,脖子上是必须得挂上一条擦汗的毛巾。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先在食堂外面的一排水龙头池子前面把汗巾彻底洗透了,再一把糊到脸上抹两把,才算是又活了过来。
今天白班的工人刚进食堂,手里攥着擦汗的毛巾还在往下滴水呢,就见食堂的两张长桌上堆着小山似的礼盒,而她们那个财大气粗的华侨老板,和厂里的两个副厂长,正站在一旁一脸笑意地看着她们。
周巧珍的娘家嫂子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后,忍不住凑到她身边小声问道:“这是啥啊?看着怪精致的。
”
不止周巧珍的嫂子,食堂里突然多了这么多东西,其他工人也忍不住三三两两地凑到一起各种嘀咕猜测了起来。
食堂里怪热的,叶宁不想卖关子,清了清嗓子道:“临近中秋,这段时间大家赶工也辛苦了,我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中秋节节礼,里面有月饼、糖、桂圆,另外还有海鱼。
不过这玩意儿味道实在太大了,我就没往礼盒里面塞了。
”
随着叶宁的话音落地,食堂的杂工也从库房里把一筐筐的海鱼搬了出来。
“中秋节礼!”围观的工人一听这话,双眼一下就亮了。
在场有不少人都是从乡下来的,月饼这样的东西,之前她们好多人都没吃过,没想到这才刚来厂里上班这么短的时间,厂里就免费给大家发。
还有糖、干桂圆、海鱼干,这里面随便拎出一样来,那也是她们平常舍不得花钱买的好东西啊。
有个这次刚招进来补那四位销售的工人,不敢相信自己只上了几天班,就能得到这么一份丰厚的节礼,忍不住反问道:“是以前供销社卖的那种,圆圆的、上面印着字,还有夹心的点心?”
对于这位带点婴儿肥的新员工,周巧珍和陈素芳都很有印象,说来也是唏嘘。
对方来厂里应聘的时候,那浑身脏得像在泥坑里滚了几圈一样。
本来她们是不想要这种仪容不整的员工的,奈何对方当时就给她们俩跪下了,说自己是乡下来的,父母要把她嫁给一个瘸子换亲,她是连夜从窗户里爬出来逃到镇上来的,要是不能找到一份工作,她很快就会被家里抓回去结婚,希望周巧珍她们能给她一个参加考核的机会。
周巧珍和陈素芳同为女人,对女孩子的同理心总是要更多一点的。
当时两人想着就给对方一次机会,要是能过自然是万事大吉;但要是对方过不了,她们也是问心无愧了。
最后就是这位叫春燕的小姑娘特别争气,在十几个参加面试的人里面,就属她手最稳,车出来的缝线最笔直平整。
等春燕正式通过考核后,因为两人身形差不多,周巧珍就借了两套衣裳给她,后面又借钱给她买了饭票。
好在春燕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带上了自己的身份证明,不然周巧珍就是想帮她都没有办法。
春燕以前一直生活在乡下,只读过两年书,以前倒也经常听村里人说城里的那些工人日子过得很好,但是等她自己真当上了,才知道这个“好”是怎么一个好。
之前有领过加班补贴的工人倒是见怪不怪了:“可不是嘛,咱们叶厂长大方着呢,前两天才让大家吃上了免费的牛肉,现在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