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迷雾重重(2/3)
光点闪烁的标靶附近,时而接近,时而远离,听不到枪声。
看来“哥哥”和他的对手都相当谨慎,没有必杀的把握,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
在设想摘下头盔的诱敌之策时,胡英子的思绪不经意间又转向了另一个更为深刻的层面:既然能够把选手在战场上的坐标实时显示到电子地图上,比赛组织者必定给每一名选手都安装了信号发射器。
电子地图和大屏幕上显示的,其实不是选手的坐标,而是选手身上的信号发射器的坐标。
那么,这些至关重要的设备究竟藏匿于何处呢?首先,胡英子可以肯定,信号发射器绝对不可能植入选手体内,他们从未对她进行过这样的操作。
那么,信号发射器是安装在头盔里,还是防弹背心里?又或者隐藏在选手使用的枪械里?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毕竟没有任何选手会在比赛中弃枪而逃,也绝对不会摘下头盔、脱掉防弹背心,除非他想主动寻死--直到选手重伤或战死,比赛组织者关闭选手身上的信号发射器,电子地图和大屏幕上相应的红点或绿点才会消失。
一念至此,胡英子禁不住浑身颤抖。
她侧身匍匐于石块构成的隐蔽体后,轻轻摘下头盔,继而缓缓脱下防弹背心。
她把防弹背心平放到地上,头盔置于防弹背心前方,狙击枪架设于防弹背心右前侧,看上去像是狙击手纹丝不动地保持持枪卧姿射击体态。
胡英子躲在石块背后,小心翼翼地朝右侧匍匐前行,一米、两米、三米…她注意到电子地图上代表自己的绿点没有发生丝毫的位移。
她继续匍匐前行,五米、十米…·绿点继续保持静止。
胡英子心头一阵狂喜。
她猜对了!信号发射器果然就在头盔、防弹背心或者枪械之中。
尽管她已经移动到距离原来位置的十米之外,信号发射器仍然执着地发送她留在原地的信号,这让对手坚信她并没有移动。
此时的胡英子赤手空拳,全身上下没有任何护具。
敌人只需要一发子弹,就能给她二十三岁的生命画上一个简洁的句号。
她将平板电脑捧在胸前,运用双肘和双膝的力量,尽可能利用草丛、地沟和石块隐住身形,朝“大叔”被敌方四名枪手合围、乱枪打死的位置爬去。
代表“大叔”的绿点早已消失,但这并不妨碍她记住那个坐标。
胡英子的计划成功了一半,她看到了“大叔”的尸体,准确地说,她看到的是掉落在“大叔”尸体附近的霰弹枪。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里混杂着热带雨林特有的酸腐味儿和淡淡的血腥味儿。
她凝视平板电脑屏幕上的电子地图,代表她的绿点以及代表敌方狙击手的红点依然一动不动。
标靶附近隐约传来枪声,一绿一红两个光点依然不远不近地相互纠缠。
她猜测,“哥哥”和他的对手正在枪林弹雨中试探彼此的底线,胜负未分。
胡英子抓起“大叔”身边的霰弹枪,费了些劲,才从“大叔”的尸身上解下子弹带,斜挂到自己肩上。
“虎”队狙击手隐身于大树高处,身体平贴于树干,用枝叶将自己包裹得严丝合缝,枪身和瞄准仪也刻意用藤萝缠绕。
他的右眼紧贴在冰冷的瞄准镜上,他发现“狮”队狙击手远比想象中更有耐心。
透过瞄准镜,“虎”队狙击手的枪口始终锁定“狮”队狙击手的头盔。
头盔露出隐蔽体不足五厘米,他有绝对的把握一枪掀掉前方的头盔,但是,他没有看到对方的枪口。
那个头盔很可能是个诱饵,一旦自己按捺不住冲动扣动扳机,很可能会瞬间落入对方的伏击中。
那一刻,“狮”队狙击手定会从某个未曾预料到的方位,向他发起致命一击,而他将不会有扣动第二枪扳机的任何机会。
“虎”队狙击手一直在等待,等待对手露出枪口,抬头寻找目标的那一瞬间。
他猜到了那个头盔是个诱饵,“狮”队狙击手可能隐身于头盔附近的某个位置,但是他绝对猜不到,这名可怕的对手不仅从侧后方接近到不足三十米的距离,而且从一名狙击手变身为霰弹枪手。
他更猜不到的是对手竟然分身有术,他的电子地图显示,胡英子固守着她的狙击位,从未移动分毫。
胡英子从侧后迂回到距离敌方狙击手红点三十米之内的位置,电子地图显示,对手位于她的十一点钟方向。
她发现那里矗立着一株足有二十米高的大叶榕树,但看不到“虎”队狙击手究竟藏身于大树何处。
胡英子举起双筒猎枪,对准大树,压下扳机,轰然一声巨响,她不假思索,对准同一方位,射出第二发霰弹,并迅速将两发霰弹塞进枪膛。
随着两声震耳欲聋的轰鸣骤然响起,天际仿佛被撕裂,群鸟惊惧四散,振翅高飞,划破了宁静的丛林。
漫天的落叶中,“虎”队狙击手的身体如同一截死去多年、被滚滚天雷劈中的朽木,咔嚓一声折断,径直落向大地,一头扎进腐败发酵的烂叶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电子地图上,大约三秒钟后,代表“虎”队第三名队员的红点消失了。
如果只看二维电子地图,会产生某种错觉:历经长时间的僵持和对峙后,“狮”队狙击手终于抓住时机,一枪将“虎”队狙击手击毙。
“野战指挥所”四台一字排开的大屏幕前,观看无人机以及设置于战场各个角落的摄像机回传的多角度高清画面的洪德全,当然,还有他的对手,“猛虎山庄”的当家人黄秉和,对胡英子的“分身”操作一目了然。